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农村混合废物干式厌氧发酵工艺优化及沼渣的综合利用

发布时间:2020-04-27 23:44
【摘要】:干式厌氧消化技术是指在固含率高于15%的条件下,利用专性厌氧菌群或兼性厌氧菌群分解各种有机质,产生沼气的生物处理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湿式厌氧发酵,这种方法耗能小、容积产气率高、二次污染小,逐渐成为有机废物处理的新趋势,但也存在需求接种量大、反应时间长、系统易出现酸中毒等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秸秆产生量大,干式厌氧发酵系统不稳定等问题,以农村多元废物(秸秆、畜禽粪便、厨余垃圾)为原料,开展了干式厌氧发酵的工艺优化及发酵残留物沼渣综合利用的研究:(1)以小麦秸秆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酸、碱、尿素、沼液以及秸秆发酵菌剂对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秸秆做扫描电镜并进行干式厌氧发酵,探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小麦秸秆结构与产气性能的影响。分析扫描电镜结果可知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小麦秸秆的稳定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碱液水解处理的破坏最为明显,生物预处理造成的破坏显著低于化学预处理。发酵结果表明2.0%碱液水解与0.5%尿素氨化预处理最优,其TS产气率为210.59 mL/g、195.73 mL/g,容积产气率达到了1.35 m3/m3·d、1.20 m3/m3·d。(2)以小麦秸秆为主要原料,与猪粪、厨余垃圾混合干式厌氧发酵,研究不同接种污泥量对发酵的影响。实验设置六个不同接种比处理组(10%、20%、30%、40%、50%、60%),结果表明除10%接种比处理组,其他处理均能实现正常启动。实验初期,各组pH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后期都恢复至正常范围,系统表现出了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综合比较TS产气率、容积产气率、甲烷产量和COD削减率以及应用成本等指标,40%接种量为最优条件,其VS产气率为290.30 mL/g·VS,容积产气率可达1.39 m3/m3·d。(3)以小麦秸秆、猪粪、厨余垃圾为原料,搭建可进行渗滤液回流的干式厌氧发酵系统。研究表明添加Fe、Co、Ni三种微量元素能够提高干式厌氧发酵系统的产气量与系统稳定性。同时采用高通量等测序方法对不同发酵过程中的产甲烷菌进行了检测,分析了产甲烷菌群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各群落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能够提高系统中产甲烷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度,并提高甲烷八叠球菌在产甲烷菌中的比例。(4)考虑到冬季北方气候寒冷,而绿色屋顶植物普遍管理粗放,选择在冬季北方室外进行沼渣培育佛甲草实验,以期实现沼渣的资源化利用。实验表明向土壤中添加沼渣不仅实现了沼渣的无害化消纳,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佛甲草的生长情况,其中包括增加株高与覆盖率,提高分蘖能力与叶绿素总量等。综合分析认为沼渣:砂质壤土=3:5的基质培育出的佛甲草综合品质最优。
【图文】:

厌氧,世代周期,厌氧消化过程,微量气体


(50-70%)、CO2(30-50%)以及其他微量气体(NH3、H2S、H2和 O2等)组成。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各类微生物“各司其职又相互影响”,形成复杂多级的生态系统,且不同微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及自身代谢世代周期也各有所不同。目前被业内学者普遍接受的是 Zeikus 于 1929 年提出的厌氧四阶段理论,即水解、发酵、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四个阶段(如图 1-1)。

基本类型,有机物,挥发性有机酸,甲烷


因此在厌氧发酵的实际应用中,应该将反应器的 pH 值控制在 6.5-7.8,最佳的 pH 环境应该为 6.8-7.2 左右[16]。(5)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是厌氧发酵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与预警因子。挥发性有机酸产生于酸化过程中,其中乙酸可以直接被甲烷八叠球菌、甲烷囊菌等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利用。也可以被分解为 H2和 CO2供甲烷杆菌、甲烷鬃菌等氢型产甲烷菌利用产生甲烷。而丙酸、丁酸、异丁酸等小分子有机酸则需要先被产氢产乙酸菌降解为乙酸,,才能参与产甲烷过程。根据末端发酵产物的不同,一般将有机物产酸主要分为丙酸型发酵、丁酸型发酵、乙醇型发酵和混合酸型发酵,其基本过程见图 1-2。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5;S21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教宁;李永平;张晓晨;;不同进料量对农业废弃物半连续厌氧发酵产气性能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2 杜越;刘建禹;王尚坤;朱坤展;贺佳贝;;厌氧发酵反应器内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农机化研究;2017年04期

3 刘伟;王玉鹏;秦国辉;周闯;王欣;徐晓秋;罗向东;刘旭丹;岳欢;;我国近年来对秸秆厌氧发酵控制技术的学术研究情况[J];黑龙江科学;2017年06期

4 付尹宣;桂双林;廖梦垠;江成;夏嵩;;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进展[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6年01期

5 朱洪艳;王粟;裴占江;高亚冰;王向鹤;燕红;刘杰;;餐厨垃圾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20期

6 陈建勇;谢育红;郑育毅;刘常青;;厌氧发酵制氢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年03期

7 付钟;;国外生活垃圾厌氧发酵技术的工程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2008年04期

8 肖鸿;彭宏;;城市生活有机垃圾湿式动态厌氧发酵工艺[J];环境工程;2007年04期

9 刘声远;陈祖洁;曹淡君;;牛粪中温厌氧发酵制沼气[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S1期

10 凌代文;王大耜;;猪粪和玉米秸厌氧发酵两株主要产甲烷杆菌的鉴定[J];中国沼气;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山月;郝炯驹;王少鹏;李鹏飞;高赞;苏煌;焦有宙;李刚;贺超;;中温厌氧发酵过程中料液流变特性研究[A];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热物理测量技术[C];2015年

2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郑斌国;方彩霞;;篁竹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结构变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唐蓉;;烟草废弃物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中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5 刘丹;李文哲;;两相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常志州;叶小梅;吴华山;付广青;靳红梅;郭德杰;陈广银;杜静;马艳;;猪、牛粪厌氧发酵及沼液贮存中氮、磷形态及固、液相分布变化[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伟伟;马欢;王继先;朱德泉;夏萍;;常温干式厌氧发酵水稻秸秆产沼气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孙堂磊;荆艳艳;胡建军;史增胜;于秀男;张全国;;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氢酶解工艺优化[A];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热物理测量技术[C];2015年

9 靳红梅;常志州;叶小梅;;猪粪厌氧发酵后砷的形态转化特征[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王赛月;牛明芬;庞小平;;生物菌剂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云芬;滇池水葫芦有了新用途[N];云南日报;2009年

2 记者 呼跃军;规模化沼气高效利用工程启动[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记者 胡左;我首条垃圾联合厌氧发酵生产线运行[N];科技日报;2009年

4 张仲安;厌氧发酵饲料猪爱吃[N];云南科技报;2007年

5 晓松;怎样提高猪厌氧发酵饲料的适口性[N];新疆科技报(汉);2005年

6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一站 两区 三基地[N];科技日报;2015年

7 平卫东;南丰生猪污物“厌氧发酵”环保又经济[N];抚州日报;2008年

8 张继东;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东胜区实现工厂化生产[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9 钱伯章;秸秆厌氧发酵制氢产气量提高[N];中国化工报;2009年

10 尚东 编译;厌氧发酵:城市垃圾处理新方法[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凯煜;养殖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反硝化功能基因变化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张然然;重金属铜和锌对厌氧发酵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影响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张鑫;抗生素对牛粪厌氧发酵功能微生物及抗性基因影响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杨福利;秸秆解聚废水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发酵特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5 毛春兰;小麦秸秆与猪粪混合物料厌氧发酵特征及微生物调控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6 张彤;温度和pH值调控对厌氧发酵产甲烷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7 陈彬;流域水葫芦控制与利用生态工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翟宁宁;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稳定性及高效产气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董晓莹;蔬菜废弃物两相厌氧发酵工艺产沼气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10 杨天学;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转化机理及微生物演替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梦一;不同原料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特性[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杨胜明;厌氧发酵装置内多相流数值模拟及能耗预测[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许相;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浮渣层及产气特性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4 王武娟;羊粪与南方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条件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5 周阳思雨;重金属形态在生物质厌氧发酵体系中分布与转化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6 刘春软;厌氧发酵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猪粪产气特性以及重金属钝化效果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7 李娜;农村混合废物干式厌氧发酵工艺优化及沼渣的综合利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8 刘家瑶;煤气化渣对厌氧发酵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9 李琦;污泥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腐殖酸的转化规律及其对产甲烷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10 王玲;土霉素对鸡粪厌氧发酵特性以及抗性基因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42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42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0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