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长江源区典型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对模拟增温与氮沉降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0-03-17 13:33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气候变化中最为突出的两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内容。自工业化革命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在20世纪升高了将近0.60℃。根据IPCC的预测,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革命之前至少上升1.5℃。同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由于化石燃料燃烧的日益增加以及含氮化合物的大量使用,人类已向大气和水体中排放了大量的含氮化合物,并由此导致大气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大气干、湿氮沉降在逐年激增。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的增加这两大问题在短时期内也将继续存在,而这两大环境问题必然会对陆地土壤有机碳库产生显著的影响。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是维持青藏高原长江源区等地区高寒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沼泽草甸中的植物生存环境条件严酷,各生态因子常常处于植物生存的阈值边界。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较其他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更加的敏感,更加的迅速,所以研究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对于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影响,对研究青藏高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开顶增温小室和人工施加氮肥的方法进行模拟增温和模拟大气氮沉降增加,研究了气温升高、大气氮沉降增加及其交互作用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碳库有机碳组分(包括MBC、DOC、SOC)和植物生物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的结果:(1)模拟增温导致高寒沼泽草甸有机碳组分发生变化。低幅度增温MBC显著增加,而高幅度增温对这种促进效果有所抑制。增温处理使得0—20cm 土层DOC含量降低,但仅有少量处理点达到显著下降水平,20—30cm 土层DOC含量无显著变化。增温处理使得了 0—20cm 土层SOC含量降低,并且增温幅度越大,SOC含量下降幅度越大,低幅度增温促进20—30 cm 土层SOC的生成,但这种促进效果在高幅度增温小室内并不显著。增温促进了高寒沼泽草甸地上生物量的生成,并且增温幅度越大地上生物量增加越多。低幅度增温处理促进了地下生物量的生成,高幅度增温处理导致了土壤含水量的降低,从而抑制了地下生物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的这种促进作用。MBC和SOC经增温处理上下层随季节变化规律不一致。DOC的峰值出现在旺盛季(8月)。(2)模拟氮沉降导致高寒沼泽草甸有机碳组分发生变化。低浓度施氮MBC显著增加,而高浓度施氮对这种促进效果有所抑制。施氮处理抑制了0—20cm 土层DOC的生成,20—30cm 土层DOC无显著规律性变化。低浓度施氮显著增加了 0—20cm 土层SOC的含量,高浓度施氮在生长初期(6月)与凋落季(9月)表现为抑制作用,旺盛季(8月)表现为促进作用,施氮促进了 20—30cm 土层SOC的生成。施氮显著增加了高寒沼泽草甸地上与地下生物量。MBC和DOC经施氮处理呈现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旺盛季(8月)大于凋落季(9月)大于生长初期(6月),SOC经施氮处理上下层季节变化规律不同。(3)在增温与施氮交互作用的试验中,根据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增温与施氮对MBC和SOC存在着交互作用。根据试验结果可以推测:在植被生长的这几个月,增温与施氮交互作用会使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上升。
【图文】:

小室,月平均气温,样方


将地温计安装在不同深度土壤温度进行检测,每30min记录一录仪中,同时安装空气气温传感器,记录空气温度。逡逑7年6月、8月和9月,在各个样方内布设15crnxl5Cm的区域地不同处理用内径5邋cm的不镑钢土钻由上至下分0—20邋cm和20处理同深度3钻样品混合成一个样品。回实验室后,样品挑除砾用于土壤SOC的测定;另取一部分新鲜样品冷藏,用于土壤M个指标设置三个重复。逡逑样品的采集处理: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用收获法测定。在X邋15邋cm的样方,,收获每个样方框内植物的地上部分,于65邋烘单位面积内的地上生物量。用内径5邋cm的不锈钢钻由上至下分以两层钻取土芯样品。将每个样方同一层次的3个土柱混合后装于水洗去附着土壤,在65邋°C烘干至恒重。称量后计算单位面积内子的变化逡逑15-|逦-?-CK逡逑

小室,地温,土壤含水率,月份


图3邋6—9月增温小室内外5cm地温逡逑Fig.3邋Inside邋and邋outside邋the邋OTCs邋5cm邋ground邋temperature邋from邋June邋to邋Septem-a-ck逡逑60逡逑t严逡逑I逦I逦I逦I逦I逡逑5逦6逦7逦8逦9逡逑月份逡逑图4邋5—9月增温小室内外20cm邋土壤含水率逡逑.4邋Inside邋and邋outside邋the邋OTCs邋soil邋water邋conent邋at邋20cm邋from邋May邋to邋Septemb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云;温腾;;模拟氮沉降对小兴安岭地区人工红松林土壤氮转化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7年03期

2 李盼盼;王兵;刘国彬;李彬彬;;基于图谱可视化的中国大气氮沉降研究态势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7年05期

3 陶亚南;李永庆;;浅析大气氮沉降的基本特征与监测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年07期

4 韩雪;王春梅;蔺照兰;;模拟氮沉降对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9期

5 刘文竹;王晓燕;樊彦波;;大气氮沉降及其对水体氮负荷估算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年05期

6 郑丹楠;王雪松;谢绍东;段雷;陈东升;;2010年中国大气氮沉降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7 张卫强;肖辉林;殷祚云;曾晓舵;黄美艳;冯乙晴;张毅龙;;模拟氮沉降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12期

8 常运华;刘学军;李凯辉;吕金岭;宋韦;;大气氮沉降数值模拟的演替进程与模型筛选[J];干旱区地理;2013年03期

9 廖迎春;王辉民;樊后保;沈芳芳;郭虎波;袁颖红;刘文飞;杨风亭;;模拟氮沉降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常运华;刘学军;李凯辉;吕金岭;宋韦;;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瞿玲露;肖化云;;中国南方大气氮沉降空间插值模型的比较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2 周晓丽;胡荣;王亚南;方炎明;;苔藓组织氮含量和氮同位素指示盐城市大气氮沉降规律及大气氮源[A];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C];2018年

3 李倩;曾光明;张硕辅;焦胜;朱华;王玲玲;熊樱;;三峡水库调度对洞庭湖氮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可能性风险的影响[A];水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郑能建;肖化云;朱仁果;张忠义;;城市高氮沉降下植物组织游离氨基酸的代谢响应[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5 高艳;马红亮;高人;尹云锋;章伟;朱祥妹;;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酚类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陶韦;刘t@;赵新达;马林娜;张时伟;王海霞;;氮沉降对辽河口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A];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8年

7 徐宇;肖化云;;维管束植物叶组织游离氨基酸浓度及氨基酸氮同位素组成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8 张硕;王一文;高莉莉;;模拟大气氮沉降增加对森林土壤矿化通量的影响[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8年

9 谢志英;肖化云;吴代赦;;利用苔藓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示踪农村地区大气氮沉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孟博;;氮沉降条件下松嫩草地生产力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及其生态学机制[A];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童岱;莫江明:氮沉降消灭植物种类[N];北京科技报;2010年

2 周飞;森林的植物多样性与氮沉降有关[N];广东科技报;2010年

3 洪流 学红;氮排放增加威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4 记者 林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硫氮沉降量较大[N];中国气象报;2007年

5 周飞 方运霆;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有新发现[N];广东科技报;2009年

6 徐国良;土壤氮多寡 跳虫应先知[N];广东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 黄朝武 通讯员 何志勇;控制氮素沉降应立足源氨减排[N];农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欧平;川西平原城乡过渡带大气氮沉降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崔晓庆;降雨、温度和氮沉降增加对新疆温带荒漠生态系统氮素去向和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3 董利利;不同形式氮添加对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4 韩会阁;氮沉降背景下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及其对水分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5 邹亚丽;氮沉降对典型草原土壤氮组分及氮矿化过程的影响及机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崔s

本文编号:2587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87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2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