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典型污染物铅和四溴联苯醚的联合毒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05:57
【摘要】:目前国内外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出现了严重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问题,该污染问题对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具有极高风险;铅和四溴联苯醚(BDE-47)是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存在的两种代表性污染物,目前对以上2种物质联合毒性研究较少,尤其是神经毒性;斑马鱼被认为是研究发育早期阶段低浓度污染物暴露诱导神经行为毒性的优良模式生物。因此,本研究以斑马鱼胚胎/仔鱼为研究对象,依据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周边环境介质中检测到的污染物铅和BDE-47的浓度水平,将铅暴露浓度设置为0、5、10、20μg·L~(-1),BDE-47暴露浓度设置为0、100、200、400μg·L~(-1),并配制Pb和BDE-47混合暴露液,在玻璃培养皿中对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进行暴露,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进行污染物发育毒性效应的评价染毒后将培养皿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每24 h在体视镜下观察胚胎孵化、死亡和畸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各暴露组均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具有发育毒性作用,出现孵化率和存活率下降,卵黄囊肿、心包囊肿和脊柱弯曲等畸形现象。联合暴露组中,当BDE-47浓度不变,仔鱼存活率及孵化率随Pb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当Pb浓度不变,BDE-47对仔鱼的存活率及孵化率也存在相似规律。2、进行污染物神经行为毒性效应的评价暴露至6 dpf,随机挑选发育正常的斑马鱼仔鱼进行行为学实验。本研究涉及的行为学效应包括运动行为、转动行为和社交行为。斑马鱼行为学效应终点均通过Zebrabox行为测试系统进行检测,测试时长为30 min。(1)运动行为测试终点为仔鱼运动轨迹和运动总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铅暴露对斑马鱼仔鱼的运行行为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而100μg·L~(-1)和400μg·L~(-1)的BDE-47暴露能诱导仔鱼出现显著的活动减退(Hypoactivity)现象(P0.05)。在黑暗条件下,20μg·L~(-1)铅暴露以及200μg·L~(-1)、400μg·L~(-1)的BDE-47暴露能诱导仔鱼出现显著的活动减退现象(P0.05)。在BDE-47+Pb联合暴露中(200+5Pb,400+5Pb,100+20Pb,200+20Pb,400+20Pb),6组能在光照测试条件下诱导仔鱼出现显著的活动减退;而200+5Pb,400+5Pb,200+10Pb,400+10Pb,100+20Pb,200+20Pb,400+20Pb共7个联合暴露组能在黑暗周期内诱导仔鱼出现显著的活动减退(P0.05)。由于联合暴露组中仔鱼运动减退行为比较显著,因此Pb和BDE-47联合暴露对斑马鱼仔鱼活动减退具有协同作用。(2)转动行为测试终点为仔鱼在游动时各设定路径角度范围内的次数和总转圈次数。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暴露组的仔鱼更倾向向右偏转,并且环境污染物Pb和BDE-47并不能改变斑马鱼的行径路径角度和偏转偏好。在光照条件下,铅或BDE-47单独暴露均未改变斑马鱼仔鱼的转向行为;在黑暗条件下,10μg·L~(-1)和20μg·L~(-1)铅暴露及400μg·L~(-1)BDE-47暴露诱导仔鱼出现了显著的转向次数减少的现象(P0.05)。在BDE-47+Pb联合暴露中(200+5Pb,400+5Pb,200+20Pb,400+20Pb),4组能在黑暗测试条件下诱导仔鱼的转向次数显著减少;而400+5Pb,100+20Pb,200+20Pb,400+20Pb共4个联合暴露组能在光照周期内诱导仔鱼的转向次数显著减少(P0.05)。(3)社交行为测试终点为仔鱼两两接触的时间及接触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铅暴露对斑马鱼仔鱼的社交行为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在光照条件下20μg·L~(-1)铅暴露却显著改变了仔鱼的社交行为特别是社交次数。低浓度BDE-47暴露对斑马鱼仔鱼的社交行为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高浓度400μg·L~(-1)BDE-47暴露却显著改变了仔鱼的社交时间。在BDE-47+Pb联合暴露中(200+5Pb,400+5Pb,200+20Pb,400+20Pb),4组仔鱼在光照条件下的社交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黑暗条件下,200+5Pb,200+20Pb,400+20Pb的3组仔鱼社交时间出现显著增加的现象;并且联合暴露组中仅有400+10Pb暴露诱导仔鱼社交次数显著增加。3、暴露液和6dpf斑马鱼仔鱼体内铅和BDE-47含量的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气相色谱(GC)分别检测暴露液和6 dpf仔鱼体内Pb和BDE-47含量。结果表明,联合暴露组中Pb与BDE-47含量与单独暴露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暴露组中6dpf仔鱼对Pb的摄取量均显著低于Pb单独暴露时仔鱼对Pb的摄取量(P0.05);说明BDE-47存在会抑制仔鱼对Pb的摄取量;而联合暴露中仔鱼对BDE-47的摄取量与暴露液中Pb浓度有关,5μg·L~(-1)和20μg·L~(-1)的Pb对仔鱼摄取BDE-47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10μg·L~(-1)的Pb对幼鱼摄取BDE-47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171.5;X7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超;马忠玉;张盛;张宁;冶伟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背景下农村电子废弃物治理的若干思考[J];环境保护;2019年Z1期

2 徐丹丹;白建峰;顾卫华;卢亮;杨帆;;小型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困境和对策[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3 董鹏;;开启电子废弃物的“矿产”时代[J];绿色中国;2015年22期

4 ;电子废弃物利用应实现产业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年03期

5 李欢;;我国电子废弃物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智富时代;2019年01期

6 朱文政;;试论电子废弃物的机械物理回收过程[J];科学家;2017年10期

7 李菲;王海;;电子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循环经济政策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3期

8 ;欧盟电子废弃物新指令生效[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9期

9 张燕;赵长民;;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J];河南科技;2011年03期

10 罗丽艳;李晓龙;;电子废弃物循环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城市;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电子废弃物中热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应用[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2 钟斌;;电子废弃物环境管理[A];推进建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3 ;电子废弃物拆解出新规 再生金属产业迎机遇[A];再生资源工作通讯2015年第4期(总第246期)[C];2015年

4 陆柱;郑金标;;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及其对策建议(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5 李克秋;苗绪红;李光;朱平;;静海县电子废弃物处理区域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调查[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陶家林;陈洪林;;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的分离和回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波;周黎明;鲁胜利;;电子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及处理[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8 芮嘉明;陈红丽;张耀荔;;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时红;王远明;;国外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技术研究进展[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彩斌;向速林;姜宾延;;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对策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震;城市电子废弃物何去何从?[N];中国环境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陆合春;石贵明:电子废弃物中的“淘金人”[N];玉溪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张蕊;中再生倡议下调电子废弃物收购价[N];中国环境报;2018年

4 通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董鹏;电子废弃物利用要实现产业化[N];中国环境报;2016年

5 布轩;工信部将制定政策措施促进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N];中国电子报;2014年

6 记者 王理略 通讯员 熊昊;我省成立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战略联盟[N];湖北日报;2012年

7 记者 肖飞;建立健全处理电子废弃物管理机制[N];人民政协报;2013年

8 点评人 樊哲高;电子废弃物回收率不足10%[N];中国电子报;2010年

9 实习生 马骏元 记者 刘颖;电子废弃物巧“变身”[N];解放日报;2010年

10 曾祥林;电子废弃物找到了“婆家”[N];中国环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孟龙;典型电子废弃物中有价金属超重力选择性分离的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晨;欧盟电子废弃物管理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许妮娅;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郭杰;破碎—分选废弃电路板中非金属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马川;典型溴系阻燃电子塑料的热解—催化提质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夏世德;利用电子废弃物中多组分共混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沥青的技术工艺与设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夏凯;拆卸序列规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超;电子废弃物的正规回收商与非正规回收商的回收决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李威;电子废弃物高温熔炼过程中Sn元素的分配行为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3 游孝岭;循环经济视角下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4 张晴;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典型污染物铅和四溴联苯醚的联合毒性研究[D];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8年

5 潘佳雪;电子废弃物对孕妇儿童健康影响的循证研究及公众认知态度调查[D];兰州大学;2018年

6 李笑笑;论电子废弃物的生产者延伸责任[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范涛;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价值评估案例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8 张砚;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9 徐秀丽;从电子废弃物中浸金的实验方法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希鹃;电子废弃物非正规回收的监管策略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4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24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