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两相法厌氧发酵产己酸及其微生物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21:18
【摘要】:利用厌氧菌群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己酸等中链脂肪酸,是一种非常有潜力、可持续利用的新型能源化和资源化回收技术。本文以果蔬废弃物为发酵底物,强化厌氧酸化相的水解转化效率;以酸化发酵液为产己酸相底物,外源添加乙醇为电子供体进行己酸发酵,并借助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探析了果蔬废弃物己酸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功能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此外,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以减轻发酵过程中己酸积累对微生物的潜在毒性,并通过优化洗脱条件实现了树脂高效再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己酸的合成效能。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果蔬废弃物厌氧发酵产酸相中,最佳pH=6,接种比为2:1时,能够实现废弃物高效水解转化。通过设置反应pH为4、5、6、7,进行厌氧产酸相条件优化。发酵类型受到pH影响,pH=4组为乙醇型发酵,pH=5、6、7三组均为丁酸型发酵;水解转化率在低pH条件下较低,随着pH升高水解转化速率得到提升。结合液相组分变化,选择pH=6为最佳条件。在接种比条件实验中,控制接种比(以TS计)为2:1、1:1、2:3,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接种比对于水解程度影响不大;但随着接种比的减小,酸化率出现降低,液相组份中丁酸比例增加,综合考虑残存碳水化合物等会对后续产己酸相产生不利影响,选择接种比2:1为最佳条件。2.合理控制醇酸比和pH对提高产己酸相的发酵效能非常关键。当醇酸比和pH控制为4:1和7.5时,己酸生成量可达14.9 g?L~(-1)。最佳乙醇投加量为18.2 g?L~(-1)(395.7m M),醇酸比4:1、pH 6.5时,己酸最高产量12.1 g?L~(-1)。在醇酸比≤4:1时,均出现了己酸产物累积,液相组份中丁酸均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乙酸可被充分利用。醇酸比=5:1时,高浓度的乙醇对微生物产生了明显的抑制,己酸发酵不能进行。因此选择醇酸比4:1作为最佳条件。选择pH 5.5、7.5、8.5、9.5作为pH优化条件,发现pH 7.5条件下的发酵性能最优,而低pH条件下丁酸明显积累,己酸少量合成;高pH条件下己酸合成几乎停滞。最优pH条件下的己酸生成量为14.9 g·L~(-1)。己酸菌(Clostridium kluyveri)指数增长期伴随着丁酸的生成,而己酸合成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因此发酵中后期保证足够的乙醇浓度是提高己酸产量的要素之一。此外,适当提高pH有助于减轻有机酸毒性,增加己酸菌生物量;但是碱性环境会严重抑制己酸菌的生长繁殖。通过分别对酸化相和产己酸相进行优化和调控,两相发酵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己酸合成效能。3.通过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在产己酸相中,门水平下,Firmicutes含量最为丰富;适量乙醇的添加促进了己酸的生成,这可能是因为乙醇能够作为碳源、能源及还原当量参与反应。Sporanaerobacter spp.、Clostridium kluyveri DSM 555、Enterococcus asini ATCC700915和Eubacterium spp.这4种微生物与己酸产生以及乙醇利用过程关系密切。乙醇浓度对产己酸菌群的丰度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己酸对体系中微生物的反馈抑制也是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4.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以减轻发酵过程中己酸积累对微生物的潜在毒性。通过对比5种树脂的静态吸附容量和洗脱率,筛选出最适合碳链延伸过程中己酸吸附转移的离子交换树脂D201。D201的活性离子,在30℃、中性条件下能够与溶液中的酸根离子(如:CH_3(CH_2)_4COO~-)进行交换,从而将发酵液中的己酸进行有效提取。D201树脂对己酸吸附量较大,对其他羧酸和醇类物质吸附量小。在洗脱液浓度为1mol·L~(-1)、解吸温度为30℃时,对树脂洗脱效率高。树脂多次吸附稳定性实验表明树脂吸附己酸效率高,抗有机污染和抗酸性能力强,循环使用周期好。5.对最优pH和乙醇投加量的碳链延伸过程,使用D201树脂进行离子交换,能够有效缓解己酸对微生物的毒性,反应过程中最高己酸产量为17.31 g·L~(-1),最高产率为2.02g·(L·d)~(-1),己酸累积产量为29.09 g·L~(-1)。确保反应体系内足够的电子供体和碳源,并且不断进行离子交换,能够保证碳链延伸过程的稳定进行。因此,通过厌氧两相发酵工艺,能够实现己酸的高效合成。
【图文】:

维恩图,醇酸比,样本


0 20 30 40 500 10 20 01x1072x1073x107时时间(d)rlostCidiumkuylevir量数图 3-7 不同 pH 条件下 Clostridium kluyveri 数量的动态变化g. 3-7 Variations of Clostridium kluyveri quantity under different性分析下第 70d 时 0:1、2:1、4:1、5:1 组体系污泥,分别图对醇酸比条件下 0:1、2:1、4:1、5:1 组微生物运算观的表现环境样本的 OTU 数目组成相似程度及各组似水平为 97%的 OTU 样本表。

己酸,微生物,厌氧发酵,丙酸


第三章 厌氧发酵产己酸条件及其微生物学研究了高乙醇添加组中后期乙酸生成的原因[58]。Syntrophomonadaceae srus spp.、Aminobacterium spp.这 3 种微生物在 0:1 中占比较大,与,同时与丙酸呈正相关,这些微生物在其他 3 组中含量较少,,表明免单相发酵存在的反应问题,乙醇的添加对己酸的合成有至关重要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5;X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泽明;梁杰;蒲维;张强;李昌伟;张权笠;;D201树脂吸附铁离子后洗脱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5年07期

2 胡靖;邱树毅;吴海;胥思霞;王晓丹;;离子交换法吸附分离黄水中的有机酸[J];酿酒科技;2012年05期

3 郑明月;郑明霞;王凯军;李超;;温度、pH和负荷对果蔬垃圾厌氧酸化途径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2年04期

4 宋丽;朱保宁;庞云芝;王奎升;刘研萍;袁海荣;李秀金;;厌氧污泥接种量对蔬菜残渣酸化影响试验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1年01期

5 刘广民;董永亮;薛建良;肖宇芳;尹莉莉;;果蔬废弃物厌氧消化特征及固体减量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6 邓名荣;郭俊;朱红惠;;微生物催化生产丁酸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年03期

7 郝廷;李强;王鹏;王云山;马润宇;苏志国;;离子交换法吸附分离发酵液中的丙酸[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史文玉;路福平;李涛;田琳;李斌;杜连祥;;离子交换法解除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中丁酸抑制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年06期

9 何品晶;潘修疆;吕凡;邵立明;;pH值对有机垃圾厌氧水解和酸化速率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01期

10 付胜涛,于水利;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水果蔬菜废弃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沼气;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振兴;厌氧菌群发酵制氢的定向强化及其机制解析[D];江南大学;2013年

2 许科伟;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夏挺;高固浓度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酸特性及其对产沼气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2 于洋;新疆北疆地区发酵乳制品中Enterococcus spp.的种群分布及遗传差异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贺乐;油藻培养液中抑制物的鉴定及去除工艺[D];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玉静;餐厨垃圾厌氧水解产挥发性脂肪酸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5 杨芳芳;D20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浓海水中溴的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冯小琼;苹果渣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汪兵;燃料乙醇离子交换树脂法脱酸工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2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42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1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