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羽流和侧吸气流共同作用下阵发性浮射流的流场特性研究
【图文】:
图 1.3 阵发性浮射流示意图为浮羽流作用下的阵发性浮射流时,空间流场呈现阵发性分布规律,这无疑加大了阵发性浮气流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即通风,,根据可控通风与局部通风,其中局部通风主要针对污染排气捕集罩对源项进行控制,其可控区域较小高风速来捕集烟气,并经净化后排出室外。局部方法,它具有通风效果好,所需风量小等优点[1浇铸工艺为工程背景,研究对象为阵发性浮射流罩对阵发性浮射流进行捕集控制,热羽流位于对阵发性浮射流的流动和侧吸罩的捕集产生影示。因此科学地分析浮羽流与局部排风系统影,合理有效的控制、捕集污染气流,对保证工作性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5]。
分析不同侧吸罩排风量下阵发性浮射流的分布特性,定义流速比来研究侧吸罩排风速度与阵发性浮射流散发速度同时变化时的流场变化规律。(4)浮羽流对阵发性浮射流流场分布的影响浮羽流是一直围绕在阵发性浮射流周围的热源,因此有必要分析其对阵发性浮射流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浮羽流与阵发性浮射流水平间距对空间及时间上浓度分布的影响。由于仪器可加热温度较低,此外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浮羽流温度对阵发性浮射流分布规律的影响。(5)阵发性浮射流轴心轨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阵发性浮射流与侧吸罩中间区域各点的浓度值,将同工况下浓度值最大点连接起来,以此完成阵发性浮射流的轴心轨迹绘制,分析了流速比和 Ar 数对轴心轨迹的影响。1.3.3 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如图 1.3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1;O3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怡;疏艺波;黄艳秋;周宇;任晓芬;;浮射流速度场和断面流量规律特性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2 王怡;黄艳秋;刘加平;肖萍;文福;;炼铁厂高温烟气流场特性及排风罩优化[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S1期
3 王海科;;科技论文中平均差、标准差、标准误和误差线的正确使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2期
4 任改霞;王怡;;局部排风罩的高温尘源捕集效率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林伟波;;密度分层流中的浮射流模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渊;朱彤;曹甄俊;;时间步长对有限容积法数值模拟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9年03期
7 富宇莹;王昕;黄晨;罗行;;羽状流作用下的非等温空调射流运动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隋学敏;官燕玲;李安桂;张旭;;内部热源高度对热压自然通风流场的影响[J];煤气与热力;2008年02期
9 隋学敏;官燕玲;李安桂;张旭;;双热源热压自然通风流场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科学;2007年10期
10 赵容,赵宇,高虹,吕琳,胡泊,杨璇,王小舫;常用局部排风罩调查及卫生学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闫翻辽;局部通风作用下阵发性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秋年;铁水倾倒工艺的流场特性及其伴生污染物运动规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秋寒;单侧受限浮射流流场特性及排风罩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4 张青山;重庆地区典型农村住宅外窗和外遮阳板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郇超;圆环浮射流流场特性及伴生污染物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鹏飞;旋转气幕式排风罩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玮;高大空间室内污染物控制的数值模拟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8 郭配山;大尺度阵发性尘源控制的气流组织实验及模拟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9 陈俊俊;多污染热源置换通风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30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3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