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污泥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形态和植物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18:02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污泥的产生量在急剧增加,如何处置这些大量污泥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由于污泥含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有机质、氮、磷和钾等养分,其农业应用被认为是经济可行和环境可持续的方法。但除养分外,污泥所含重金属可随污泥施加进入土壤,若在土壤和作物中积累到一定浓度,则会危害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研究重金属在污泥农用土壤中的积累、形态和植物有效性,对污泥的安全合理施用和农田作物生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陵县定位试验站的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样地,选用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的污泥为供试污泥,进行为期10年的污泥连续农用田间试验,研究污泥农用后土壤和作物中锌(Zn)、铜(Cu)、铬(Cr)、镍(Ni)、镉(Cd)、铅(Pb)、砷(As)和汞(Hg)的含量变化及累积模型,并预测污泥的安全施用年限;采用连续浸提法对污泥农用后土壤中Zn、Cu、Ni、Cd和Pb的形态分布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主控因子。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经过10年的污泥连续施加,耕层(0~20 cm)土壤中Hg、Zn、Cu、Pb和Cd的含量与污泥施加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每年每公顷增施1 t污泥,这五种重金属的增加量分别为6.20、619、92.9、49.2和0.500μg?kg~(-1);而Ni、As和Cr的含量则无明显变化。按照农用泥质标准(CJ/T 309-2009),污泥施用量为7.5 t·ha~(-1)·year~(-1)的情况下,土壤中Hg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之前,污泥可以安全施用18年,对Zn来说为51年,对其他重金属来说,时间更长(Cu:112年;Cd:224年;Pb:902年)。因此,Hg是污泥农用的优先控制污染元素。污泥农用对小麦和玉米籽粒及秸秆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因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小麦籽粒中Zn和Ni的含量,玉米籽粒中Zn、Cu和Cr的含量,小麦秸秆中Zn、Cr和Ni的含量,玉米秸秆中Zn、Cu和As的含量随污泥施加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小麦秸秆中Cu的含量和玉米秸秆中Cr的含量则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其余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变化。虽然作物中有些重金属含量随污泥施加量及施加年限的增加出现积累现象,但其含量远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 2762-2005)规定的限值。因此,对于德州小麦和玉米来说,污泥连续农用10年不会造成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作物籽粒可以安全食用,作物秸秆可以用作秸秆还田和其他用途。通过对重金属在作物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Bioconcentration factor)的研究表明,重金属在小麦和玉米籽粒中的平均BCF均小于0.4,且具有相似的富集顺序(小麦籽粒:ZnCuCdHgNiCrPbAs;玉米籽粒:ZnCuCdHgCrNiPbAs);此外,小麦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高于玉米,因此,在进行污泥农用试验时,要更注意可能造成的小麦籽粒中的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连续浸提方法对污泥连续施用8年后石灰性土壤中重金属Zn、Cu、Ni、Cd和Pb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土壤中Zn、Ni、Cd和Pb主要为残渣态(61%~84%),其次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提取态,而Cu主要为EDTA提取态(42%);污泥农用提高了土壤中Zn、Cu和Cd的EDTA提取态、Zn和Cu的有机质结合态和Cd的残渣态比例,降低了Zn的残渣态、Zn和Cu的晶体铁铝氧化物结合态、Cu的醋酸-醋酸钠提取态和Cd的可交换态比例,而对土壤中Ni和Pb的形态分布无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土壤重金属总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重金属形态分布的主控因子。综上所述,本研究可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农用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及农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冬;董岳;黄瑛;张栋;姚一思;;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J];环境工程;2015年S1期

2 吴昊;;制药污泥好氧堆肥肥效评价[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年09期

3 张丽丽;李花粉;苏德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4 关东明;钟克师;彭先佳;;赤泥和污泥对土壤锌化学形态转化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3年01期

5 宋琳琳;铁梅;张朝红;惠秀娟;景逵;陈忠林;张莹;;施用污泥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10期

6 涂剑成;赵庆良;杨倩倩;;东北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7 李广涛;周光;王影影;刘长兵;;污泥农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四川环境;2011年05期

8 李琼;华珞;徐兴华;韦东普;马义兵;;城市污泥农用的环境效应及控制标准的发展现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2期

9 丁园;宗良纲;舒红英;刘崇波;;土壤铜镉的植物可利用性评估模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10 康少杰;刘善江;李文庆;孙昊;白杨;;污泥肥对油菜品质性状及其重金属累积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琼;城市污泥农用的可行性及风险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小庆;中国农业土壤中铜和镍的生态阈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3 郭平;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晓波;城市污水厂污泥堆肥施用及重金属形态与吸附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姚驯;镉在施用城市污泥的改良土壤和蚕豆中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刘丽莉;凹凸棒对污泥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及生态毒性的影响[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4 王淑雨;外源铜和铅在我国四种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5 曹春梅;重庆市城市污泥堆肥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2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42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7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