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可降解环境中多氯联苯植物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发布时间:2018-11-23 19:20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化学工业飞速发展,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这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添了烦恼。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指人工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并具有远距离迁移能力、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蓄积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严重毒性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半挥发性和远距离迁移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等特点,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不断发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事故造成了对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为此,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会议。会议中,包括中国在内的90个国家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此公约旨在禁止和限制使用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是一种性质稳定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苯环上的取代基氯取代的位置及个数的不同,共有209种异构体。多氯联苯被证实和其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样具有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危害特性,能够对人和动物产生一系列危害。1977年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陆续停止了多氯联苯的生产和使用,但是由于多氯联苯的半衰期长和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等特点,导致环境中的多氯联苯仍将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长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微生物-植物协同修复的可能性已经被证实并应用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修复领域。微生物-植物协同修复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是生物环境修复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与热门领域。本论文从毛白杨、绦柳、荻以及二穗短柄草4种植物体中分离植物内生菌,通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耐受试验、能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筛选试验和对Aroclor 1242的降解试验,筛选出能够降解Aroclor 1242的植物内生菌并优化其降解条件。为研究植物和微生物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联合修复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并丰富可高效修复多氯联苯的植物内生菌种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分离出37株植物内生菌。其中,35株为植物内生细菌,2株为植物内生放线菌。(2)筛选出24株能够在不同浓度梯度的混合污染物培养基中进行生长,表现出对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耐受性。尤其是驯化后的CGL-1菌株,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表现出很强的耐受性。(3)经过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筛选试验,获得5株能够利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碳源进行生长的菌株。对5株菌株进行16Sr DNA和形态学鉴定,初步鉴定菌株4、13和CGL-1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菌株SGL-1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菌株CPY-4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4)驯化后的植物内生菌菌株CGL-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生长p H值为7,最适生长的盐含量为1/10 NA液体培养基的盐含量。(5)接种量为10%是菌株CGL-1降解Aroclor 1242的最适条件,最适p H值为7,降解最适盐含量则为液体无机盐培养基的盐含量。通过菌株CGL-1对Aroclor 1242的降解试验,发现驯化后的植物内生菌菌株CGL-1对多氯联苯混合物Aroclor 1242中各组分都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菌株CGL-1对Aroclor 1242的7天总降解率为43.2%。综上,利用毛白杨、绦柳、荻以及二穗短柄草,分离、筛选驯化可降解利用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植物内生菌,获得绦柳组培苗内可降解利用多氯联苯Aroclor1242的植物内生菌CGL 1,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CGL 1以10%接菌量,装液量10ml液体无机盐培养基(p H 7)并添加20mg/L Aroclor 1242、32℃、200 r/min振荡培养7d后总移除率为43.2%。CGL 1对多氯联苯Aroclor 1242各组分降解利用效应相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夫,吕锡武,周永;多氯联苯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J];自然杂志;1991年09期

2 孟亚黎,赵明宪,,王子忱,,申莲春,张玉莲;三氯、五氯联苯标准品主要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4年03期

3 张添佛;古堂秀;徐贤义;;海水中多氯联苯的测定[J];海洋与湖沼;1983年04期

4 马亚敏;;对多氯联苯的清理迫切需要生物技术[J];生物技术通报;1986年04期

5 孟庆昱,储少岗,徐晓白;多氯联苯的环境吸附行为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0年15期

6 吴文海,徐杰;多氯联苯降解方法研究进展[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7 王雄清;孕期接触四氯联苯对大鼠母性行为的影响(英文)[J];动物学报;2002年04期

8 聂湘平;多氯联苯的环境毒理研究动态[J];生态科学;2003年02期

9 张易祥;金秀梅;李赞东;刘莉;采克俊;丁志丽;;四氯联苯对鸡外源原始生殖细胞迁移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10 何闪闪;何闪英;王晓宇;;浙江沿海海洋水产动物的多氯联苯检测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少锐;黎华寿;刘龙元;;温度和微生物对土壤中2,2'-二氯联苯转化与挥发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丽波;庄惠生;陈寒玉;;测定环境中二氯联苯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新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傅珊;杨中智;徐晓白;;临汾市土壤中多氯联苯残留状况[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

本文编号:2352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352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d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