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区受损土地景观重塑与再造的研究进展
[Abstract]:The mining process of open-pit coal results in the excavation and occupation of the l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heavy machinery causes the soil to be seriously compacted and the vegetation on the surface is difficult to grow normally. The frequency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s increased and the land landscape in the mining area is damaged. Therefore,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amaged land landscape in mining area and the restoration of damaged land have become the key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and reclam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landscape damage in open-pit mining are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echnical methods of obtaining damaged land landscape information in related fields such as remote sensing, GPS RTK, UAV,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fractal method and landscape index method, and so on. The theories of landscape remolding and reconstruction, such as landscape ecology, microtopography and natural landscape imit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no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in the acquisi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nd landscape in open-air mining area. With the in-depth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new landscape acquisition technology and fractal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n the aspects of obtaining landscape data and other technique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depth discussion of fractal parameter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epresentation of damaged landscap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amaged land in open-pit mining area, we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system of landscape planning of damaged land in mining area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micro-topography, and other theories of r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amaged land in open-air mining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重构机理与调控模式”(编号:41271528)资助~~
【分类号】:P901;X1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美红;东山县景观空间格局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谢双喜;林媚珍;马秀芳;;广州市花都区景观动态变化研究[J];生态科学;2007年01期
3 吴晓旭;邹学勇;;基于3S的毛乌素沙地腹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J];中国沙漠;2010年04期
4 喻斐涵;欧西成;程明;徐聪荣;;景观类型水平景观指数的空间粒度效应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1年01期
5 魏伟;石培基;周俊菊;王兰英;王旭峰;;近20多年来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6 陈初才;;浙西天目山区的景观分异和区域整治[J];地理科学;1987年01期
7 俞孔坚;景观敏感度与阀值评价研究[J];地理研究;1991年02期
8 ;景观[J];环境;1995年09期
9 赵焕庭;南沙群岛景观的类型和演化[J];热带地理;1997年01期
10 曾辉,江子瀛,孔宁宁,高凌云;快速城市化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滨章;李婷婷;;从《欧洲景观公约》看我国景观的安全与保护[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赵洁;林箐;;对当代纪念性景观“纪念性”表达的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张捷;唐文跃;张宏磊;;中国城镇书法景观空间分异现象的测量[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利顶;傅伯杰;赵文武;;“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李露;谢冶凤;张玉钧;;村镇景观乡土性特征探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邱斓俊;裘鸿菲;;重构城市“绿色”网络——废弃铁路景观的更新设计[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青;胡玉敏;陈玲;陈志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A];金华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魏建兵;肖笃宁;解伏菊;;拜泉农田林网景观宏观布局空间表达与定量辨识[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9 曹娟;梁伊任;章俊华;;北京市自然保护区景观调查与评价初探[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10 谢苗苗;王仰麟;;景观类型的热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深圳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凌翌;未来五年把龙泉山脉装扮成一条景观风景带[N];成都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孙爽;让绿色成为今日社区的主题[N];中国花卉报;2003年
3 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 尤再健 王兴达;城市街角景观设计初探[N];中国花卉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基于RS和GIS的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2 余洋;景观体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肖红生;基于“3S”技术村级景观长期动态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邓荣根;森林声景观品质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5 李丽媛;基于目标系统的景观策划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郭文华;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陈卫平;贺兰山—银川盆地景观格局分析与景观规划[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李艳菊;龙门山中北段区域地学景观及传统聚落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淑娟;帽儿山地区森林景观动态过程及景观生态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10 顾凤霞;生态城市用地格局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宁;有效种群容量下景观格局及尺度对景观遗传模拟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彬;成都平原乡村酒店建筑与景观融合的设计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爱芝;村镇景观的形成条件与保护[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
4 王环杰;基于RS的西宁市森林景观动态格局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白红艳;宁夏泾源县龙潭街带状公园提升改造设计[D];宁夏大学;2015年
6 庞新坤;北京市典型功能区的景观热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薛静;艾比湖湿地边缘带不同景观类型下土壤表层盐分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玉苏普江·艾麦提;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乌鲁木齐市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9 徐谅慧;岸线开发影响下的浙江省海岸类型及景观演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苏日嘎拉图;鄂尔多斯土地荒漠景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49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4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