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图文】:
知,相对压力为0.3~0.8时,吸附曲线和脱附曲线形成一个大的滞后环,为H2型,表明活性炭主要是中孔结构,且为口窄腹宽的孔型.计算得枣核基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为1223m2/g,平均孔径为3.168nm,总孔容为0.969cm3/g,微孔容为0.052cm3/g,中孔容为0.917cm3/g.亚甲基蓝分子的直径为1.42nm[15],该活性炭可用于吸附亚甲基蓝.图1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Fig.1TheporesizedistributionandN2adsorptiondesorptionisothermsforactivatedcarbon3.2SEM分析枣核粉和活性炭的表面形貌如图2所示.从图2(a)可看出,枣核粉较致密,除部分裂缝外无任何孔隙结构;从图2(b)可看出,枣核经ZnCl2活化所制活性炭结构疏松,表面有大小不同、不规则的孔结构,有褶皱和缺陷.这主要是由于在活化过程中形成了水及挥发性的有机物,使活性炭表面凹凸不平,与ZnCl2活化花生壳[16]所制活性炭类似.(a)Jujubestone(b)Activatedcarbons图2枣核粉和活性炭的扫描电镜照片Fig.2SEMimagesofjujubestoneandactivatedcarbons500nm500nm24681012141618200.000.050.100.150.200.250.00.20.40.60.81.00100200300400500600AdsorptionisothermDesorptionisothermRelativepressureorPevolume(cm3g/)dVd/WPorediameter(nm)
知,相对压力为0.3~0.8时,吸附曲线和脱附曲线形成一个大的滞后环,,为H2型,表明活性炭主要是中孔结构,且为口窄腹宽的孔型.计算得枣核基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为1223m2/g,平均孔径为3.168nm,总孔容为0.969cm3/g,微孔容为0.052cm3/g,中孔容为0.917cm3/g.亚甲基蓝分子的直径为1.42nm[15],该活性炭可用于吸附亚甲基蓝.图1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Fig.1TheporesizedistributionandN2adsorptiondesorptionisothermsforactivatedcarbon3.2SEM分析枣核粉和活性炭的表面形貌如图2所示.从图2(a)可看出,枣核粉较致密,除部分裂缝外无任何孔隙结构;从图2(b)可看出,枣核经ZnCl2活化所制活性炭结构疏松,表面有大小不同、不规则的孔结构,有褶皱和缺陷.这主要是由于在活化过程中形成了水及挥发性的有机物,使活性炭表面凹凸不平,与ZnCl2活化花生壳[16]所制活性炭类似.(a)Jujubestone(b)Activatedcarbons图2枣核粉和活性炭的扫描电镜照片Fig.2SEMimagesofjujubestoneandactivatedcarbons500nm500nm24681012141618200.000.050.100.150.200.250.00.20.40.60.81.00100200300400500600AdsorptionisothermDesorptionisothermRelativepressureorPevolume(cm3g/)dVd/WPorediameter(nm)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编号:15JK1835)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3JS123)
【分类号】:X791;TQ4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西奎,国伟林,姚忠燕,狄可;超声化学法降解水中微量亚甲基蓝的研究[J];环境化学;2004年01期
2 郑琦;李忠铭;王靖宇;刘志洪;;二氧化钛溶胶日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1期
3 刘转年;赵西成;;不同组成粉煤灰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和机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杨士建;何宏平;吴大清;陈冬;覃宗华;袁鹏;朱建喜;;钛掺杂磁铁矿吸附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J];地学前缘;2008年06期
5 李冬;尹国杰;;改性煤矸石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J];非金属矿;2008年04期
6 路英杭;冯翰林;孙中溪;;铝硅酸盐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冉东凯;储德清;;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对降解亚甲基蓝的催化性能[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涂逢樟;姚辉梅;林竹光;陈兰兰;张亮;;分光光度法研究粉煤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其机理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0年03期
9 张彩宁;王煦漫;;交联γ-聚谷氨酸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黄曼雯;刘敬勇;蔡华梅;蓝静;裴媛媛;王靖宇;黄桂虹;邓俊强;刘凯;谢永彬;;柚子皮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蔚;韩攀;马江雁;王元凤;韩润平;;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沸石柱高对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2 唐艳茹;丁鹏;成宝海;张敏;常超;;功能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合;薛向欣;刘卯;董学文;左良;;我国几种含钛物料作为光催化材料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4 何亚芸;苏彬;;垂直有序介孔硅修饰电极用于亚甲基蓝的富集与电化学检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5 田晓溪;闫立东;陈林;孙雨薇;;自制纳米ZnO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张芳庭;聂绩;张德文;周颖琳;张新祥;;亚甲基蓝与G-四聚体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在均相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7 王丽娟;廖立兵;韩琳;;钛柱撑蒙脱石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韩琳;廖立兵;陈向荣;万印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覃鸿东;朱义年;梁美娜;蔡芬芬;佟小薇;;竹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王浩红;徐承天;陈邦林;;TiO_2/CdS/Fe_mO_n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志;芽胞杆菌修复铅、铀和亚甲基蓝污染的相关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张祥龙;高压脉冲水中放电特性及亚甲基蓝模拟废液降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马玉芹;功能化SBA-15纳米分子筛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博;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雪栋;金属硫化物/鸡蛋内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3 周家晖;PAC-Fe_3O_4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赵子力;城市污水污泥和锌电镀污泥资源化利用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催化降解作用[D];上海大学;2015年
5 李珊;Cu-La掺杂钛基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及其电氧化处理废水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6 任丹丹;改性木屑吸附去除亚甲基蓝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孙珊珊;硅镁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8 黄哲;天然有机/无机复合物制备多孔炭净化废水[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王永强;射流—涡流联合装置的空化效应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乔娜;玉米芯和松子壳的水热碳化及其产物吸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48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4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