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多重同位素标记结合LC-MS定量分析环境中的酚类污染物

发布时间:2020-03-18 21:31
【摘要】:酚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有机物,其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一些酚类化合物难免会排放入环境中,如大气、水和土壤。由于大多数酚类化合物有毒且难降解,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不可避免会对动植物和人等造成一定的毒性作用。因此,发展一种分析方法用于酚类化合物的检测就显得十分必要。通常,环境中的酚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因而需要建立高效、灵敏及可靠的分析方法去检测,其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当前最广泛的方法。为实现对复杂样品中酚类化合物快速、准确、稳定的大规模定量分析,本论文建立了一种多重同位素标记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PLC-HRMS)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可用于对多组环境样品中酚类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首先,实验开发了两条路线用于季铵盐同位素标记试剂的合成,合成完成后,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可实现对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标记。标记完成后,将酚类化合物的质谱检测模式由负离子转为正离子模式,提高了酚类离子化效率,使质谱检测灵敏度得到了提高。四重标记产物在LC中的保留时间0.05 min,可以克服复杂样品检测中存在的基质效应,从而使定量更加准确。同位素标记试剂的合成步骤如下:(1)γ-氨基丁酸与碘甲烷或者甲醛(其中碘甲烷和甲醛可选择相应的氘代试剂)发生甲基化反应生成季铵盐产物;(2)所得季铵盐产物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按(N-hydroxysuccinimide,NHS)发生缩合生成最终的标记试剂-三甲氨基丁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Trimethylammonium Butyric Acid Chloride N-Hydroxysuccimide Ester,TMABS),可用于标记氨基和酚类化合物。实验中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可使每步转化率在99%以上。后面,选用了15种代表性酚类化合物,并系统优化了标记反应条件、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过程及LC-MS检测条件。为验证该方法对复杂环境基质的抗干扰能力,本论文选取校区河水对方法作出评估和验证。通过对校区河水中加标5种不同浓度(0.04~5 ppb)的酚类化合物,同时设置三组平行。在加标浓度范围内,线性(R~20.99)和重现性(RSD10%)良好,同时准确度较高(0.81~1.03)。15种酚类化合物在本方法中测得回收率约为80.8~101.5%,最低检测限大约为0.01~0.03 ppb。后续,可以将合成的4种同位素标记试剂同时用于三组不同环境样品的分析。三组样品分别用不同同位素试剂标记,并与内标物混合。通过单次LC-MS,可同时实现对三组样品的定量分析。
【图文】:

淋洗液,淋洗液,过程,酚类化合物


图 4.4 SPE 过程淋洗液浓度的优化Fig. 4.4 Optimization of wash concentration for SPE脱条件优化乙腈(含 1%乙酸)洗脱液对酚类化合物的洗脱效果较

色谱图,洗脱液,酚类化合物,色谱图


- 51 -图 4.5 第 5 次和第 6 次洗脱液中酚类化合物色谱图hromagraphy of residues of 15 phenols after the fifth wash and th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东;冼燕萍;严婉盈;郭新东;叶梅;万渝平;;DLLME-UPLC-MS/MS法测定食用油中的双酚类化合物[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年10期

2 王艳丽;李利荣;张肇元;林冬;崔连喜;;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空气中8种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5年08期

3 张芳;;细节改变带来健康[J];37°女人;2017年03期

4 吕宏宇;许晓曦;;氧化酚类化合物对鲫鱼鱼糜凝胶特性影响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5期

5 梁焱;王碧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6 高超;王启山;夏海燕;;水体中酚类化合物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J];天津化工;2010年04期

7 刘锋;王利;张俊霞;;酚类化合物在奶制品中的应用及其对奶和奶制品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9年05期

8 吴梅贤;;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的9种酚类化合物[J];净水技术;2008年06期

9 季文静;胡福良;;蜂蜜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研究进展[J];蜜蜂杂志;2007年01期

10 季文静;胡福良;;蜂胶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研究进展[J];养蜂科技;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诸晓锋;胡祖国;沈国新;;环境中酚类化合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A];地质工作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省地质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2 赵瑞;谢永华;谭春燕;蒋宇扬;;基于药效团设计的磷酰化棉子酚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那广水;高会;方小丹;李永东;葛林科;王艳洁;姚子伟;;黄海近岸贻贝中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状况及其残留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周艳丽;田如海;只金芳;;硼掺杂金刚石薄膜表面酪氨酸酶的固定及酚类化合物的检测[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勾新磊;刘伟丽;高峡;张梅;赵新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矿泉水中8种双酚类化合物[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7暨第十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6 余益军;戴玄吏;李春玉;刘红玲;;原位乙酰化-顶空固相微萃取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李荷o,

本文编号:2589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89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