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再生水补水景观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4-24 00:08
【摘要】: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对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天津临港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湖区的浮游藻类和水质指标进行逐月监测,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浮游藻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评价了湖区的水环境状况。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67属115种(包括变种),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绿藻门和蓝藻门,浮游藻类丰度范围为3.5×106~49×106cells·L~(-1),平均丰度为25.7×106cells·L~(-1),优势藻种主要为链状假鱼腥藻、梅尼小环藻、四尾栅藻、颤藻、项圈藻和卵形隐藻;多样性分析显示,藻类物种多样性一般,结合优势指示种评价水体为中污染富营养型水体;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盐度、TN/TP等是影响临港再生水补水景观湖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Abstract]: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5, monthly monitoring of phytoplankton and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in the landscape lake area of Tianjin Lingang Eco-Wetland Park, which uses recycled water as the source of replenish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toplankt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studied by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lake area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15 species (including varieties) belonging to 67 genera of 7 phylum of phytoplankton, and diatom species were the most, followed by chlorophyta and cyanobacteria. The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ranged from 3.5 脳 10 ~ 6 to 49 脳 106cells 路L ~ (- 1). The average abundance is 25.7 脳 106cells 路L ~ (- 1), and the dominant algae species are mainly Anabaena spp., Chymenocyclocystis Menestris, Cyclostachys tetraphylla, Tripterygium, Cynocystis ovaliformis and Cryptocystis ovata. The divers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algae was general, and combined with dominant indicator species, the water body was moderately polluted eutrophication water body. The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water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TN/TP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lga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reclaimed water reclamation landscape lake.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308-001-08,2013ZX07310-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007050) 陕西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2016KTCG01-17)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2014KJXX-66)
【分类号】:X524;X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边归国;去除淡水浮游藻类方法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4年06期

2 宋玉芝;秦伯强;高光;;氮及氮磷比对附着藻类及浮游藻类的影响[J];湖泊科学;2007年02期

3 刘梅芳;万文;裴国凤;;南湖春季细菌和浮游藻类群落的动态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王亚尼;周序协;张桂蓉;魏开建;阮宜兵;;大茶湖浮游藻类调查与水质初步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王旭;;浮游藻类在环境评价中的作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1年02期

6 赵晓霞;哈素海的浮游藻类及其生物学评价[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2年02期

7 谢允田,魏民,石岩,刘奎生,王爱民;热排水对浮游藻类季节变化影响的研究[J];水电站设计;1997年03期

8 杨东妹;陈宇炜;刘正文;吴庆龙;;背角无齿蚌滤食对营养盐和浮游藻类结构影响的模拟[J];湖泊科学;2008年02期

9 朱春峰;孙中响;张伟;吕佳金;马嵩;陈葵;;硫酸氘制剂对淡水浮游藻类群落衰减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9年05期

10 刘淑芳;府河的浮游藻类与水质污染的关系[J];环境科学;199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沈红梅;冯佳;谢树莲;;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A];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朱小山;蔡建东;董燕红;蒋跃进;吴施卫;杨炼锋;;珠江口营养盐比例及其与浮游藻类的关系[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李媛;范天瑜;吴青文;;武汉东湖浮游藻类的季节性变化特征[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4 罗文怀;胡章立;;深圳不同营养状态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有害蓝藻快速检测技术研究[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七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彭国涛;王伟;王祥荣;;PLSF淡水湖泊浮游藻类季节性变动及其与营养盐关系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6 潘小川;杜桂森;王瑞君;金晓滨;刘霞;刘晓端;葛晓立;赵继昌;;密云水库浮游藻类和细菌污染现状及趋势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琳;景观水体浮游藻类变化及与水质因子关系分析[D];清华大学;2011年

2 张秋节;浮游藻类和附着藻类生长特性的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梁晓霞;晋阳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水体生态修复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4 宋丽娟;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段浮游藻类变化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高洋;刘家峡水库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水质生态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邹晓阁;北黄海浮游藻类的光学特性和遥感反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张校;湘江长沙段及周边水体浮游藻类组成与水质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小玉;千岛湖浮游藻类演替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探[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9 杨军;大清河保定段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D];河北大学;2013年

10 曾婷;重庆长江嘉陵江浮游藻类分布特征及水质状况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3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63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0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