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环境空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9 06:49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主要是指大气中易挥发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卤代烃类等成分,在大气中具有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能够成为臭氧等有二次污染的有机污染物,同时还能生成气溶胶有机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机构开始对VOCs产生、变化、来源等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目前为止,国内针对环境空气中绝大多数VOCs浓度尚未制定限值标准,对环境空气中VOCs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缺乏理论分析,关于雾霾天VOCs的变化特征研究更是甚少,因此为了探究合肥市VOCs的变化特征,本实验从以下内容展开研究,为合肥市VOCs的变化特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丰富合肥市VOCs信息数据库,为城区居民日常出行和污染物的调控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分别选择校园交通区、交通枢纽区、森林公园区、轮胎工业区和汽车工业区为常规采样点,采用进口不锈钢苏玛罐对不同地段的VOCs进行采样,利用Nutech3550大气预浓缩仪预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研究了高温时段和低温时段VOCs的浓度变化,并利用SPSS的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功能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和污染源解析,最后研究了雾霾天气下的VOCs的日变化和空间高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合肥地区VOCs的主要成分是甲苯、二甲苯、乙苯、三甲苯、二氯苯;甲苯是合肥市机动车尾气的主要成份,占总VOCs浓度的57.90%;低温时段VOCs浓度比高温时段大,在雾霾天气下VOCs达到非常高的浓度,交通枢纽区VOCs浓度比校园交通区浓度高;冬季校园区晚上VOCs浓度比白天高,凌晨2:00浓度达到最高,其中甲苯浓度超过欧洲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目标限值;雾霾天VOCs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VOCs浓度变化波动比非雾霾天小,且雾霾天晚上VOCs浓度比白天高;雾霾天VOCs浓度在27m高度处最大,63m高度处最小;高温时段校园交通区VOCs主要组分相关性良好,交通枢纽区相关性较差,低温时段校园交通区VOCs主要组分相关性较差;交通枢纽区相关性较好;合肥市交通干道主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
【图文】:
个时间段对大气污染状况。本文为了研究日变化特征,同时兼顾到采样方便原则,于2015年2月3日选取安徽农业大学北门研究生公寓四楼阳台为日变化采样点,采样点北边紧接肥西路,车流量较少,人口活动较密集,该天温度为 1~6℃,微风,多云,空气质量轻度污染。采样从 2 月 3 日凌晨 0:00 开始,每两个小时采样一次,共采样 12 个,分析其变化规律。
4 结果与讨论4.1 合肥市常规机动车尾气组成如图 4-1 所示,合肥市机动车尾气的组成成分中,,苯系物是主要成分,甲苯占总 VOCs 的 57.90%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其次是三甲苯 17.48%,二甲苯11.16%,乙苯 6.77%,汽车尾气中苯的含量很低,只占 0.2%,说明苯不是合肥市汽车尾气主要成分,其他各类卤代烃类有机污染物含量较低。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1
【图文】:
个时间段对大气污染状况。本文为了研究日变化特征,同时兼顾到采样方便原则,于2015年2月3日选取安徽农业大学北门研究生公寓四楼阳台为日变化采样点,采样点北边紧接肥西路,车流量较少,人口活动较密集,该天温度为 1~6℃,微风,多云,空气质量轻度污染。采样从 2 月 3 日凌晨 0:00 开始,每两个小时采样一次,共采样 12 个,分析其变化规律。
4 结果与讨论4.1 合肥市常规机动车尾气组成如图 4-1 所示,合肥市机动车尾气的组成成分中,,苯系物是主要成分,甲苯占总 VOCs 的 57.90%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其次是三甲苯 17.48%,二甲苯11.16%,乙苯 6.77%,汽车尾气中苯的含量很低,只占 0.2%,说明苯不是合肥市汽车尾气主要成分,其他各类卤代烃类有机污染物含量较低。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福林;陈景文;敖江婷;;受体模型应用于典型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来源解析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09年03期
2 高春香,宋进华,梁秀婷;呼市市区大气总悬浮物微粒来源解析[J];内蒙古气象;2001年02期
3 江澜;;邯郸市城市道路尘来源解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05期
4 田福林;陈景文;刘成雁;王志嘉;任雪冬;李红;;蒙特卡罗不确定性分析在受体模型来源解析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11年32期
5 张翊峰,金永民;抚顺市地面扬尘的来源解析[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年01期
6 薛荔栋;郎印海;刘爱霞;刘洁;;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J];生态环境;2008年04期
7 李文慧;张承中;马万里;周变红;刘焱明;蒋君丽;李一凡;;西安采暖季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10年07期
8 韩德明;张承中;马万里;李文龙;叶磊;李一凡;;西安城区大气中多氯联苯季节变化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7期
9 郭光焕;吴建会;;城市扬尘及其来源解析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04期
10 刘庆阳;刘艳菊;张婷婷;李夷平;朱明m
本文编号:2553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5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