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纳米级二氧化锰阻控土壤砷向水稻迁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0 18:16
【摘要】:中国湖南以“有色金属之乡”之称和“鱼米之乡”而闻名于天下,然而由于大量的采矿和冶炼等人为活动所产生的“三废”随意堆放和排放,导致周围的农田土壤和水稻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砷是一种广泛存在并具有类金属特性的元素,土壤中过量的砷不仅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而且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稻米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控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和减少稻米中砷含量。本研究以湖南省某典型的砷污染土壤-水稻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锰并表征,开展吸附实验、温室盆栽实验和野外稻田实验,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溶液、土壤中砷形态变化和水稻中砷含量及形态变化,探究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阻控砷在土壤-水稻体系中的迁移机理,为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在修复砷污染土壤上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制备出的二氧化锰结晶程度高,成团簇状,结构均匀、分散的球状团聚结构,团簇微球的尺寸为1000~(-1)500 nm,单个的纳米针是直径约为50 nm,长度约为500 nm。其颗粒之间的缝隙很多,其比表面积和总空体面积很大。且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都很强。(2)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对砷的吸附,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时间越长,吸附效率越趋于饱和;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对砷的吸附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呈现减少的趋势,酸性条件下更利于砷的吸附,但是过度的酸性条件会引起纳米级二氧化锰的溶解;用Langmuir方程能很好的拟合纳米级二氧化锰对砷的吸附,其相关性达到了0.98,最大吸附量为27.16 mg·g~(-1)。(3)某典型砷污染土壤中As的形态以残渣态为主,占50%左右,其次是铁砷结合态和钙砷结合态。相对于空白土壤,添加了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的土壤中钙砷结合态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少,松散结合态As所占的比例很小,且添加了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后的土壤一定程度上减少了As的有效形态,增加了As的残渣态含量,表明纳米级二氧化锰能有效的控制土壤中As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土壤中As的危害。(4)温室盆栽实验中,无论是否添加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水稻中砷的含量是根茎叶谷壳糙米;添加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对土壤溶液pH值影响不大,土壤溶液中锰的含量都是先上升后降低,砷浓度在处理量为0.5%、1.0%、2.0%的土壤溶液中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促进水稻中砷的累积量减少;水稻植株中锰和砷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见,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能够有效的降低糙米的砷含量,且添加量为1.0%时,糙米的砷含量低于食品中砷限量指标。(5)野外大田试验中,水稻中砷的含量是根茎叶谷壳糙米,且水稻根部大量富集了砷,是土壤背景值的2-7倍;添加纳米级二氧化锰之后,水稻中根表铁膜含量反而减少了,As从水稻根表铁膜、根、茎和叶向籽粒中的转运系数在不同浓度纳米级二氧化锰处理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水稻根表铁膜量与根表铁膜中砷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对水稻生长的土壤pH没有显著影响,土壤溶液中锰的含量都是先上升后降低,砷浓度在处理组中持续降低;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同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糙米的砷含量,且添加量为0.2%、0.5%、2.0%时,糙米的砷含量都低于食品中砷限量指标,进一步验证了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能阻控砷在土壤—水稻中的迁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3;X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蔡良;;水稻配方施肥研究综述[J];化肥工业;1988年04期

2 曹涤环;谭刚;;水稻螟害上升的原因分析[J];农药市场信息;2009年11期

3 冯达权;;四川水稻气候生态类型分异及区划[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0年01期

4 钟决龙;南天竹;;我国水稻主要虫害发生与用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农药市场信息;2008年17期

5 钟决龙;南天竹;;我国水稻主要虫害发生、防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年06期

6 刘杰;;浅谈水稻用药战区产品的策划[J];农药市场信息;2012年24期

7 ;国外品牌水稻杀虫剂领涨[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1年03期

8 王毓瑚;;我国自古以来的重要农作物(中)[J];农业考古;1981年02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方金梁;曾国基;周永胜;曾玉华;;空间诱变选育高蛋白质水稻新品种的研究[A];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与开发进展——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C];2005年

2 黄军;;引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A];引进国外智力研究论文选编(2007年—2009年)——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C];2009年

3 胡桂仙;王建军;姚桂燕;朱加虹;王林友;董秀金;张礼霞;;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水稻挥发性物质检测及品种区分[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冯艳;付强;李国良;李伟业;刘仁涛;;水稻需水量预测的小波BP网络模型[A];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史晓明;凌飞龙;;ASAR影像在福州地区水稻监测中的处理与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彭丽年;苏学元;伍亚琼;蒋凡;刘勇;;桶混施用氯虫·噻虫嗪和苯醚甲·丙环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研究[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简承渊;科技水稻真叫“香”[N];农民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程鸿飞 林菲 曹茸 孙乃会 黄朝武;超级稻孕育水稻生产第三次革命[N];农民日报;2005年

3 王长顺;喜看稻熟翻金浪[N];四平日报;2011年

4 黄尚学;田阳启动水稻“两迁”害虫防治应急预案[N];广西日报;2007年

5 记者 师威;开原市农科所大豆水稻新品种推广面积超亿亩[N];铁岭日报;2008年

6 韩永奇;洋品牌领涨水稻杀虫剂[N];农民日报;2011年

7 王凤兰;万亩绿海展笑颜 稻花飘香溢四方[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8 瞿长福;秋粮关键时 打好攻坚战[N];经济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邓萍 本报通讯员 冯铭;一颗种子改变世界[N];广西日报;2012年

10 周航 张旭 溧记;溧阳请专家到田间支招[N];常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丰顺;水稻“紫色互补”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在纯度检测中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贾明权;水稻微波散射特性研究及参数反演[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付强;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田间生产过程节水技术组装与综合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4 段居琦;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孙华生;利用多时相MODIS数据提取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和长势信息[D];浙江大学;2009年

6 段居琦;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谢志成;水稻根部线虫鉴定及潜根线虫根结线虫对水稻的致病性[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8 程乾;MODIS数据提高水稻卫星遥感估产精度稳定性机理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彭代亮;基于统计与MODIS数据的水稻遥感估产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孙爱华;三江平原稻作灌溉模式及水肥效应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晓晨;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黄润青;稻改运动与乡村变迁[D];山东大学;2015年

3 沈颖;水稻高效控制灌溉田间技术参数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4 李磊;以渗漏强度为控制指标的水田降渍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李丹;基于MODIS数据辽宁省水稻面积提取技术及估产模型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胡文君;基于MODIS和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农作物生长季长度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7 周爽;纳米级二氧化锰阻控土壤砷向水稻迁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原媛;民国时期南方水稻螟害防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吴芳;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氮素营养对水稻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杨兴;黑龙江省五常地区优质水稻基地地球化学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34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34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2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