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重金属铅、汞对花背蟾蜍蝌蚪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9 06:10
【摘要】:花背蟾蜍作为一种常见的两栖类动物,其分布广泛,是一种抗性较强的蛙类,对环境中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前期研究表明它可作为评价水生环境质量优劣的指示物种,且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可作为较为敏感的评价指标之一。为揭示重金属的毒物效应和确定反映环境胁迫的指示特征,本文用花背蟾蜍蝌蚪室内曝污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铅、汞对花背蟾蜍蝌蚪的毒性影响,并为生物监测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得到以下的结果:1.铅、汞对花背蟾蜍蝌蚪的半数致死浓度的研究通过96h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6-30期(体长:19.0±0.024mm,体重:0.088±0.012g)的花背蟾蜍蝌蚪在在铅污染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4.370、2.511、1.514、1.135mg/l;汞污染下的LC50分别为0.841、0.607、0.474、0.361mg/l。由此可见,汞的半数致死浓度远高于同一时期铅的半数致死浓度,这说明汞对花背蟾蜍蝌蚪的毒性大于铅。在研究铅、汞联合毒性方面发现:汞离子和铅离子共存时对蝌蚪的24 h、48 h、72h、96h的联合毒性均为协同作用,且其LC50值要比单种离子存在时小,这表明汞和铅共存时比它们单独存在时对蝌蚪的毒性要强。2.铅、汞对花背蟾蜍蝌蚪的慢性毒性实验为了解铅、汞的长期污染对花背蟾蜍蝌蚪的毒性影响,在96h的LC50的基础上,选择26-28期(体长:14.5±0.08mm,体重:0.063±0.022g)为实验对象,共设计了四组:0、5、10、20ug/l汞溶液处理组和0、10、50、100ug/l铅溶液处理组,研究不同浓度铅、汞污染第6d、12d、18d后对蝌蚪生长发育、体内相关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及蝌蚪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汞污染第6d开始,各处理组蝌蚪的体长、体重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一定处理时间内,染毒浓度越高蝌蚪体长越短,体重越轻,这说明在铅、汞污染下,蝌蚪的生长发育被抑制。在铅、汞暴露第6d、12d、18d,各处理组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同一处理时间段内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说明SOD、GSH-PX活性被抑制,表现为持续低活状态。在铅、汞污染下,MDA含量随着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染毒时间段里,处理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间MDA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染毒第18天,铅最高浓度组(100ug/l)和汞最高染毒组(20ug/l)MDA含量出现了最大值,均约为对照组的4倍。对花背蟾蜍蝌蚪肝脏显微结构研究表明,在慢性染毒第18d,铅、汞处理组蝌蚪肝脏受到严重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肝脏结构不完整,黑色素团增多,胞质疏松;中央静脉扩大,管壁破损,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组织溶解范围增大。整个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铅、汞胁迫下花背蟾蜍蝌蚪的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直观,形象的反应出污染地区的环境状况,对环境污染起到警示作用,为今后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数据。所以,花背蟾蜍是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生物指示物,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图文】:

汞胁迫,蝌蚪,花背蟾蜍


3-1-e 3-1-f图 3-1 慢性铅、汞胁迫对蝌蚪形态的影响3.1.2.3 慢性铅、汞胁迫对花背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由表 3-2 得出,花背蟾蜍的蝌蚪在铅、汞的影响下,随着染毒时间和染毒浓

蝌蚪,中央静脉,黑色素,质膜


染毒组中肝脏受损的表现主要为:肝脏组织结构被破坏、胞质疏松化,质膜开始出现溶解、黑色素增多;中央静脉扩大,管壁溶解化,溃变;且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肝脏组织胞质的疏松、质膜的溶解程度也随之增大。将染毒浓度继续增大,花背蟾蜍蝌蚪肝组织的损伤程度也加重,染毒组的肝细胞开始异常变形,黑色素团持续增多,肝脏组织结构缺失;中央静脉管壁受损严重,其内的红细胞数量大量减少;肝脏组织的疏松、溶解范围进一步加大。(图 3-5-b,3-5-c,3-5-d)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仲梅;陈玉琴;俞诗源;;花背蟾蜍肺发生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J];解剖学报;2008年04期

2 马玲;陆宇燕;;花背蟾蜍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李妍;李丕鹏;崔惠生;段婷婷;王晓旭;王健;陆宇燕;;花背蟾蜍蝌蚪皮肤的结构与发育[J];动物学杂志;2013年04期

4 王国英;石玉珂;;乌鲁木齐的花背蟾蜍[J];生物学通报;1958年03期

5 尚克刚,李薇锦,蒋海燕,郑玉兰;花背蟾蜍的核型分析 Ⅰ.花背蟾蜍的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其核型分析[J];遗传学报;1982年04期

6 俞诗源,李重阳;花背蟾蜍肺微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J];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7 张德禄,俞诗源,程晓,程方,刘宗智;花背蟾蜍胃肠的血供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龙静,张迎梅,赵东芹,汪贵英,胡之德;铅对花背蟾蜍受精卵出膜及蝌蚪生长的影响[J];甘肃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刘重斌;李世平;李仁德;佘秋生;;不同温度对花背蟾蜍心电图和心率的影响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宋刚;张迎梅;朱丽娜;侯亚妮;谢卓艺;;黄河上游环境污染对花背蟾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四川动物;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聂颖;陆宇燕;李丕鹏;;紫外照射对花背蟾蜍皮肤损伤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于东;赵文阁;;哈尔滨市近郊花背蟾蜍冬眠生态的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詹玉田;;花背蟾蜍蝌蚪角膜发生类坏死和死亡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4 黄德军;张迎梅;;兰州地区环境污染对花背蟾蜍种群密度的影响[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贞;陆宇燕;李丕鹏;;化肥磷酸二铵对花背蟾蜍的毒性效应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敏毅;壬基酚对雄性花背蟾蜍抱对、精子及早期发育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2 黄德军;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对花背蟾蜍的毒理学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万江;重金属铅、汞对花背蟾蜍蝌蚪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龚静;黄河兰州段花背蟾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魏仲梅;花背蟾蜍胎肺发育中相关活性物质的表达及其调控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贾艳芳;花背蟾蜍肾发生的组织学观察及相关活性物质的表达与调控[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宋刚;黄河上游环境污染对花背蟾蜍生存的影响及其氧化胁迫机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冯磊;重金属富集及对花背蟾蜍跳跃能力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7 贾宗平;花背蟾蜍胚胎发育过程中鳃的显微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牛鑫鑫;花背蟾蜍脏器大小、肠道可塑性和内分泌细胞的季节变化[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9 李杰;花背蟾蜍晶状体发育相关Pax6 variant新基因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董涛;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uch)蝌蚪后肢再生组织学观察及RA受体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3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83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