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烟气氧化吸收脱硝工艺研究
【图文】:
停留时间时间对 NO2生成影响研究中,O3与 NO 生成 NO2的反应很快达到反应平衡[46],增大停留时间对 NO2生成没有影响。Lin 等O2需要的停留时间小于 0.4s,增加停留时间对 NO2生成影响不认为停留时间为 1.25s 时 NO 氧化效率达到 95.61%。而目前,生成的影响并无实验数据证明,只有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结论认为反应温度为60oC 时,需要 5s 的停留时间让 N2O5生成量达到为 80oC 时只需要 3s,温度升高会缩短平衡时间。[50]总结得到O3与NOx和SO2发生的主要反应机理示意图如图Ox过程中,当 O3/NO<1 时,O3将 NO 氧化为 NO2,当 O3/NO化为 NO3,NO3与 NO2结合生成 N2O5。当反应温度小于 100oC2O 反应生成 HNO2,N2O5与 H2O 反应生成 HNO3。当反应温度分解为 NO2和 NO3,NO3分解为 NO 和 NO2,NO 和 NO3反应生存在时,O3与 SO2反应生成 SO3,SO2还会与 NO3反应生成 S
2种可行的方案。向吸收剂 CaSO3中添加 MgSO4、对比不同添加剂对 NO2吸收的促进作用,发现 Mg为 SO42-与 Ca2+结合形成 CaSO4,溶液中游离出更多NO2吸收。马强[71]向吸收液中添加 I-,孙承朗[72]向血酸(C6H8O6,Vc),王鸿[73]向氨溶液中添加 S化,提高 NO2的脱除效率。Wang 等[74]研究 CaSO3现阳离子 Fe2+,,NH4+,Mn2+,Fe3+,Mg2+,阴离 NO2吸收。了镁法脱硫工艺的脱硝原理如图 1.2 所示[62],所有要且共同的原理为烟气中的 SO2与脱硫剂反应被中的 NO 被 O3氧化成 NO2和 N2O5等高价态 NOx,N,而部分 NO2被 H2O 吸收,其余的 NO2则与脱硫产 NO2-,达到脱除 NOx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俊军;;烧结烟气循环工艺介绍及其应用前景[J];梅山科技;2016年06期
2 王芳;;石灰石-石膏湿法在烧结行业应用现状及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年01期
3 吕平;雷国鹏;;浅谈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技术[J];科技与创新;2018年16期
4 张奇;万利远;丁志伟;;烧结烟气脱硝工艺探讨[J];矿业工程;2017年05期
5 谢嵩岳;;活性炭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在烧结烟气净化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5年36期
6 郑琨;;烧结烟气环保节能处理的工艺设计[J];冶金能源;2016年03期
7 张志刚;郑绥旭;丁志伟;;烧结烟气循环技术工业化应用概述[J];中国冶金;2016年07期
8 殷旭;樊响;;烧结烟气污染物减排技术发展趋势浅析[J];山西冶金;2015年03期
9 于恒;王海风;张春霞;;铁矿烧结烟气循环工艺优缺点分析[J];烧结球团;2014年01期
10 瞿晶晶;望西萍;沈汉年;李宁;;烧结烟气污染物综合减排工艺分析[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平;雷国鹏;;浅谈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技术[A];2018年烧结烟气脱硝及综合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崔伟;刘永祺;;钢铁烧结烟气二氧化硫清洁生产指标探讨[A];四川省首届环境影响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向明;;烧结烟气治理工艺技术探讨[A];2010年全国炼铁新技术应用及节能减排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烧结烟气密相干塔脱硫技术及应用[A];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高级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12年
5 李庭寿;;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探讨[A];2013年全国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国喜;王红斌;;太钢烧结烟气活性炭净化工艺的选择及应用[A];2013年全国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冯仕章;冯向鹏;王金花;;烧结烟气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途径[A];2009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筹)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怡宏;;烧结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现状分析[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啸;罗海兵;夏小群;;烧结烟气氨法脱硫技术介绍[A];2011年全国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10 靳玉甫;;高压细水雾技术在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治理领域的应用[A];2013冶金炉料及球团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俞德;烧结烟气高效脱硫成果获奖[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叶恒棣 王兆才 杨本涛 魏进超;铁矿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8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苏亚红 记者 刘加军;如何选择烧结烟气治理技术?[N];中国冶金报;2019年
4 本报通讯员 王建林;让碧水蓝天常驻人间[N];中国冶金报;2016年
5 施平 袁思琦;宝钢创新实施的烧结烟气脱硝焦炉烟气净化项目引领国内烧结烟气脱硝脱二VA英技术迈向新台阶[N];世界金属导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谭建红;还“阳光花城”碧水蓝天[N];攀枝花日报;2017年
7 张璞 王珲;烧结烟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现状[N];世界金属导报;2017年
8 本报通讯员 郑绥旭 李迪;换个思路治理烧结烟气[N];中国冶金报;2015年
9 记者 杜笑 郭俊国;我国烧结烟气治理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冶金报;2015年
10 石磊 李咸伟;烧结烟气治理工艺比比看[N];中国冶金报;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彤;钢铁烧结烟气镁法脱硫脱硝及资源化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于恒;铁矿烧结烟气循环中SO_2和NO_x过程控制与节能减排的协同优化[D];东北大学;2016年
3 郝素菊;钢铁联合企业典型废弃物的综合处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莹;微波法处理烧结烟气中氮硫化物实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2 陈冬瑶;Cu-BTC及其改性材料对烧结烟气中零价汞的去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纪瑞军;烧结烟气氧化吸收脱硝工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王臻;烧结烟气微细颗粒物排放特性及其与高分子团聚剂溶液界面化学关系[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5 巴合提努尔·巴赞;钢铁企业烧结SO_2排放模型研究及应用[D];安徽工业大学;2017年
6 郑雅欣;烧结烟气污染物协同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7 乔雨腾;烧结烟气脱硫过程中硫磺析出机理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8 王锦;烧结烟气粉尘特性研究与除尘系统优化[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9 吴黎男;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吸收针对烧结烟气脱硝试验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10 王春鹏;利用烧结烟气中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23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2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