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黔南FAST周边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以平塘县克度镇刘家湾周边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16 14:42
【摘要】:为探讨黔南平塘县及周边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农户生计模式,在分析区内水土资源及其空间匹配结构特征,以及石漠化与生态景观垂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1)峰丛洼地生物多样性藤冠配置技术模式,包含轻度石漠化藤本+乔木模式、中度石漠化藤本+灌木模式、重度石漠化藤本+草本模式;(2)峰丛坡地"下修复、上保育"的分段治理(垂直分异)模式及其技术体系,包含峰顶生态公益林自然恢复(保育)模式、峰丛中上坡生态经济型林草生态修复与混农林业模式、峰丛下坡高效复合农林经营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3)筛选出酥李、西番莲、土人参、旱脆王枣、欧李等耐瘠耐旱适生品种,并对这些品种及其组合模式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西番莲+冰脆酥李、西番莲+土人参、西番莲+酥李+土人参等生物多样性配置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是就地解决洼地农户生计的有效途径,这在类似地区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cological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farmers' livelihood model in Pingtang County and its surrounding karst peak cluster depressions in southern Guizhou, the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ir spatial match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rules of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were analyzed. The following are put forward: (1) the technical pattern of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peak cluster depression, including the Liana tree model of light rocky desertification, the vine shrub model of mod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 the vine herbaceous model of severe rocky desertification, (2) the restoration under the slope of the peak cluster, The model and technical system of subsection management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including natural restoration (conservation) model of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on top,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forest and grass and mixed agroforestry model in the middle of mountain cluster,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s of high efficiency agroforestry management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3) to screen plum, passionflower, ginseng, jujube, Euclitura, and other barren and drought-tolerant and suitable varieties, and to the economy of these varieties and their combination models.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ere preliminarily analyzed, and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atterns of biodiversity allocation, such as Passionflower ice crisp plum, passionflower soil ginseng, passionflower plum soil ginseng, etc.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livelihood of farmers in the depressions, which has important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similar areas.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38) 贵州省重大应用基础专题:喀斯特生态经济系统健康与适应性管理(黔科合JZ字[2014]200206)
【分类号】:X1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成涛 ,谢云华;滇东高原的石漠化治理[J];国土绿化;2004年01期

2 卢燕 ,周业生;罗城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探讨[J];广西林业;2005年05期

3 彭钊;;治理石漠化 保护珠江源[J];前进论坛;2006年06期

4 臧海恩;;来宾市石漠化治理初见成效[J];广西林业;2006年04期

5 徐琨琳;;广西石漠化危害与治理对策[J];矿产与地质;2006年Z1期

6 卢彪;杨明刚;;关岭自治县花江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7 农胜奇;;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及治理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7年03期

8 宋维峰;;我国石漠化现状及其防治综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5期

9 杨成波;王震洪;;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年05期

10 张周来;王军伟;;变石漠化为绿水青山[J];中国民族;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精心组织 真抓实干 扎实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A];中国西南石山地区第四次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罗娅;;石漠化治理—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变迁[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曾庆良;郝菊海;;毕节生态试验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但文红;彭思涛;;农村生计模式变迁与石漠化治理政策调整研究——以紫云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罗桂湘;;广西石漠化及其气候因素初探[A];2006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建华;邓琴;丁卫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治理[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7 李克斌;;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温远光;陈放;朱宏光;赖家业;刘京涛;吴庆标;;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梁建平;许奇聪;;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10 唐明榜;杨元熙;;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王成;大西南石漠化扩至11万平方公里[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郑北鹰;石漠化不容漠视[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银雁 通讯员 蒋为民;石漠化:广西生态头号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景应忠;石漠化,谁给贵州出的难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李育材;关于我国西南部地区石漠化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8 黄明政;贵州治理石漠化生态改善[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记者 雷隆隆;湖南石漠化成因摸清[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颜明华 实习生 刘宇;直面石漠化[N];重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德炉;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皇甫江云;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石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王德光;基于系统理论的小流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素红;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瑞玲;贵州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其空间地域分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卢红梅;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谭秋;不同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因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起伟;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璞;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石漠化调查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牛海波;基于遥感技术在广西忻城县石漠化调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刘海龙;面向对象的石漠化遥感监测及过程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丽苹;基于MODIS数据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杨航;基于RS华蓥市岩溶地区石漠化信息提取与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谢攀;湖南省吉首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伟;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马一琳;南宁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10 池永宽;石漠化治理中农草林草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与示范[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74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274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f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