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太湖北部湖湾沉积物氮赋存形态及其沉积物—水界面通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2 05:46
【摘要】:以太湖北部典型湖区(竺山湖、梅梁湾和贡湖)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沉积物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氮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一维孔隙水扩散模型(Fick定律)来估算氨氮扩散通量和日负荷贡献量;通过采用改进的Ruttenberg分相浸取法,将湖区中沉积物氮形态进行分级,并通过比较释放前后的规律,旨在揭示在沉积物-水界面中不同形式的氮素参与循环的贡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整体上太湖典型湖区氨氮浓度低于硝氮浓度,湖心区受氨氮污染程度较轻,太湖北部湾的氮素污染相对严重,尤其是竺山湖和贡湖表现较为突出;竺山湖硝态氮浓度进入沉积物-水界面后迅速降低并保持相对稳定,其余各区域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硝态氮进入沉积物-水界面后迅速增加,说明这些区域主要以向上覆水释放为主。(2)湖心区域氨氮扩散通量较低,低于12.5 mg·(m2·d)-1,而竺山湖、梅梁湾和贡湖的氨氮扩散通量较大;所有区域氨氮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即表明太湖北部湖区水质存在潜在内源营养盐(氨氮)释放风险;北部湖区及湖心区氨氮日负荷贡献量为16.06 t·d-1,其中北部湖区氨氮日负荷贡献量为12.61t?d-1,贡献率为78.5%。(3)太湖典型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全氮(TN)平均为1.07 g·kg-1,低于我国其他研究区域的平均水平,其中湿地沉积物中的可转化态氮约为324.67 mg·kg-1,占TN的39.85%,说明太湖浅水湖泊典型湖区表层沉积物处于氮限制的状态;四种形态氮中弱酸可浸取态氮为可转化形态氮的主体,是其优势存在形态,平均占可转化态氮的67.09%,其次是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强碱可浸取态氮、离子交换态氮,分别占到可转化态氮的18.12%、12.86%、1.93%。(4)四种可转化态氮在不同湖区呈现不同的空间变异,而可转化氮总量则在竺山湖中含量最高,为128.107 mg·kg-1,湖心区含量最低,为101.706mg·kg-1;湖区绝大部分沉积物样点中的可转化态氮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下降,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动,其中竺山湖和湖心区部分样点的氮素垂直变异更大;结果表明太湖底部沉积物的氮素不易利用,表层的沉积物中可转化氮素含量较高,有较好的生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龙元,WayneS.Gardner;休伦湖Saginaw湾沉积物反硝化率的测定及其时空特征[J];湖泊科学;1998年03期

2 焦立新;王圣瑞;金相灿;刘景辉;赵海超;;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固定态铵特征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3 古小治;张雷;柏祥;范成新;;南四湖湿地沉积物及孔隙水基本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4 郑国侠;宋金明;孙云明;戴纪翠;张蓬;;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form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southwestern Nansha Trough,South China Se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8年03期

5 ;Variable diffusion boundary layer and diffusion flux at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in response to dynamic forcing over an intertidal mudflat[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13期

6 潘延安;雷沛;张洪;单保庆;李杰;;重庆园博园龙景湖新建初期内源氮磷分布特征及扩散通量估算[J];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7 刘峰;高云芳;王立欣;李秀启;师吉华;客涵;王亚楠;冷春梅;王芳;董双林;;水域沉积物氮磷赋存形态和分布的研究进展[J];水生态学杂志;2011年04期

8 逄勇;颜润润;李一平;刘洋;;内外源共同作用对太湖营养盐贡献量研究[J];水利学报;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2568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68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2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