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及碳标签制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26 17:54
【摘要】: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引发极端天气频发、土地沙漠化等等环境恶化问题,使人类正常生存及生产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标签的推行就是一个有力的措施。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碳标签制度已经较为成熟,在未来碳标签极有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而我国目前却仍然没有完善的碳标签制度。不论是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还是规避极有可能设立的贸易壁垒,我国都必须加快建立碳标签制度的步伐。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的目的与考虑展开研究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是碳标签的数据基础;碳标签制度则更多的侧重于对碳标签的管理与监督。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碳足迹核算、碳标签制度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其次,对英国、美国、德国、中国台湾等国内外的碳标签制度实践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在对国外碳标签制度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在建立碳标签制度的过程中要重点发挥政府、企业、消费者三大主体的积极作用;再次,尝试提出我国可使用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步骤,主要包括流程图绘制、边界确定、数据收集、碳足迹核算及不确定性检验等五个步骤,并选取了陕西洛川JN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苹果为案例对象,介绍了碳足迹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最后,在完成了碳标签的数据基础问题之后,对碳标签制度进行了整体地规划,从碳足迹核算标准、碳标签认证、碳标签监管、碳标签制度实施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建立碳标签制度的设计构想。
【图文】:

足迹,陆台,企业产品,方法研究


述碳标签制度研究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国内外碳标签制度实践国外碳标签制度实践现状 国内碳标签制度实践现状英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其 他国家中 国大陆台湾国内外碳标签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产品碳足迹

标签,英国,产品,毛绒玩具


图 3-1 英国碳标签英国加贴碳标签的产品多达一百多种,,不仅有 B2B 类(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还包括 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业对最终消销关系)类。涉及到的产品类别较为广泛,但主要是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品,例如果汁、薯片等食品,T 恤等服装,毛绒玩具等非电动玩具,洗发露洗涤剂等生活用品、网上银行交易等服务。3.1.2 美国美国推行碳标签制度是紧随英国之后,在 2007 年时开始使用第一个碳标签—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322;F1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雄智;王岩;魏辉煌;王钰乔;赵鑫;张海林;;特定农产品碳足迹评价及碳标签制定的探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2 童庆蒙;沈雪;张露;张俊飚;;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的碳足迹核算体系:国际标准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3 张雄智;王岩;魏辉煌;王钰乔;赵鑫;薛建福;张海林;;碳标签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S2期

4 许秀瑞;;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产业部门碳足迹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5 邓慧丽;苗红;孔云霄;马金涛;薛晨浩;;宁夏生态移民家庭碳足迹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4期

6 张媛媛;田亚峻;王永刚;;固定资产折旧对新型煤化工产品碳足迹的影响研究[J];中国矿业;2016年08期

7 武良;张卫峰;陈新平;崔振岭;范明生;陈清;张福锁;;中国农田氮肥投入和生产效率[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年04期

8 柳杨;程志;王廷宁;崔耀东;单臣玉;闫吉春;;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宁夏出口枸杞干果产品碳足迹评价——以宁夏某企业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年02期

9 张丹;成升魁;高利伟;刘晓洁;曹晓昌;刘尧;白军飞;许世卫;俞闻;秦奇;;城市餐饮业食物浪费碳足迹——以北京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6年18期

10 刘田田;王群伟;许孙玉;;碳标签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展展;;各国碳足迹评估工作概览及其启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明;农业生产碳足迹及氮肥去向的计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1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01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d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