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湖南省安化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02:51
【摘要】: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一项创新,对遏制生态环境退化起到重要的“底线”作用,它的合理划定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2011年“红线”提出至今,关于其划定方法的研究已取得诸多进展,各省(市)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也先后得以开展,且环保部在2017年颁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简称《指南》)指导全国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但《指南》中的方法体系适用于国家或省域尺度,而对县域尺度上的生态红线划定的方法指导上尚需增强针对性和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以安化县为例尝试探索建立一套县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体系,力图为我国中小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在分析国内外生态区划定方法研究基础上,归纳目前红线划定方法研究限制与不足,针对安化县实地情况从县级尺度出发对《指南》的评价体系加以改进的基础上构建安化县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体系,在GIS支持下采用定量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空间叠置分析法等方法分别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与生态敏感性评价进而得到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等级,并基于评价结果选取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最终划定安化县生态保护红线。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针对安化县实际情况结合《指南》构建了安化县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体系。选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固定与生物多样性维护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选取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和地质灾害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与《指南》相比,本研究增加了碳固定功能重要性、地质灾害敏感性两方面评价内容,评价方法选取方面也主要以模型计算为主,评价指标如蒸散量、坡长坡度因子等也进行了细化。2.安化县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总面积为718.04km~2,约占安化县总面积的14.52%,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山地区域。安化县生态敏感区域总面积为555.34km~2,约占安化县总面积的11.23%,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清塘铺镇与资水河流沿岸地区,其他地区分布较为零散。安化县禁止开发区面积为304.78km~2,主要包括柘溪森林公园、雪峰湖地质公园、六步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水源保护区的核心区。3.安化县生态安全格局主要由三个生态阻力等级的区域、12个生态源汇点、11条关键廊道与55个潜在廊道构成。其中低阻力区域与关键生态廊道所构成的格局就是安化县最低水平的安全格局;中阻力区域与潜在廊道构成了安化县的中等安全格局;其余地区生态功能较弱,连通性差,是全县生态功能薄弱的区域。4.安化县终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包括低阻力区域与关键廊道,总面积为1608.39km~2,占全县总面积32.52%,其中低阻力区域面积1588.36km~2,占全县面积32.12%;关键廊道总长438.09km,面积为42.22km~2,占全县面积0.85%。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及北部清塘铺镇部分区域,中部与东北部零散分布。这些区域包括了全县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与相关规划已确定的核心保护区。
【图文】:

技术路线图,生态保护,技术路线,红线


图 1-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路线Fig.1-1 Ecological red line delineation technology roadmap

空间分布,安化县,区位,概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1 安化县概况2.1.1 自然环境情况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的雪峰山腹地,介于东经 110°43′07″~111°58′51″,北纬27°58′54″~28°38′37″。具体的空间分布如图 2-1 所示,其东部接壤桃江县、宁乡县,南部毗临新化县、涟源市,,西与溆浦县、沅陵县交界,北与桃源县、常德鼎城区相连。东西长 124.7km,南北宽 73.8km,总面积 4945.19km2。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小姣;葛大兵;张佳仕;周聪轩;;麻阳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06期

2 邹长新;王丽霞;刘军会;;论生态保护红线的类型划分与管控[J];生物多样性;2015年06期

3 谢冬明;金国花;;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4 蒋大林;曹晓峰;匡鸿海;蔡满堂;黄艺;尹春燕;;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J];资源科学;2015年09期

5 靳慧芳;;陕西省城固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方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6 杨世凡;安裕伦;王培彬;马良瑞;胡锋;孙泉忠;;贵州赤水河流域生态红线区划分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8期

7 苏相琴;于嵘;何雅孜;何超超;;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年07期

8 苏同向;王浩;;生态红线概念辨析及其划定策略研究[J];中国园林;2015年05期

9 刘军会;高吉喜;马苏;王文杰;邹长新;;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2期

10 俞龙生;李志琴;梁志斌;何磊;;广州南沙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与管理体系[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4年05期



本文编号:2636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36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f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