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闪星矿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19-08-14 16:39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闪星矿区为研究区,以2005年、2010年SPOT5和2015年Google Earth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通过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矿区景观格局及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以矿区“矿山复绿”工程规划为例,对矿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矿区景观精细分类,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信息提取,获得2005、2010、2015年三个时期的矿区景观分类图。(2)通过对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分析。结果表明:矿区主要景观类型为草地,占矿区面积达40%以上;在2010年以前,交通用地与采矿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而草地和耕地明显减少,景观主要转移趋势是由草地、林地转化为矿产设施用地;在2010年之后,由于土地复垦及塌陷区居民安置工作开展,导致居民地与草地面积增加,同时由于居民地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导致其面积减少,景观主要转移趋势是由矿产设施用地转化为草地与居民地。(3)通过对矿区近10年来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水平上,2010年以前,在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增强,导致矿区景观格局呈现多样化和破碎化发展趋势;2010年之后,由于矿区积极开展“矿山复绿”工作,矿区景观连通性增强。景观格局呈现均匀化的发展趋势。类型水平上,2005-2010年,矿区扩张开发导致耕地、草地和林地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剧;草地作为区域优势景观其优势程度正在逐渐变弱;居民地呈“多点式”的扩张以及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使破碎化程度加剧;水体景观以水坑、水塘形式分散式发展,破碎化加剧。2010-2015年,由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受损的耕地、草地和林地景观得到恢复,使景观由分散朝聚集化发展;居民地景观随着发展逐渐趋于连片发展,使得居民地景观斑块间的连通性增大,破碎化程度降低。(4)通过对矿区近10年来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低景观生态风险区面积大幅度减少,较高、高景观生态风险区面积逐年增加,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南矿和北矿核心采矿区;2010-2015年间,较高、高生态风险区所占面积大幅减少,低景观生态风险去面积增加,较高、高生态风险区空间分布上变化不明显,南矿与北矿核心采矿区的高生态风险区域转化成中等、较高风险等级;总体上,近10来年,矿区整体景观生态风险水平呈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的趋势。(5)通过对未来“矿山复绿”工程完成后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分析,矿区整体景观生态风险是呈降低的趋势,但降低幅度较小;低、较低景观生态风险区面积所占比例增大,较高、高景观生态风险去面积比也有小幅度降低,说明“矿山复绿”工程规划,对未来矿区景观生态风险有缓解的作用。
【图文】:
S技术相互作用
(Landscape Ecology)由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利用变化时提出,Troll 认为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由科。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是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有效地反映景观结构和空间配置方面特征,从而的联系,通常运用景观指数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化还可以利用空间统计方法、计算机模拟技术来观空间异质性特征以及空间自相关关系是否对整实现多尺度下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模拟。生态学其原理与方法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在当重要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901;X82
本文编号:2526675
【图文】:
S技术相互作用
(Landscape Ecology)由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利用变化时提出,Troll 认为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由科。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是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有效地反映景观结构和空间配置方面特征,从而的联系,通常运用景观指数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化还可以利用空间统计方法、计算机模拟技术来观空间异质性特征以及空间自相关关系是否对整实现多尺度下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模拟。生态学其原理与方法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在当重要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901;X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江林;李阳兵;;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贵阳市红枫湖水源保护区生态风险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6期
2 阳文锐;;北京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5年13期
3 李晶;周自翔;;延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分析[J];地理学报;2014年07期
4 刘吉平;赵丹丹;田学智;赵亮;刘家福;;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5 郭美楠;杨兆平;马建军;高吉喜;贾志斌;;伊敏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4年02期
6 孙才志;闫晓露;钟敬秋;;下辽河平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空间结构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7 赵永华;贾夏;刘建朝;刘耿;;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景观格局及预测研究[J];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8 吴莉;侯西勇;徐新良;邸向红;;山东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9 齐杨;邬建国;李建龙;于洋;彭福利;孙聪;;中国东西部中小城市景观格局及其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3年01期
10 潘雅婧;王仰麟;彭建;韩忆楠;;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12年20期
,本文编号:2526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2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