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研究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对海洋酸化的影响
【图文】: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球降温的效果,因此它成为过去十年来研究的重点。太阳辐射管理本质上是通过削减到逡逑徸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实现给地球表面降温的效果(Keith,2000;邋Vaughan邋et邋al.,2011;逡逑Caldeira邋et邋al.,2013;辛源,2016;邋Nicholson邋et邋al.,2018),其实施方式有(图邋1.2):逡逑
DIC邋=邋[C02邋]邋+邋[HCO;邋]+[C032-邋]逦(1.5)逡逑如图1.3所示,在当前的海水pH环境中,DIC大约90%以HCO丨形式存在(Sarmiento逡逑etal.,,2006),10%以CO〗—形式存在,极少量(约0.5%)以C02(aq)和H2C03形式存在。逡逑大气C02浓度的上升引起海水C02溶解增加,导致[H+]、[C02]和[HC0n均增加,而[C0r]逡逑降低。逡逑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5;P7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军;;海洋酸化有什么危害[J];防灾博览;2018年06期
2 于千钧;陶永朝;慕永通;;海洋酸化对中国贝类产业经济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3 陈們;陈新军;陈长胜;胡飞飞;;基于文献计量的全球海洋酸化研究状况分析[J];生态学报;2018年10期
4 ;黄海所海洋酸化研究取得新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15年04期
5 於维樱;张灿影;冯志纲;郭琳;;全球海洋酸化研究态势与最新进展分析[J];海洋科学集刊;2016年00期
6 黄建平;;海洋酸化及其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4年03期
7 贺仕昌;张远辉;陈立奇;林奇;李伟;;海洋酸化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14年06期
8 Ivy;;警惕海洋酸化[J];绿色中国;2013年18期
9 李山;;海洋酸化对大部分海洋动物具有影响[J];前沿科学;2013年03期
10 郑文江;;海洋酸化进程加快[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军波;刘勇胜;;早期地球海洋酸化与金刚石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2 夏斌;隋琪;陈碧鹃;孙雪梅;朱琳;;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_2颗粒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A];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3 刘传联;金晓波;张洪瑞;;颗石藻形态学分析:老方法新用途[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4 朱国平;;气候变化对南极磷虾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李世国;刘阳嘉;刘闯;黄敬亮;郑桂兰;谢莉萍;张荣庆;;合浦珠母贝血细胞分类及其对海洋酸化与暖化的响应[A];“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刘文广;何毛贤;;海洋酸化与水温升高对马氏珠母贝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赵信国;柴雪良;肖国强;孙长森;刘广绪;;海洋酸化对滩涂贝类受精的影响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环境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海洋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秦艳杰;宋晓楠;李霞;;海洋酸化和升温对中间球海胆幼虫发育和生长的影响[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唐红梅;鲜海洋;何宏平;魏景明;朱建喜;;方解石、文石表面异相成核生长的差异性[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海洋酸化带来生态系统新隐忧[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记者 张梦然;海洋酸化对珊瑚礁鱼类影响或可忽略不计[N];科技日报;2020年
3 王贵华 曾江宁 王云涛;全球科学家共商应对海洋酸化[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4 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陈斯音;海洋真的在“变酸”吗?[N];浙江日报;2019年
5 ;《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实施战略》[N];中国海洋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陆琦;北极:海洋酸化“重灾区”[N];中国科学报;2018年
7 韩小伟 葛昭然;海带碘代谢应对海洋酸化研究取得新突破[N];中国海洋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兰圣伟;中国东盟专家聚会研讨应对海洋酸化[N];中国海洋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兰圣伟;海洋酸化,浮出水面的危机[N];中国海洋报;2018年
10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岳宝彩;中国科学家再次敲响气候变化警钟[N];中国海洋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施巍;海洋酸化对泥蚶受精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郭笑宇;几种海产经济贝类对CO_2驱动的海洋酸化的响应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张含;大气二氧化碳、全球变暖、海洋酸化与海洋碳循环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4 王秀丹;长牡蛎对海洋酸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
5 张锦峰;海洋酸化与海岸带生源要素和微量元素归趋及形态的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6年
6 丁茜;用于海洋酸化/海底热液等海洋环境的微电极的研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7 赵信国;海洋酸化对厚壳贻贝物理与行为防御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8 陈斌斌;海洋酸化背景下经济海藻龙须菜与坛紫菜的生物学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明亮;栉孔扇贝生理活动对近海碳循环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作龙;模拟研究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对海洋酸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9年
2 苏茜;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H及氮源的变动对三角褐指藻和假微型海链藻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7年
3 王映月;海洋酸化促进布氏双尾藻在氮限制条件下休眠孢子的形成[D];厦门大学;2017年
4 廖丽荣;海水碳酸盐体系调控对代表性硅藻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D];厦门大学;2018年
5 逄健;南海生物固氮作用的铁、磷营养盐限制特征以及对海洋酸化的响应[D];厦门大学;2018年
6 陈魁;南极半岛顶部海域海-气CO_2通量与海洋酸化研究[D];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2019年
7 马莎;浮游植物及群落结构对海洋酸化响应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8 廖晏;二氧化碳和温度对海洋浮游植物生理指标的交互影响[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9 王晓芹;海洋酸化胁迫对紫贻贝和长牡蛎生理活动的影响及其缓解途径[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10 王国蕊;海洋酸化对大型海藻活性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04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0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