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旋转浮阀的复合曝气器在曝气池中的应用及CFD模拟

发布时间:2020-03-25 21:33
【摘要】: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曝气器是微孔曝气器。微孔曝气器相比其他曝气器,产生的气泡较小,因而氧利用率较高。微孔曝气器表面的橡胶随着工作时间增加会逐渐老化而降低充氧效果,还存在气孔堵塞的缺点。微孔曝气器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安装排布方式以及自身的特点导致在曝气器之间即远离曝气器正上方区域气含率偏低,存在传质死区。在旋转浮阀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中发现,气体通过阀片时会以螺旋旋转方式从旋转浮阀与塔板间的缝隙流出,对周围液层产生很强的导向作用,在旋转浮阀周围存在旋转流场,可以使气液接触更均匀,使得旋转浮阀塔板的气含率分布更均匀。本课题基于气体通过旋转浮阀后能在阀盖四周形成旋转流场的特点,结合在微孔曝气器之间即偏离曝气头正上方曝气服务区存在传质死区的情况,提出浮阀-气泡石复合曝气器,并对其进行了曝气充氧性能研究。浮阀-气泡石复合曝气器由浮阀与四周均匀排布的6个气泡石构成。长宽高分别为800×600×910 mm的透明有机玻璃池内,以空气与自来水为实验物系,分别考察了旋转(和F1)浮阀-气泡石复合曝气器的综合性能。为了更好地从微观角度解释旋转流场形成原因以及旋转流场对气泡的搅动作用,本课题还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对气体通过阀片后的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浮阀的引入,提高了气泡石的曝气效果,而旋转浮阀-气泡石复合曝气器的充氧均匀性指数优于F1型浮阀-气泡石复合曝气器;旋转浮阀-气泡石复合曝气器与F1浮阀-气泡石复合曝气器的氧总传质系数、氧传质速率要高于气泡石曝气器,氧传质效率与曝气效率都要要低于气泡石曝气器。CFD模拟结果说明,旋转浮阀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气泡在液层中的停留时间,还使气泡向曝气池四周进行扩散,使气泡分布更均匀,减少了传质死区,可以改善在微孔曝气器之间的气含率相对较低的缺点,与曝气充氧实验结果一致,为曝气设备的改进提供一种新思路。
【图文】:

微孔曝气器,刚玉,橡胶膜片


图 1-1 刚玉微孔曝气器[18]Figure 1-1. Corundum fine bubble diffuser学的发展,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微孔曝气器,表面新型微孔曝气器由橡胶制成,橡胶种类一般为气孔以同心同圆的方式分布在橡胶膜片上。图膜微孔曝气器优点是可以改善了陶瓷微孔曝气题,缺点是曝气池中的氯离子等杂质容易与橡时还会使膜破裂,不仅会减弱充氧效果,还会和更换橡胶膜片的费用。

微孔曝气器,硅胶膜


图 1-1 刚玉微孔曝气器[18]Figure 1-1. Corundum fine bubble diffuser学的发展,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微孔曝气器,表面新型微孔曝气器由橡胶制成,,橡胶种类一般为气孔以同心同圆的方式分布在橡胶膜片上。图膜微孔曝气器优点是可以改善了陶瓷微孔曝气题,缺点是曝气池中的氯离子等杂质容易与橡时还会使膜破裂,不仅会减弱充氧效果,还会和更换橡胶膜片的费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建军;唐传祥;刘德华;左莉娜;;新型改进旋混曝气器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3年06期

2 李娜,李志健;自吸式涡凹曝气器[J];纸和造纸;2005年S1期

3 王忠诚;;散流式曝气器的计算与安装[J];化工给排水设计;1987年01期

4 殷增文;DT—Ⅰ型动态曝气器批量生产[J];中国给水排水;1988年05期

5 李明X;;超微小气泡曝气器的特性和使用[J];市政技术;1988年03期

6 倪所能;JU441型三通道静态曝气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9年03期

7 刘德军;高俊才;;固定螺旋曝气器在合建式池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89年02期

8 Daniel H.Houck;廖远威;;格网式陶瓷微气泡曝气器系统的设计[J];炼油设计;1987年06期

9 田永静,戴超,魏宝林,郭维华;移动式曝气器曝气塘中藻类的组成与特点[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黄长盾,岑运华,孟立新;两用曝气器的发展及国内研制情况介绍[J];给水排水;199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骆其金;谌建宇;许振成;虢清伟;刘钢;;黑臭河道生态修复中两种曝气器曝气效果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高东升;张廷春;何树忠;;两种不同类型曝气器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A];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JAS两用曝气器[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四期)[C];1998年

4 ;DJAM型碟式射流曝气器的研发与运用[A];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文召;董有;李光明;宋珏容;;气液双喷嘴射流曝气器的充氧性能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6 褚士军;邹俊峰;;IMC工艺和高效射流曝气器在高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节能效果分析[A];中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十五期)[C];2008年

7 陈平;王勇军;;关于鼓风曝气系统设计与运行中节能问题的探讨[A];中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十五期)[C];2008年

8 邢旭明;;曝气器的孔隙运动——弹跳孔、工字组合孔[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倪席标;丁云鹤;;曝气生物滤池三要素在选择和施工以及运行中的诠释[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邱勇;田宇心;李冰;;污水处理厂鼓风曝气系统的压力损失分析与应用[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郭薇 苏吉荣;新型射流曝气器提升我国曝气装置的整体水平[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节水36计[N];人民长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岸明;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节能方法与技术[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2 史建超;分层型水源水库水质变化特征与水质原位改善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杰;基于旋转浮阀的复合曝气器在曝气池中的应用及CFD模拟[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2 谢飞;供气式低压射流曝气器结构优化与充氧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3 苗毅;剪切式曝气器降低气泡直径增强混合传质促进微藻固定烟气CO_2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4 张佳晔;供气式低压射流曝气器的能耗分析及性能优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5 王祖恒;旋转曝气器的曝气充氧性能及局部气含率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6 程沛;四喷嘴射流曝气器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康勇烽;自吸式自激振荡脉冲射流曝气器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张梦丹;深水型水库扬水曝气系统优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9 王进行;温度分层及水深对扬水曝气器流场影响的CFD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蒋林艳;射流曝气器结构优化及其在脱硫浆液氧化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0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00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2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