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藻菌体系下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20:09
【摘要】:微藻废水处理可以有效实现废水中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而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生物处理方法,藻-菌共培养废水处理具有更为广泛的研究应用前景。构建合理的藻-菌共培养体系是强化废水处理性能的关键。本文利用厌氧发酵,微藻接种,藻-菌共培养等技术手段,以废水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为切入点,对藻-菌体系下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性能以及相关藻-菌共培养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厌氧发酵+微藻培养连续过程可以实现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预先进行污泥热处理可以控制发酵过程为产氢发酵,产氢发酵过程下生物气中氢气的占比高达54.8%。在产氢发酵+微藻培养连续过程中,废水中COD,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98.3%和64.2%。通过产氢发酵+微藻培养过程,废水的热值转化效率(HVCE)可以高达到41.2%。由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可知,厌氧产氢发酵+微藻培养过程后水样中的优势微生物群落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在模拟高浓度发酵废水的条件下,对不同初始小球藻接种浓度下的废水处理性能进行了初探。初始接种浓度为0.5 g/L的条件下,废水中总碳(T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5.6%,生物质积累量(三天后)达到1.93 g/L。基于有机物去除,生物质积累量以及操作成本等方面的考虑,选取0.5 g/L为最适小球藻初始接种浓度用于后续高浓度发酵废水的处理。选用金橙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嗜氨基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大菱鲆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作为三株微藻促生菌,并构建三组藻-菌共培养体系用于高浓度发酵废水的藻-菌共培养处理。研究结果表明,Chlorella sorokiniana L3+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共培养体系表现出了最佳的废水处理性能。与单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L3体系相比,该共培养体系下废水中COD,NH_4~+-N以及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7%,17.8%,22.6%。在为期三天的处理过程中,共有1.61 g/L的COD当量,91.5 mg/L的NH_4~+-N以及131.7 mg/L的TP被有效去除利用。能量分析结果表明,Chlorella sorokiniana L3+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共培养体系具有最佳的能量转化效率,其总能量转化效率(TECE)高达70.7%,显著高于单藻体系下的38.8%。藻-菌体系下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分析结果表明,藻-菌间通过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物质营养交换作用实现了高浓度发酵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利用Chlorella sorokiniana L3+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藻-菌共培养体系,进行了促生菌Chryseobacterium scophthalmun对微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L3糖组分积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条件调控下的缺氮环境促进了微藻糖组分的积累,小球藻最大胞内糖含量由35.3%提高到了61.9%。缺氮培养条件造成了细胞的高产糖,而促生菌的加入促进了微藻C、N等营养的利用与微藻生物质的积累,对小球藻糖组分积累无显著影响。
【图文】:

厌氧,小球藻,发酵液,锥形瓶


图 2.1 厌氧暗发酵装置图Figure 2.1 Anaerobic dark fermentation device diagram酵液接种 Chlorella sorokiniana L3氧暗发酵之后得到的两组发酵液高速离心(8000 rpm,10 min), 50ml 发酵液置于 100 ml 锥形瓶中进行 Chlorellasorokiniana L3 接初始接种浓度为 0.1g/L 的纯种小球藻 L3。合适的初始接种浓度和pH 对微藻的生长至关重要,基于 Cho[46],Liu[47],Ren[48]等人的研究结调节发酵液为 pH 为 6.0 作为初始 pH,小球藻初始接种浓度为 0.1小球藻 L3 的锥形瓶置于摇床培养(摇床转速 150 rpm,光照强度·s),,培养温度控制在 26±2 ℃每组实验三个平行。每隔 24 h 进行取

浓度曲线


16图 2.2 工作浓度曲线Figure 2.2 Working concentration curves质工作曲线方程如下所示:(y=501.1*x-1316.6, R2=0.9972);乙醇(y=797.37*x-6821.1, R2=0.99(y=974.27*x-9013.4, R2=0.9982);丁醇(y=1082.1*x-10067, R2=0.99(y=488.2*x-1043.7, R2=0.9851);丙酸(y=988.91*x-789.59, R2=0.99(y=1356.8*x+79.4, R2=0.9983);异丁醇(y=1430.6*x+2132, R2=0.99行样品制备时,取厌氧暗发酵后的混合液 10 ml,通过高速离心( min),取上清液,过 0.22μm 的水相滤膜后,向过滤后的样品液中,使样品的 pH 值在 2~3 之间。将制备好的样品置于 2 ml 色谱专用定色谱程序自动 2μL 注射进样,以测定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种类及含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文;鞠烨;;基于传统湿式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高有机废水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预算;2017年03期

2 赵书敏;周慧君;;高浓度有机废水浓缩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7年07期

3 杨金明;杨卉;李绪坤;王清作;莫倩雯;潘学军;杨本芹;;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蒸发处理技术及展望[J];工业水处理;2017年06期

4 张锦泰;黄亚继;刘秀宁;梁晶;杨钊;王健;;浸没燃烧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J];环境工程;2017年07期

5 夏兵;;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原理及其应用[J];石化技术;2017年07期

6 王琦;杨彦超;王文江;;高盐有机废水热力学组合工艺应用[J];水运工程;2017年08期

7 ;煤制油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J];山西化工;2014年06期

8 刘守成;金艳芳;隋志强;张烨;寇焕起;;“UASB+微电解+BCO+BAC”组合工艺处理有机废水的中试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年17期

9 李瑞波;;让“重茬症”土地丰收 变高污染有机废水为宝[J];中国农资;2017年37期

10 沙爽;;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与应用[J];城市地理;2015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毋伟;高爽;涂伟霞;陈建峰;;颗粒稳定乳液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2 刘鸿;王川;刘元;黄秋云;宋诚;;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控制的电化学原理与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C];2016年

3 崔秋;魏殿礼;孙昕;孙昀;;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试验研究[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六期)[C];2000年

4 朱昌平;黄波;韩庆邦;倪才华;朱光军;余建刚;;两种典型有机废水的超声降解实验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功率超声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胡加茂;余志龙;;焚烧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A];金华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朱志昂;;磁电效应在玉米淀粉有机废水回收利用应用实验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罗慧东;曾国驱;王文秀;李登兰;孙国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吴昌永;周岳溪;宋玉栋;席宏波;;松花江石化行业有毒有机废水预处理技术评估方法研究[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6年

9 李昭;王宝庆;刘士琪;汪敬恒;任保增;;溶剂萃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A];2013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李维军;曹鹏;李春;鲁建江;;好氧-厌氧耦合法处理番茄酱加工有机废水的基础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军;西洽会展示一批石化成果[N];中国化工报;2015年

2 记者 杨希伟 熊金超;湖北安琪公司表示加紧建设治污项目[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张兴刚邋张建民;有机废水治理难在哪里[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蔡忠仁;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有了新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李权生;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难题初解[N];中国化工报;2002年

6 记者 马云霄;高浓度有机废水从此“有治”了[N];黑龙江日报;2005年

7 彭万峰;高浓度有机废水净化好帮手[N];中国水利报;2003年

8 任洪强;有机废水治理技术亟待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5年

9 钟昕;有效治理高浓度有机废水[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张淑英;高浓度有机废水有克星[N];中国化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光明;有机废水过热近临界水氧化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2 刘春爽;有机废水同步脱硫脱氮组合工艺运行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琳东;基于Ni/PS和Mo-Sch/H_2O_2高级氧化体系处理含酚有机废水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4 李天成;重金属有机废水电生物修复及生物膜结构与生物吸附模拟[D];天津大学;2003年

5 聂艳秋;废水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耦合系统厌氧发酵产酸工艺及条件优化[D];江南大学;2007年

6 陈武;三维电极处理几种模拟有机废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曹礼梅;电加热—液态气相催化法在环境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亚纳;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生化法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史晓燕;污水及其碳氢资源回用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龚为进;蒸发壁式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实验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紫宇;基于生物质棉纤维的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2 祁文强;藻菌体系下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营养回收和能量利用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8年

3 洪永强;高盐有机废水蒸馏压缩过程污染物迁移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孟泓杉;GA基阴极的制备及其对有机废水降解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5 许硕;含盐有机废水生物降解群落结构分析及其耐盐机理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6 孙芳立;集成电渗析分离强化有机废水厌氧发酵产酸和膜污染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7 杨昭;过硫酸盐气液两相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8 徐爱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可行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章轶磊;微生物燃料电池强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俞晟;电解催化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研究与应用[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92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92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8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