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荧光性有机物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9-08-28 13:00
【摘要】:由于目前传统水质检测多数采用的化学方法无法快速、灵敏地跟踪检测城市净水厂和污水厂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以及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状况,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反映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荧光性有机物的变化。通过对以微污染河网水为原水的净水厂中各处理单元去除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氨氮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三维荧光分光光度计,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解析溶解性有机物(DOM)中荧光类有机物的变化情况。氨氮的去除主要集中在预处理曝气生物池,去除率达到63.2%。混凝沉淀、过滤和臭氧-活性炭对DOC均有去除效能,其中常规处理工艺对DOC的去除有较大贡献,去除率达57.2%。但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均不能有效去除荧光类有机物。臭氧—活性炭能有效去除净水厂水中的类色氨酸、类酪氨酸和类腐殖质等荧光类有机物,其荧光峰值的削减幅度分别可达82.1%、63.3%和61.6%。结果表明,生物预处理、常规净水工艺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工艺才能保证供水的安全。在双沟式氧化沟工艺基础上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冬季投加甲醇,以强化C、N、P的去除。运行结果显示,二沉池出水CODCr控制在22.0 mg/L以下;氨氮控制在4.0 mg/L以下;总氮控制在12.7 mg/l以下;总磷控制在0.5mg/l以下。荧光性有机物中类色氨酸的特征峰荧光强度削减量可达35.8%;而对类酪氨酸与类腐殖质去除效果不明显。二沉池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检测了某江河水沿岸4个城市的江水及自来水。在激发/发射波长(λex/λem)=290/320nm,和λex/λem=340/425nm处出现明显的荧光峰,分别反映了水体中存在类蛋白质及类腐殖质物质。人类活动对江河水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水体污染状况会随着江流自上而下逐渐加重。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难以去除荧光性有机物,而深度水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过滤)能有效去除这类物质。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的应用使快速检测水质,并通过检测选择相应的水处理工艺成为可能。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溶有二甲苯的水样进行三维荧光扫描,发现位于λex/λem=270/295nm处有一个明显的荧光峰,荧光峰值与二甲苯溶液浓度呈线性相关,其颜色随浓度增加而逐渐变深,可以通过分析二甲苯的三维荧光特性来快速测定水体中二甲苯浓度及判断污染的程度。粉末活性炭对水中的二甲苯具有很好的吸附去除效能。在源水中二甲苯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0.5mg/l时,采用活性炭投加量为20mg/l,可在20min内快速去除二甲苯,去除率可达95%以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可用以快速、灵敏地反映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荧光性有机物的变化。本文为该技术在净水厂、污水厂处理流程中污染物的分析检测,以及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对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城市供水安全的保障和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TU9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勇,薛罡,刘中平,周雪飞,顾国维;污水处理过程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J];工业水处理;2003年05期

2 何敬伟;造纸工业中污水处理过程如何实现经济与技术的综合平衡(续)[J];西南造纸;2003年06期

3 卓明;冯裕钊;陈勇;庞子山;;软计算在污水处理过程控制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赵立杰,柴天佑,黄肖玲;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年01期

5 樊立萍,于海斌,袁德成;污水处理过程仪表技术的研究现状[J];自动化仪表;2005年01期

6 杨明珍;汪国刚;;污水处理过程中膜故障分析与防治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8期

7 张凯松;周启星;;可持续的污水处理过程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2006年09期

8 谢生钢;周立芳;赵麟菱;;污水处理过程的多目标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8年01期

9 朱学峰;李艳;黄道平;;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与优化综述[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9年03期

10 朱学峰;黄道平;李艳;;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与优化[J];自动化博览;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莹;樊立萍;;基于模式识别的污水处理过程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E.Drioli;E.Curcio;;脱盐和污水处理过程强化策略(英文)[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3 孙红文;;污水处理过程中新型污染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马兴杰;胡建英;邵兵;杨敏;;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A];Risk Assessment of Toxic Chemical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5 温瑞;;JX300X DCS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李松源;王雷;贾磊;;污水处理过程的PID控制[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冯丽辉;彭向华;赖华;毕贵红;;A~2/O污水处理过程出水水质的多元线性回归软测量模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崔玉理;;VI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甄博然;韩红桂;乔俊飞;;基于增长型神经网络的污水处理过程溶解氧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六分册)[中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10 樊立萍;徐阳;;基于KPCA的污水处理过程监视[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周美玲 许洪全;天津石化强化污水处理过程控制[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童建国;科学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N];中国建设报;2008年

3 董鹏宇;关注水污染治理[N];吉林日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 董新光;优化运行增效千万元[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夏晓;变环境包袱为企业财富[N];江西日报;2007年

6 任相国邋许明星;综合利用收获多点效益[N];德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陶克强 通讯员 胡永华;平湖企业劲吹“低碳经济”之风[N];嘉兴日报;2009年

8 杨静;金沂蒙:变传统模式为循环模式[N];中国化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晶;污水处理过程模拟及系统软件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韦安磊;污水处理过程数学模型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韩广;基于神经网络的污水处理过程实时优化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4 李晓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潜在迁移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刘俊建;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丛秋梅;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过程水质软测量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冬芳;氯贝酸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马挺;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荧光性有机物的变化[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万东;污水处理过程实时控制及软测量方法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4 黄晓琪;污水处理过程节能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5 史雄伟;污水处理过程的智能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超彬;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污水处理过程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7 王翠彦;污水处理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分布及去除规律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8 孔国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谢生钢;基于活性污泥模型的污水处理过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邱启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模糊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0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30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6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