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沟渠水生植物氮素去除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9 16:04
【摘要】:沟渠是农业面源氮素污染物由农田进入大型水体的重要通道,沟渠中的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截留等方式减少进入下游的氮素,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以狐尾藻、千屈菜、菖蒲、水葫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不同浓度氮营养条件下、长期淹水条件下和干湿交替条件下,不同水生植物对氮素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为沟渠氮循环模拟、沟渠氮素去除效率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沟渠湿地系统对水体中氮素去除的能力较高。在不同浓度氮营养条件下,菖蒲各处理在17天内TN去除率均达到了74%以上,水葫芦试验组TN去除率为100mg/L含氮处理(99%)200mg/L含氮处理(82%)400m/L含氮处理(73.5%)。在长期淹水条件下第4天,不同植物处理上覆水中的TN含量仅为初始含量的3%。干湿交替条件下,在两次加入含氮培养液后,各处理上覆水中的TN也都分别在10天和7天内达到基本去除。(2)底泥对上覆水中氮素的截留作用是水体中氮素去除最重要最快速的途径,吸附过程增加了氮素的停留时间,为通过植物吸收、N2O、N2排放和氨挥发等途径从系统中彻底去除氮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所有试验中底泥最高TN吸附量占施氮量的85%。(3)在不同氮营养条件下,菖蒲和水葫芦吸收氮量占施氮量的10%-30%,且随着上覆水中氮浓度的升高,植物吸收的总氮量占施氮量的比例逐渐减小。在长期淹水条件下,总氮去除率与植物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氮含量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和-0.985,P0.05),其中狐尾藻吸氮能力最强,收获时该处理的植株中氮素总量远远高于其他植物。干湿交替条件下植物长势均不如长期淹水条件,但千屈菜受影响最小,在此条件下吸氮能力最强。(4)在不同氮营养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N20排放总量也增加。在长期淹水状态下,有植物处理和无植物对照处理的N20的排放通量分别介于-3.56~9.31 μgN m-2 h-1和-1.26~2.2μg N m-2h-1,而干湿交替状态能有效促进N2O的排放,有植物处理和无植物对照处理的最大N2O排放通量分别增长到93.19μg N m-2h-l和33.21 μg Nm-2 h-1,且N2O的排放通量与水中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但总体看来N20的排放通量均不算太高,总结所有试验得出植物对N2O排放的促进能力为狐尾藻水葫芦菖蒲千屈菜。(5)植物能降低和稳定水中的pH值,使pH基本维持在微碱性状态(7.5-8.3)。水体的Eh由于植物的加入而提高,且在淹水条件下Eh与水中的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对水体DO浓度也有影响,定期及时的收获植物,有利于氮素去除和保持生物正常生长的DO浓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X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超;王圣瑞;焦立新;杨苏文;徐圣友;;洱海上覆水不同形态氮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5期

2 梁涛,陶澍,林健枝,王保强;沉积物中酸挥发硫对上覆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环境化学;1998年03期

3 陆祖军;侯美珍;梁士楚;;会仙湿地中心区枯水期上覆水磷酸酶活性水平分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伟,陈振楼,王军,张菊,姚春霞,李利娜;小城镇河流底泥沉积物-上覆水磷迁移循环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5 陈秋敏;王国祥;葛绪广;王立志;;沉水植物苦草对上覆水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J];水资源保护;2010年04期

6 周安兴;陆佳芸;纪芳芳;李科;方芳;郭劲松;;梁滩河底泥污染特征及其对上覆水的影响初探[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1年01期

7 郑立国;杨仁斌;王海萍;宋建军;;组合型生态浮床对上覆水和沉积物之间氮磷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年08期

8 张长弘;丁忠浩;;美人蕉对上覆水中氮去除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4年13期

9 罗玉红;高婷;苏青青;赵小蓉;;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大鹏;王晶;黄勇;;反复扰动下磷在沉积物和悬浮物以及上覆水间的交换[J];环境科学;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乔培培;陈丕茂;李娜;;沉积物-上覆水的营养盐变动特征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顾敦罡;张青;黄民生;曹承进;何岩;;温州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物释放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郑淑君;郭加宏;王道增;;底泥-上覆水界面污染物释放机制及规律的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吕昌伟;何江;梁英;毛海芳;刘华琳;王凤娇;;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碳的形态分布及其制约机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仁英;周志高;杨浩;;上覆水pH对滇池沉积物重金属释放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韩建刚;朱咏莉;;蓝、绿藻增殖、悬浮与沉降过程对水-泥界面磷素动态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立志;沉水植物对湖泊沉积物—上覆水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广伟;运河(杭州段)沉积物污染特征、释放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宋力;温瑞塘河中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污染特征与源解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修峰;长江口潮滩湿地底质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含量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都兴莉;稻田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对沉积物—水界面交换与耦合的扰动作用[D];长春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波;基于水生植物分区的湖泊DOM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特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冯晓明;间歇扰动作用下的污染水体泥水同步净化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4 陈红;入河污泥氮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5 熊莹槐;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混养模式沉积物—水界面各形态碳的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刘莉;沟渠水生植物氮素去除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倪玲珊;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岳儒焱;沉水植物对上覆水-沉积物界面氮、磷浓度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3年

9 郭万喜;水生植物净化系统中磷分配与微生物关系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10 吴斯源;缓流河流中磷在底泥与上覆水中迁移转换规律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67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67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