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浓缩预处理黄姜皂素水解废液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high acidity and poor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waste liquor of diosgenin hydrolysate, the hydrolytic waste liquor of xingingingin hydrolysate was pretreated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evaporation concentr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initial pH value and concentration ratio on evapo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main pollutants in waste liquo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pH value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COD, ammonia nitrogen and VFA concentration in the distilled solution. When pH7, the concentration of COD and acetic acid decreased rapidly from 4 045 mg L ~ (-1) and 1 742 mg L ~ (-1) to 980 mg L ~ (-1), respectively. 82.9 mg L ~ (-1);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fluctuated at 25 mg L ~ (-1). At pH7, COD concentration fluctuated at 1 000 mg L ~ (-1), acetic acid decreased slowly from 82.9 mg L ~ (-1) to 6.4 mg L ~ (-1). Ammoni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rapidly from 26.2 mg L ~ (-1) to 207 mg L ~ (-1). The concentration multiple also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distilled liquid. The concentration of COD, ammonia nitrogen and acetic acid increased from 980,26.2n 82.9 mg L ~ (-1) to 3 372N ~ (141) 2250 mg L ~ (-1), corresponding to 0.66% of the total amount of pollutants from 0.66 to 1.91%. 1.46% went up to 4.08% and 18.5% 71.5%. Considering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rocess equipment, evapo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time consuming and treatment effect, it is appropriate to select the initial pH=7, concentration of 5 ~ 7 times. After proper treatment, the distilled liquid can be reused in the proces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use and reduc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作者单位】: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3JM7020)
【分类号】:X7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晓凤;李子富;尹福斌;程世昆;白雪;张扬;;蒸发法处理厌氧发酵沼液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5期
2 卢凯歌;李新宝;吕建波;赵旭;;电化学处理黄姜生化尾水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8期
3 孙长顺;徐军礼;张振文;李晓;李英杰;;三室电渗析回收黄姜皂素水解废液中硫酸的研究[J];给水排水;2012年07期
4 唐伟;曾清如;伍新花;周婷;刘爱军;;产朊假丝酵母和DCD-HCHO联合工艺处理皂素废水[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籍国东;吴应超;毛楠;;皂素提取头道液的典型有机物组成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6 吕嘉枥;谭新敏;;黄姜生产皂素废水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8年01期
7 杨志华;谢雄;王晖;李华才;;膜分离技术处理皂素酸性废水的试验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1期
8 李泽唐;蔡鹤生;马腾;王海花;;水葫芦气囊预处理黄姜皂素废水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2006年07期
9 王丹妹;刘大银;毕亚凡;梅明;严向东;;皂素生产废水综合治理技术研究(Ⅱ)——三阶段两相厌氧工艺技术[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孙长顺;金奇庭;金炎龙;郭新超;;吹脱法去除铜氨络合废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军;孙长顺;王丽香;黎新;;蒸发浓缩预处理黄姜皂素水解废液[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2 贺清尧;王文超;刘璐;余歌;晏水平;;沼液氨氮减压蒸馏分离性能与反应动力学[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7期
3 赵建军;孙长顺;王丽香;高俊发;黎新;李英杰;;中和处理后的黄姜皂素水解废液污染物蒸发规律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年04期
4 白晓凤;李子富;闫园园;白雪;;吹脱与鸟粪石沉淀组合工艺处理中温厌氧发酵沼液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12期
5 贺清尧;王文超;蔡凯;晏水平;张衍林;;减压浓缩对沼液CO_2吸收性能和植物生理毒性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2期
6 李莉;李业梅;曹俊;;黄姜皂素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5年06期
7 班福忱;韩雪;赵晓彤;武玉萍;;CuO-CeO_2/γ-Al_2O_3负载型三维粒子电极降解水中活性艳橙X-GN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4年11期
8 杨梅;;展望电化学法处理废水的前景[J];考试周刊;2014年22期
9 薛念涛;张国臣;王莹;曹明利;孟尧;王凯军;;属性综合评价法评估黄姜皂素废水处理工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2期
10 李博;林清;张浩凡;李琛;;化学法处理皂素废水的现状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3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星;程振杰;杨艳玲;李虹;郑庭林;;采用直接蒸发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2 陈超;阮志勇;吴进;高立洪;宋金龙;王彦伟;徐彦胜;韦秀丽;徐凤花;;规模化沼气工程沼液综合处理与利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沼气;2013年01期
3 王峰;严潇南;杨海真;;鸡粪厌氧发酵沼液达标处理工艺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5期
4 朱洪光;王旦一;;混凝预处理厌氧发酵液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4期
5 贺应龙;胡秋龙;苏小军;熊兴耀;;一株可发酵木糖产乙醇细菌的筛选[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梁康强;阎中;朱民;何绪文;魏泉源;王凯军;;沼气工程沼液反渗透膜浓缩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靳红梅;常志州;叶小梅;马艳;朱瑾;;江苏省大型沼气工程沼液理化特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8 蒋廷杰;齐增湘;罗军;甘德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与生态工程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李夔宁;尹亚领;吴小波;;蒸发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实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9年12期
10 董悦生;齐珊珊;刘琳;修志龙;;米曲霉直接转化盾叶薯蓣生产薯蓣皂苷元[J];过程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勇 ,毛海峰;消除黄姜污染刻不容缓[J];环境经济;2005年09期
2 吴成昌,田杰,戴军发;黄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3 樊福成;刘亚平;李磊;;黄姜皂素的清洁生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S2期
4 ;黄姜皂素清洁生产线通过鉴定[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年09期
5 卢景贤;黄姜灰分中铁、锌、铜、铬、镉、铅、钒、钴、镍、锰等微量元素的发射光谱分析[J];湖北化工;1986年01期
6 张义学;黄姜之痛[J];新西部;2005年06期
7 张良;黄姜情思[J];食品与生活;1997年04期
8 秦华,贺芸芸;汉中黄姜产业环境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J];陕西环境;2003年03期
9 陈俊英;雒廷亮;曹文豪;卢朝国;刘国际;;黄姜提取薯蓣皂素前热处理作用机理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10 滑璇;;汉江水源地的新难题[J];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3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怀新;何江波;李顺意;;黄姜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届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张忠民;殷兆霞;;安康市黄姜田有害生物发生为害及综合治理[A];第二十一届全国农药械“双交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家儒;;湖北省黄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胡立新;万端极;崔朝亮;;黄姜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向罗京;沈晓鲤;;黄姜皂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案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李家儒;陈克成;;湖北省黄姜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A];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万端极;刘卫;樊俊华;姜中兴;孙俊逸;张华山;程胜高;彭少贤;徐国念;王晖;王秀霞;;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新工艺研究[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申恩情;;提升罗平小黄姜品牌的对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何流;张维昊;胡光济;尚吟竹;;黄姜加工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研究[A];2008年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陶平德;袁胜浩;常明泉;孙少波;;不同处理方法对鲜黄姜中皂素收率的影响[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刚 雷斌吉;黄姜产业令种植户欲哭无泪[N];巴中日报;2005年
2 王化欣;黄姜为证[N];农民日报;2003年
3 通讯员 康卫东 高安祥 记者 乔建业;黄姜种植如何形成产业化[N];陕西日报;2003年
4 本报通讯员 张立君;科技创新赋予黄姜产业新希望[N];安康日报;2007年
5 严爱群 本报见习记者 张武明;八千亩黄姜滞销,咋办? 政府牵线搭桥,救急![N];江西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杨官贤;旬阳“企业+农户”模式促黄姜振兴[N];安康日报;2007年
7 刘红卫;“药用黄金”黄姜商机无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王建忠;农网牵红线 黄姜找“婆家”[N];中国气象报;2004年
9 张禄良 章勇 王德坤;打好黄姜兴县牌 走稳黄姜致富路[N];中国特产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马树怀;黄姜激活了郧西县[N];大众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枫;黄姜资源化综合利用工艺、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魏蜜;微生物法清洁生产黄姜皂素新技术及工程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新爱;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与废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毅;十堰市黄姜种植环境容量分析及布局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章樟红;黄姜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殷隽;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黄姜中重金属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刘尧;黄姜优良品种的选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申沛;钙对黄姜产量和皂素含量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7 张佳佳;黄姜薯蓣皂苷生物转化菌株的筛选、条件优化及其催化性质的初步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8 胡娅梅;黄姜中总皂苷的提取方法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罗娜;复合酶法提取黄姜中薯蓣皂苷元及其综合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康阿龙;黄姜素新药的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69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36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