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煤化工废水膜法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2 12: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而作为我国化工业的基础性产业的煤化工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排污量极大,并且其大部分都集中在煤矿资源丰富而少水的地区,为此我国必须提倡减少污水的排放量或是零排放。煤化工废水作为工业废水具备了工业污水的典型特征,即含有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机物,因此通过一级、二级的简单处理后,排放出的水的硬度、氨氮、COD等指标很难符合排放与回用的标准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回用与零排放的要求,煤化工废水的深度处理势在必行。在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的工艺中,必须用到分离技术,这当中膜分离技术是最具创新性与发展潜力的。用来对煤化工废水进行处理的膜分离技术目前已经被用到实处,且被广泛采用的工艺是超滤-反渗透(UF-RO)双膜技术,但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了此工艺的反渗透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运行压力高、膜易堵塞、浓水产量大、产水率低等。然而超滤-纳滤(UF-NF)工艺能够使压力得到缓解却为一价离子的去除带来障碍。综合上述情况的分析,本文以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工艺为切入点,并提出了超滤-纳滤-反渗透(UF-NF-RO)这一新工艺。这项技术在此领域还处在开发时期,有很多关键性的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进行了UF-NF-RO工艺的摸索,研究了其对煤化工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以及此工艺是否具有稳定性,然后通过UF-RO工艺的小试实验来进行对比研究,最后通过纳滤与反渗透作用后排放的水的分析来对煤化工废水的残留有机物对膜的污染特性加以判断、总结概括。实验结果表明:对煤化工废水的二级处理后的水采用UF-NF-RO的治理工艺,不但运作稳定而且治理后的水质令人满意:超滤产水SDI值稳定在3以下,且达到90%的浊度去除率;纳滤产水浊度低于0.1 NTU,且达到72.37%的硬度脱除率,50%的COD去除率,此外原水对此水质没有太大的影响;反渗透产水的COD、硬度、电导率三大指标的脱除率分别超过了99%、98%和95%;系统处理后的水,其水质完全能够达到回用的标准,且在运行过程中工艺无需化学清洗。而UF-NF-RO系统的COD脱除率与脱盐率分别超过了90%和95%,与前者相比,整体效果次之。工艺纳滤与反渗透作为此类系统中的关键工艺部分,通过对此仔细分析与探讨,可获知对有机物的分解主要将分子量控制在小于5kDa以内,纳滤膜主要是对分子量为100kDa~50kDa与5kDa的有机物进行拦截,显然这种初过滤作用对反渗透膜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其快速受到污染。可见,通过本实验的研究,能够为煤化工废水实现回收利用与零排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文】:

工艺系统,煤化工


2N2工艺系统及装置逡逑实验室工艺设备W国内某煤化工项目新建技改装置为试验设备原型,原水取自经逡逑A/0二级生化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如下图2.1巧示即为UF-NF-RO工艺系统:逡逑阻垢剂逡逑二级逦逦1逦多介逦逦邋"邋I保安逦逦逡逑生化商密质过UF逦过巧nf邋I—?逡逑产水逦滤器逦s逦jj-'逡逑逦邋^逡逑逦邋邋邋保安逡逑产水RO逦过巧逡逑_^一逦巧逡逑浓水非氧化性杀茜剂逡逑图2.1邋UF-NF-RO工艺系统逡逑巧g.邋2.1邋The邋proce巧邋of邋UF-NF-RO逡逑MPORE-SF2880外压式中空纤维膜为本系统选用膜元件UF膜,NF膜为GE逡逑DK8040F,陶氏FILMTEC邋BWW5F民抗污染膜为系统的R0膜。逡逑12逡逑

分子量分布,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膜过滤


逦'逡逑图3.6经不同截留分子量UF膜过滤后水样UV254的变化逡逑Fig.3.6邋The邋UV254邋change邋of邋RO邋ini巧邋water邋after邋filtrated逡逑by邋UF邋with邋different邋molecular邋weight逡逑I:::逦灥逡逑--p邋B邋W逡逑J凝媝姦feilite媂^1逡逑100-50邋50-30邋3CW0邋10 ̄S逦8邋…5逦<5逡逑藏桯分子灄控|!/KDa逡逑图3.7RO膜进水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UV254)逡逑Fig.3.7邋The邋molecular邋weight邋distribution邋of邋RO邋inlet邋water(UV254)逡逑图3.6邋RO膜进水样经过具有不同截留性能的UF膜过滤后,,获得滤液的紫外吸收情逡逑况,由图中能够得知,样品在通过截留分子量为50与8kDa这两种规格的UF膜过滤后,逡逑其滤液的吸收度比通过100、30邋W及lOkDaH种规格的明显要弱得多,这表明前者截留逡逑的有机物要比后者多,也就是样品中分子量处在50kDa?30kDa,8kDa?5kDa之间的要逡逑比处在lOOkDa?50kDa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林;化工废水的治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年04期

2 迟卫军;杨素娟;;氧化还原法在处理化工废水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彭松;蒋克彬;陈红艳;;化工废水治理措施综述[J];江苏环境科技;2008年S1期

4 韦朝海;何勤聪;帅伟;任源;成国飞;潘维龙;;精细化工废水的污染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化工进展;2009年11期

5 蔡瑞琳;邱勇;胡溪明;卓馨;;化工废水循环利用工艺[J];化工进展;2009年S2期

6 田博;;气浮装置在化工废水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02期

7 岳学山;;浅谈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8 解为强;;浅议煤化工废水的再生利用[J];科技传播;2010年17期

9 朱晓东;;浅谈混合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3期

10 王磊;;试析混合式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瑞琳;邱勇;胡溪明;卓馨;;化工废水循环利用工艺[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2 袁文欣;;化工废水的治理与环境保护[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陆晓华;陈静;袁松虎;王琳玲;;化工废水节能减排技术和工程实践[A];湖北省节能减排论坛石化专题论坛暨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报告汇编[C];2008年

4 何勤聪;任源;韦朝海;;精细化工废水有机组分分析及其生物降解性与毒性的拓扑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万维光;陈蓓;;采用“水解+A/O”工艺处理化工废水[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6 黄旭东;潘立坤;王公辅;;以废治废、综合利用治理含酚化工废水[A];全国SBR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殷榕灿;;纳米TiO_2在化工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8 蒲文晶;宁艳春;张春;高兴波;史耀波;;混合化工废水厌氧预处理中试研究[A];2002热烈庆祝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成立四十周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一先;盛兆琪;张俊;;吸附-生物降解两段生化法处理化工废水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泰平;袁松虎;陆晓华;;化工资源回收利用与废水综合治理研究[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暨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李彦芳;天脊:把化工废水变成纯净水[N];山西经济日报;2013年

2 吕梁市节能评估能源审计中心 崔兆兵;煤化工废水的特点及处理技术[N];吕梁日报;2014年

3 吴向共 本报记者 高杰;做化工企业的治污伙伴[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段秋霞 刘东坡;偃师化工废水治理成效显著[N];洛阳日报;2006年

5 李玉芳邋闫艳 高杰;如何击破污染企业“地道战”?[N];中国环境报;2008年

6 顾元森;南京明年可望关停“恶臭嫌疑企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记者 赵凤莉;煤化工废水零排每吨只需8元[N];中国化工报;2012年

8 记者 罗炜;我市快速处置排污事件[N];黄石日报;2008年

9 记者 祝蕾;化工废水成小清河治理“拦路虎”[N];济南日报;2009年

10 赵引德;化工废水资源化技术日渐成熟[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栋;综合化工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解析及生物强化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2 卫艳新;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典型化工废水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娅先;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景云;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房亚玲;煤化工废水的微生物絮凝剂研究及其廉价制备[D];中北大学;2016年

4 冯一伟;高浓度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新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5 杨中U

本文编号:2551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51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3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