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LCA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燃煤发电的环境负荷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23 15:01
【摘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建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燃煤发电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研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环境负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厂建设阶段,燃煤发电碳足迹最低,为1.94g/(kW·h),风力发电碳足迹最高,为9.42g/(kW·h).在发电运营阶段,光伏发电碳足迹几乎为零,风力发电碳足迹为0.2g/(kW·h),燃煤发电机组碳足迹最高,为83.3g/(kW·h).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电厂建设阶段碳足迹占比较高,分别为99.4%和99.78%;燃煤发电在发电运营阶段碳足迹占比最高,为96.13%.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是燃煤发电,为3.63×10~(-5)标准当量,影响最小的是风力发电,为7.9×10~(-7)标准当量;对环境酸化影响最大的是光伏发电,为6.7×10~(-6)标准当量,影响最小的是风力发电,为1.6×10~(-7)标准当量;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固体废弃物排放几乎为零.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the life cycle evaluation system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environmental load of each stage of the life cycle is studied and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at the stage of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is 1.94 g/ (kW 路 h), and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is up to 9.42 g/ (kW 路 h). In the power generation and operation stage,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s almost zero,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is 0.2g/ (kW 路 h),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coal-fired generating set is the highest, and it is 83.3 g/ (kW 路 h).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the power plant is relatively high, which is 99.4% and 99.78%, respectively, and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in the power generation and operation stage is up to 96.13%. The biggest impact on global warming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is the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the standard equivalent of 3.63-10-(-5), the minimum impact is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the standard equivalent of 7.9-10-(-7), the most important to the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 is the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he standard equivalent of 6.7-10-(-6), the least impact is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the solid waste discharge of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the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s almost zero.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16455203D) 河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QN2015108)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120134) 邯郸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1528102058-2)
【分类号】:X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爱军;;我国燃煤发电行业技术选择的建模[J];中国矿业;2009年08期

2 ;中国减少燃煤发电,但温室气体排放仍在增加[J];中外能源;2010年10期

3 王汉斌;武民军;唐杰;;燃煤发电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10年12期

4 ;日本关心燃煤发电的环境影响[J];电力环境保护;1986年02期

5 马驰;徐英九;;控制中国燃煤发电污染的构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2年03期

6 张金发,尚利;燃煤发电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1994年01期

7 李欢欢;谭忠富;;燃煤发电互换交易综合效益分析模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美国拟彻底叫停燃煤发电[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2期

9 黄谦德;;广东省燃煤发电污染控制问题的探讨[J];广州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10 ;南非公布能源发展计划草案[J];洁净煤技术;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建华;程宏斌;王亚南;庾永波;尚雨润;王建军;张智荣;邵慧飚;吴庆辉;;运用目标管理方法 实现燃煤发电改瓦斯发电[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9年

2 ;龙源工程碟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获专利[A];《电站信息》2013年第10期[C];2013年

3 傅世均;;基于电力协调监管的燃煤发电企业碳减排市场组合设计模型[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9系统工程方法在低碳与资源集约化方面的应用[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廖桂雄 通讯员 姜红飚;杭钢终结燃煤发电系统[N];中国冶金报;2014年

2 黄永达 唐被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燃煤发电开发建设[N];中国电力报;2005年

3 何禾;美国燃煤发电再度走红[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记者苏勇;太钢燃煤发电成为历史[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顾卫锋 李冬梅 通讯员 杜云;我国燃煤发电进入减排新时代[N];中国电力报;2014年

6 董哲 编译;燃煤发电时代真的过去了?[N];中国煤炭报;2014年

7 侯利红;发电前5月增15.8% 发改委拟调控燃煤发电比重[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史征;欧洲重返燃煤发电引发环保担忧[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张强;我燃煤发电领域二氧化碳减排技术首度应用[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孙毅 李秀峰;高效清洁机组成我省燃煤发电主力[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济英;燃煤发电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实证分析[D];河海大学;2005年

2 傅世均;基于电力协调监管的燃煤发电企业碳减排市场组合设计理论与实践[D];重庆大学;2011年

3 张丹;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减排CO_2的燃煤发电系统技术经济分析及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侯芳芳;燃煤发电设备企业研发项目风险识别与管控[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年

2 武民军;燃煤发电的生命周期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兰国慧;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报告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4 蔡文汇;基于(火用)分析法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余芳;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董鑫;燃煤发电企业煤炭供应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7 付立;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於震跃;槽式太阳能集热场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8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18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c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