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Microbacterium sp.GM-1矿化特性及其生物矿化胶结固化铬渣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2 16:30
【摘要】:工业化发展带来种种环境问题,其中Cr(VI)污染备受关注。物理、化学法在处理铬渣的实际工程中,要么需要运行大型设备,消耗大量的能量;要么需要添加多种化学试剂,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生物技术因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了关注。本论文选育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GM-1,简称GM-1),在深入了解其生长习性、矿化特性的基础之上,将其引入铬渣固化的过程中,探索生物矿化作用对于铬渣无害化的效果。选育Microbacterium sp.GM-1,在脲酶活性检验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含尿素、含铬环境中的适应能力。GM-1在脲酶筛选培养基中的生长引发了尿素氮循环反应,尿素中的N转化至氨中,氨溶于水生成NH4+和OH-。利用“酚红遇碱变红”这一原理,反推尿素水解反应事实,可以充分印证Microbacterium sp.GM-1机体内脲酶催化尿素水解的能力。Microbacterium sp.GM-1摇瓶实验中,不同含量(20、40、60、80、100 g/L)的尿素溶液被加入到液体培养基中,测定Microbacterium sp.GM-1的生长曲线;在含有60 g/L尿素的环境中,Microbacterium sp.GM-1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重复以上摇瓶实验,加入不同含量的六价铬(0、100、200 mg/L和120、140、160、180 mg/L),从Microbacterium sp.GM-1生长曲线判断,当六价铬Cr(VI)离子浓度高于120 mg/L时,Microbacterium sp.GM-1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静态模拟Microbacterium sp.GM-1矿化实验中,将不同浓度的Ni2+(0、100、200μmol/L)添加至基础培养液(NB+20 g/L尿素)中,经过摇瓶培养2天后,加入与尿素等摩尔浓度的CaCl2水溶液,具有不同Ni2+浓度的培养液中均发现有白色沉淀物生成。经XRD分析,其主要成分为CaCO3。比较沉淀量可知,Ni2+可以强化Microbacterium sp.GM-1的矿化作用。设计正交实验,选取4个影响因子,即Ni2+、尿素、pH和培养时间,探索Microbacterium sp.GM-1矿化作用的优化条件;比较正交实验极差值可知,尿素对Microbacterium sp.GM-1矿化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培养时间,最后是Ni2+;比较正交实验各组的Ca2+沉淀率可得,当Microbacterium sp.GM-1在50μmol/L Ni2+、60 g/L尿素、碱度为10的环境中培养96 h时,可以收获最多的矿化产物(CaCO3)。将Microbacterium sp.GM-1引入铬渣固化过程,探究Microbacterium sp.GM-1生物矿化作用对于铬渣固化的效果。将铬渣、河砂、高岭土按照一定质量比(8:1:1)混合,压模成型,制成铬渣固化体,模具立体尺寸为2cm×2cm×2cm;在以上混合过程添加最优条件下培养的Microbacterium sp.GM-1菌液,固液比为7:1(m/v),并设置无菌组,两组实验试件均放置在室温中进行为期28天的养护,每隔7d在其表面对应喷洒营养液(或水)。养护完成后,对固化体分别进行热重分析、六价铬化学形态分析、强度测试、六价铬浸出毒性实验。热重分析结果显示,有菌组样品在600~700℃温度区间质量突减,正是碳酸钙热分解温度,表明固化体中增加了碳酸钙这一物质,侧面验证了Microbacterium sp.GM-1在铬渣固化过程中成功发生了矿化作用,产生了碳酸钙。从Cr(VI)化学形态分析数据中可得,Microbacterium sp.GM-1矿化作用改变了六价铬的形态分布,并确定了六价铬与CaCO3的优先结合顺序,从而形成Cr(VI)-CaCO3的稳固结构。在压强和浸出实验中,Microbacterium sp.GM-1的加入使固化体表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有菌组能够承受的外界压强可达到0.6341 MPa。在平衡浸出过程中,浸出液中Cr(VI)浓度仅为0.1269 mg/g,连续7 d Cr(VI)动态浸出质量小于2 mg,均优于无菌组,即Microbacterium sp.GM-1的矿化作用提高了固化体的抗压强度,降低了其中六价铬的浸出毒性。通过调整铬渣固化体的原料配比,探究铬渣使用率最高的固化方案。改变铬渣固化体中的原料(铬渣、河砂、高岭土)质量比(8:2:1、8:2:0.5、8:1:1、8:1:0.5),对固化体分别进行强度测试和浸出毒性实验,综合比对得到铬渣固化最佳原料配比为8:1:1。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敬梅,李飒,王丽娟,杨进良;铬渣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在工程应用中的研究[J];粉煤灰;2003年03期

2 ;国家正在制定方案 彻底治理铬渣污染[J];新材料产业;2004年09期

3 盛灿文;柴立元;王云燕;李雄;;铬渣的湿法解毒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2期

4 谷军;宋开伟;钱觉时;;铬渣特性及解毒利用技术[J];粉煤灰;2007年02期

5 张茂山;肖勇;朱元洪;贾伟玲;王志云;孟凡伟;;铬渣治理技术及应用现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10期

6 林杰;李洪福;;铬渣资源化治理的实践[J];节能与环保;2007年11期

7 ;甘肃铬渣干法解毒工程化害为利[J];无机盐工业;2008年04期

8 曹泉;王兴润;;铬渣污染场地污染状况研究与修复技术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9 李先荣;张国庆;陈宁;董明甫;秦龙;;铬渣治理新法综述[J];西部皮革;2010年07期

10 张美茹;唐丽艳;高俊升;赵薇;韩冬;赵福颖;;用铬渣配料生产水泥[J];辽宁建材;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先荣;张国庆;陈宁;董明甫;秦龙;;铬渣治理新法综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曹树梁;王东海;许建华;蔡滨;周蓬;石延岭;;铬渣对水系、土壤的污染和铬渣混凝土骨料[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杨占国;焦建中;;铬渣水浸解毒工艺[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柴立元;龙腾发;朱文杰;李雄;王庆伟;盛灿文;邓荣;;铬渣的生物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5 孙萍;;铬渣的防渗堆放[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丽华;王恩德;;辽宁省新城子铬渣有毒物质含量分析及铬渣处理对策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赵光辉;常文越;陈晓东;刘智;王磊;;典型铬渣堆存场地铬(Ⅵ)迁移路径分析及耐铬植物初步筛选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杜玲枝;陈丙义;郑海金;陈湘;杨恩清;;铬渣湿法解毒及资源循环利用新工艺[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吴衍秋;叶柏祥;韩亚坤;高维忠;;铬渣在钢铁行业资源化处理探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10 贾嵩;叶腾飞;龚育龄;;高精度磁测在铬渣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方斌;两套方案处理33年存积铬渣[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解小如;我们能在2008年前解决铬渣污染[N];中国化工报;2005年

3 周志中;筛选铬渣治理技术[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吴衍秋;青岛铬渣资源化利用又有新进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徐兰山;铬渣污染触目惊心 彻底根治技在何方[N];科技日报;2005年

6 吴衍秋 叶柏祥;50年铬渣污染难题终于破解了[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记者 王玲;沈阳30万吨铬渣处理工程开工[N];中国化工报;2007年

8 记者 解小如;青岛提前告别铬渣污染[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宋香宁;青岛实现铬渣跨行业应用[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吴衍秋 叶柏祥 青环;钢铁业吃铬渣吃出多重效益[N];中国环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凯;铬渣的矿物属性框架及其化学处理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帅霞;两段式还原工艺解毒铬渣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李喜林;铬渣堆场渗滤液对土壤—地下水系统污染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马泽民;Achromobacter sp. CH-1菌解毒铬渣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朱文杰;Leucobacter sp. CRB1菌还原铬(VI)的机理及其在铬渣解毒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鹏鹏;基于生物质焦油还原的铬渣解毒机理与动力学规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薛浩;酸化强化—电动修复铬渣场地污染土壤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郑亚蕾;固体废弃物在页岩烧结砖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黄萧;碱激发矿渣基地质聚合物固化铬渣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伦莉妹;Microbacterium sp.GM-1矿化特性及其生物矿化胶结固化铬渣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陈丽鹃;强化Achromobacter sp.CH-1解毒铬渣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彭亢晋;还原铬渣去除废水中磷和铬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翟超;铬盐清洁工艺中铬渣的处理及利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9 李斌;Na_2CO_3-CO_2-H_2O体系处理铬渣的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谭建红;铬渣治理及综合利用途径探讨[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6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306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5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