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采煤矿区村庄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研究:以大同市南郊矿区为例
[Abstract]:Relocation and resettlement of damaged villages in arid and semi-arid coal mining areas in China is a very complex work. Due to the complex terrain, limited water source, wind and sand invasion and other reasons, the livable places in arid and semi-arid mining areas are actually very limited, so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livable environment of villages in mining areas before relocation and resettlement in order to assist the relocation decision.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coal mining area in the southern suburbs of Datong as an exampl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analysis, a liv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th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and basic production conditions as evaluation factor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evalu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grade-score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quality and livability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103 villages in the mining area are evaluate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51 villages, 20 villages, 8 villages and 24 villages with poor and good human settl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reasonable and the evaluation model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used to assist the village relocation decis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coal mining area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51474214)
【分类号】:X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彬;张小林;尹旭;;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15年03期
2 杨兴柱;王群;;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13年06期
3 魏伟;石培基;冯海春;王旭峰;;干旱内陆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11期
4 李雪铭;晋培育;;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5 邓雪;李家铭;曾浩健;陈俊羊;赵俊峰;;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年07期
6 刘戎;史兴民;曹继亮;;陕西彬县矿区居民人居环境满意度测评[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汪云甲;张大超;连达军;李永峰;王行风;;煤炭开发的资源环境累积效应[J];科技导报;2010年10期
8 FRANK Otto;;Aspects of surfa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German mining areas[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年05期
9 王洪海;范海荣;姜铭阅;;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4期
10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J];规划师;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春宝;李郎;马超峰;;深基坑变形影响因子分析及预测方法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2 李陈;;中国287座城市居住困难群体空间分布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12期
3 侯兵;周晓倩;卢晓旭;陶然;张爱平;;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以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6年06期
4 王改静;张绍良;岳彩召;侯湖平;陈浮;马静;;干旱半干旱采煤矿区村庄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研究:以大同市南郊矿区为例[J];中国矿业;2016年12期
5 王玉田;张亚吉;苑媛媛;赵煦;牛凯增;;大气环境中PM_(2.5)在线监测及评价理论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年12期
6 李伯华;杨家蕊;廖柳文;窦银娣;;农业文化遗产地人居环境感知评价研究——以湖南省紫鹊界梯田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7 王雪栋;张明广;王纪洋;钱城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机械制造行业事故危险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6年11期
8 林爱文;詹璇;彭玉玲;夏钰;岳邦佳;秦文杰;;大湄公河次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以老挝中部地区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年11期
9 黄初龙;于昌平;高兵;黄云凤;;厦门市资源水与虚拟水耦合代谢效率评价[J];生态学报;2016年22期
10 张金婷;谢贵德;孙华;;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质异常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以江苏灌南县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文;张小林;向梨丽;李红波;朱彬;;江苏省县域城市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经济学解析[J];经济地理;2014年07期
2 赵彤;马晓冬;周玉玉;;江苏省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区域分异[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3 杨兴柱;王群;;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13年06期
4 黄宁;崔胜辉;刘启明;温晨;陈晓梅;;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社区人居环境特征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5 马婧婧;曾菊新;;中国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研究——以湖北钟祥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3期
6 汪洋;赵万民;;人居环境研究的信息论科学基础及其图谱意象系统[J];地理学报;2012年02期
7 杨兴柱;;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建设[J];旅游学刊;2011年11期
8 周侃;蔺雪芹;;新农村建设以来京郊农村人居环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9 周侃;蔺雪芹;申玉铭;吴立军;;京郊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10 张云彬;吴伟;刘勇;;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水平评价与区域分异[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的理论还需要发展[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03期
2 ;卷首[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01期
3 ;中国人居环境发展论坛将于今年举行[J];环境保护;2003年01期
4 胡小 ,艾莉;人居金陵——南京市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区侧记[J];环境导报;2003年02期
5 李伯华;刘沛林;;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6期
6 屈寒飞;苏焰伟;陆永球;;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提升方略[J];开发研究;2013年02期
7 李敏;常家亮;牛晋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查与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年06期
8 吕海峰;;第三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将于八月底在深圳举办[J];中国绿色画报;2007年06期
9 汪艳阳;;关于加快整治桂林市雁山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措施[J];中小企业科技;2007年08期
10 林魁;林清;李赓;;人居环境物质代谢的生态学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笑庆;;创造优化的人居环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2 刘海音;;基于农民意愿的江苏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实践[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3 杨新武;;社区人居环境的“人本化”设计探讨[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七卷)[C];2005年
4 朱晓东;李昌浩;李杨帆;陈姗姗;黄贤金;;苏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套技术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杨永春;;中国西部城市建筑视角人居环境——兰州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李煦明;;传统人居环境思想对创建诗意人居环境的启示[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7 洪立梅;;建设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的重要性及建议[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8 龚奇;;建成人居环境优秀城市的重要性及对策[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7卷)[C];2013年
9 杜枫;罗彦;许路曦;;从理念到行动:深圳人居环境规划编制体系与实施机制探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10 张斯华;;城镇建设与人居环境的协调[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佳;勾画中国人居环境发展远景[N];中华建筑报;2004年
2 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赵晖;人居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N];经济日报;2007年
3 朱冬生;关注人居环境[N];人民日报;2007年
4 武言;“十一五”规划民生优先人居环境需要统筹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王鹏飞;首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层论坛举行[N];威海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司林;让人居环境规划成为政府行动工具[N];中国建设报;2009年
7 记者 裴其娟;今年改善人居环境向县市辐射[N];郑州日报;2012年
8 记者 吕宝林;科学规划抓好试点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N];甘肃日报;2013年
9 记者 岳婷婷;认清形势 突出重点 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N];鹤壁日报;2014年
10 记者 王菲;我区千村人居环境综治已完成土建部分[N];西藏日报(汉);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贺勇;适宜性人居环境研究——“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方法[D];浙江大学;2004年
2 汪洋;山地人居环境空间信息图谱—理论与实证[D];重庆大学;2012年
3 李钰;陕甘宁生态脆弱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莉;株洲云峰湖村动迁安居房人居环境设计[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全文;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3 郝永娟;吐鲁番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4 杨欢;少数民族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刘毅;四川宝兴县夹拉村人居环境保护与营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艾丽;营建诗意的人居环境[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晓萍;新疆牧民定居点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8 张静;青岛市经济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田深圳;人居环境三元性初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吴冬宁;北京水源保护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99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9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