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以太湖流域湖州市为例
[Abstract]: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ESEF)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ntity support, water quality limit and water ecological stability. Therefore, the footprint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present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ecosystem. However, how to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quatic products,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pollution footprint as well as carrying capacity is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current research. Taking Huzhou Cit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aihu Lake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based on ESEF with or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and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func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methods reflect that the consumption demand for water ecosystem services in Huzhou City exceeds the supply capacity of local water ecosystem, and the gap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has an impact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local water ecosystem. Considering the three factors of aquatic product supply, water quantity support and water quality guarantee,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cale of Huzhou water ecosystem is 95% of the current level. If the consideration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and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is increase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Huzhou water ecosystem is only 79% of the current level. Although the results of the union set method are more persuasive, the average method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to study on a smaller scal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2012ZD007);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项目(2013T2Z00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0710)~~
【分类号】:X826;X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武艺;邵东国;唐明;;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探讨和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2 周文华;张克锋;王如松;;城市水生态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9期
3 张星标;邓群钊;;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1年06期
4 王西琴;高伟;何芬;彭文启;;水生态承载力概念与内涵探讨[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宇迪;李生才;冯长根;;环境化学技术新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2 蒙格平;尹世洋;吴文勇;李宝库;;生态需水及其计算方法探讨[J];北京水务;2010年05期
3 曾晨;刘艳芳;张万顺;汤弟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的起源和发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4 付飞;董靓;;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5 许尔君;;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城镇化承载力问题探索[J];城市;2011年02期
6 朱晓丽;李文龙;薛中正;许静;王浩;;基于3S技术的甘南州生态健康与生态承载力耦合[J];草业科学;2011年06期
7 叶春;李春华;王博;张娟;张磊;;洪泽湖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案探讨[J];湖泊科学;2011年05期
8 彭文启;;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理论与优化调控模型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03期
9 韩殿微;;城市河湖再生水使用存在问题分析[J];北京水务;2014年04期
10 冷建飞;张倩;;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柳;陈雯雯;史洪芳;孙然好;;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胁迫的社会经济概化因子定量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白龙飞;当代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与昆明城市发展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2年
2 李萍;陕北黄土区两种整地植被恢复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谢祥财;北京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斯蔼;生态经济学模型支持下的松嫩平原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范建华;环滇池城区地质环境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吉辉;基于水足迹的区域广义水资源动态协调与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宋宇加;城乡交错带沟谷地污染元素迁移通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庞丙亮;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去重复性计算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王博;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吉林省辽河流域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优化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洁;小城镇水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魏景沙;陕西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彭雪林;陕西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靖;叶尔羌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5 赵双;中原城市群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张瑞;新疆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7 赵雅坤;钦江流域水库多目标调控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8 李江林;粤北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郭颖娟;渭河杨凌段河堤路生态防护林带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奕成;基于生态水利工程学的乡村河流景观整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武艺;邵东国;唐明;;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探讨和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2 段春青;刘昌明;曹玲玲;陈晓楠;邱林;;可变模糊集方法在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3 赵源;彭馥艳;;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4 邓波,洪绂曾,高洪文;试述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J];草业学报;2004年01期
5 姜德娟,王会肖,李丽娟;生态环境需水量分类及计算方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6 余丹林,毛汉英,高群;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7 王群;章锦河;杨兴柱;;黄山风景区水生态承载力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8 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9 苏永红;冯起;刘蔚;朱高峰;司建华;常宗强;席海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J];干旱区研究;2009年02期
10 姜翠玲,范晓秋;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端吕,董明辉,彭保发;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高鹭;张宏业;;生态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3 刘杰;;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述评[J];农业与技术;2008年03期
4 王书转;;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探析[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年05期
5 周红艺;李辉霞;;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评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芬;毛洪伟;夏春海;韩青苗;呼静;曹晓昌;;资源型城镇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1年05期
7 董殿波;;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8 胡毅诏;;生态承载力理论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6期
9 向芸芸;蒙吉军;;生态承载力研究和应用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2年11期
10 孟伟;;以流域生态承载力优化经济发展的原则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2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丰先;秦耀辰;张金萍;张丽君;;河南省综合生态承载力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孝德;;太子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3 齐迪;张万顺;幸娅;杨寅群;;基于隶属度的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价与应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4 翁异静;邓群钊;;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系统仿真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5 张富刚;刘彦随;;“生态省”目标导向下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评估——以海南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鲁丰先;秦耀辰;;可耗竭资源生态承载力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柳德江;张琳莉;;基于生态足迹的玉溪市生态承载力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琛;程文;吴小琴;马霞;;太子河流域鞍山段水生态承载力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9 何慧;彭虹;杨寅群;刘晓丽;;太湖典型区水生态承载力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10 王玲;;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城市群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采访人 本报见习记者 何蓓琦;生态承载力是合理消费判断标准[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记者 张虹雨;中国正积极改善生态局势[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记者 滑翔 实习生 谭飞燕;控制生态承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蔡新华 见习记者 刘静;上海生态承载力面临挑战[N];中国环境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郭泽莉;城市风道 治霾良策咋落实?[N];中国花卉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红薇 通讯员 贾同温 高金;用“讲懂守”活动推动保定绿色崛起[N];保定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晓宏;可持续经济发展视野中的生态承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鲁丰先;河南省综合生态承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刘予胜;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张约翰;长吉都市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5 刘婷婷;金沙江上游流域生态承载力及人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云霞;北京市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7 钟华;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王双玲;基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9 熊春梅;西南生态敏感区与生态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沈琪;崇明生态岛建设空间决策支持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元利;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武安市生态承载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庞瑛;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生态承载力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蔡广哲;湖州市生态系统格局与生态承载力演化遥感评价(2000-2014年)[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宁;生态承载力在工业区管理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9年
5 刘俊艳;陇东地区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治华;生态承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孟凡静;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晨;烟台市牟平区生态承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吴佳璐;辽宁省海域生态承载力综合测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子宁;黑龙江省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48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4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