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超重力氧化法同时脱硫脱硝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6:36
【摘要】: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炭燃烧产生的NOx和SO2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传统脱硫脱硝技术多采用分步脱除方法,导致设备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中小气量工业锅炉急需一种经济有效的同时脱除技术。湿法脱硫脱硝技术适用范围宽,且工艺简单,可实现多组分污染物的同时脱除,非常适用于中小锅炉,但受到传统吸收设备传质效率低的限制,使得该技术难以满足日趋严苛的环保要求。本文利用超重力旋转床(RPB)可以极大的强化传质的优势,进行了超重力臭氧氧化脱硫脱硝的研究,探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脱硫脱硝效率及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Ga)的影响。首先,在RPB内进行了脱硝实验,分别考察了 O3/NOx摩尔比(MR)、RPB转速、气液比、吸收液浓度、NOx初始浓度等操作条件对脱硝效果的影响规律,以及NO2/NO摩尔比对NO脱除效果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较优操作条件为:MR为1、RPB转速为800 rpm、气液比为167、吸收液浓度为5%,此操作条件下,NOx脱除率可达75.0%。其次,在RPB内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实验,分别考察了 MR、RPB转速、气液比、吸收液浓度、吸收液pH值、模拟烟气氧含量、SO2初始浓度、气量、吸收液添加剂等操作条件对NOx与SO2脱除效果的影响规律。获得较优操作条件为:MR为1.25、RPB转速为800 rpm、气液比为167、吸收液浓度为7.5%,此操作条件下,NOx脱除率可达73.1%,SO2脱除率可达97.3%。最后,在工厂现场分别进行了侧线实验和工业试验。侧线分别考察了MR、气液比、RPB转速、吸收液pH值等操作条件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规律。工业试验分别考察了 MR、气液比、吸收液pH值等操作条件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超重力氧化法脱硫脱硝效果明显优于原工艺净化效果。
【图文】:

超重力氧化法同时脱硫脱硝研究


图1-1RPB结构图逡逑Fig.邋1-1邋Structure邋of邋RPB逡逑

超重力氧化法同时脱硫脱硝研究


图2-1烟气分析仪逡逑Fig.邋2-1邋Flue邋gas邋analyzer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济民;温维丽;陈琪;闫艳玲;董秀峰;;无烟煤制备脱硫脱硝活性炭的研究[J];西部煤化工;2015年02期

2 李海娇;李亚倩;黄意淇;李建军;;船舶废气脱硫脱硝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18年01期

3 刘振;李清海;马智鑫;张衍国;TAN Zhongchao;;反应条件对六氨合钴同时脱硫脱硝效果的影响[J];中国电力;2016年10期

4 刘欢;;发电厂脱硫脱硝技术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年06期

5 高旭龙;;脱硫脱硝在发电环保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7年14期

6 王荣;;电厂烟气治理及脱硫脱硝技术分析[J];山西科技;2017年04期

7 吴辉;;燃煤锅炉的烟气治理策略和脱硫脱硝关键技术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7年08期

8 全韦娜;;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改造和优化运行分析[J];化工管理;2017年26期

9 王禹;;络合吸收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J];科技视界;2016年03期

10 郁海松;金彦超;;脱硫脱硝在发电环保的应用[J];科技风;2015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申乾;王超;任建兴;;燃煤电厂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概况[A];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脱硫脱硝一体化初获战绩[A];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晓茜;韩双;;我国脱硫脱硝市场及其发展趋势[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4 郝桂媛;王俭;赵琪铮;王昕;;燃煤锅炉一体化脱硫脱硝新方法应用[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5 ;脱硫脱硝改造进入白热化警惕“大跃进”隐患[A];《电站信息》2013年第07期[C];2013年

6 付玲;;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在燃煤集中供热项目上的应用[A];第三届热电联产节能降耗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付玲;;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在燃煤集中供热项目上的应用[A];2016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形势下SCR(SNCR)脱硝系统运行管理及氨逃逸与空预器堵塞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8 岳涛;韩斌杰;左朋莱;齐书芳;桑亮;张迎春;;我国脱硫脱硝行业发展综述[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9 杨玲;李建军;尹华强;;具有发展前景的烟气同步脱硫脱硝技术[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10 ;“十二五”节能减排:全面推进火电脱硫脱硝[A];《电站信息》2012年第9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忠设;山东推出无毒脱硫脱硝催化剂[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记者 刘方斌;焦炉烟气镁法脱硫脱硝装置投运[N];中国化工报;2015年

3 记者 张秀凤;腐殖酸脱硫脱硝产肥技术成套化[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栀子;醴陵旗滨高性能电子玻璃窑炉烟气深度脱硫脱硝除尘项目启动[N];中国建材报;2018年

5 记者 闫剑利;新工艺支撑焦化企业环保排烟[N];科学导报;2016年

6 通讯员 王延军;大连石化热电脱硫脱硝项目一期投运[N];中国石油报;2016年

7 中电联党组成员 专职副理事长 王志轩;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并未加剧雾霾[N];中国电力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大气治理公司业绩分化明显[N];中国证券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卢彬;干式脱硫助燃煤清洁供暖有潜力[N];中国能源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非电领域大气治理将成下一个风口[N];中国证券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莉;光催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2 刘凤;喷射鼓泡反应器同时脱硫脱硝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郭天祥;新型复合吸收剂液相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罗永刚;易再生高比表面脱硫脱硝剂的设计及其机理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5 孙承朗;燃煤工业锅炉臭氧氧化结合镁基湿法联合脱硫脱硝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王淑勤;纳米助燃添加剂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韩静;基于可见光催化TiO_2/ACF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8 郝润龙;燃煤烟气中SO_2、NO和Hg~0一体化控制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韩颖慧;基于多元复合活性吸收剂的烟气CFB同时脱硫脱硝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陈明翔;Desulfovibrio sp. CMX还原烟气脱硫脱硝络合溶液过程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琪;ClO_2同时脱硫脱硝吸收液减量化与资源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2 柴树;燃煤烟气干式高效脱硫脱硝方法应用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王计伟;超重力氧化法同时脱硫脱硝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4 孙虎;准能矸石发电机组脱硫脱硝工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5 牛宗景;亚砜催化剂用于脱硫脱硝工艺优化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6 叶智;Fe_2(C_2O_4)_3光催化协同烧结烟气湿式氨法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7 马大茏;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项目厂房中的通风方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8 钟宇航;海水—过硫酸盐同时脱硫脱硝的机理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路平;脱硫脱硝绿色工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10 李盛东;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放大工艺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5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05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3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