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沉淀物中多环芳烃的垂直变化规律
【图文】: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部分1 样品采集本研究中,柱状沉积物的具体位置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沉积柱的采集是利用一塞式柱状沉积物采样器。湖泊采样点的具体分布、采集沉积柱长度、样品采集时间与点编号等采样信息如表 2.1 和图 2.1 所示。采集的沉积柱现场切为厚度 1cm 的薄片,完成后得到的样品迅速带回实验室中并在-20℃冰箱中保存。表 2.1 采样信息Table 2.1 Sampling information湖泊名 采样点经纬度 沉积柱长度 采集时间龙感湖 E116°20.82′/N30°11.69′ 37cm 2016 年 11 月大官湖 E116°18.13′/N29°57.93′ 37cm 2016 年 11 月东巢湖 E117°47.05′/N31°35.35′ 24cm 2016 年 11 月西巢湖 E117°27.35′/N31°38.70′ 24cm 2016 年 11 月
图 2.2 实验流程Fig2.2 Experimental flow chart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抽提、抽提液的浓缩、样品净化、样品的浓缩和定容等过程。抽提:样品用抽提过的滤纸包裹,放入干净的抽提器中;量取 100 mL 体积比为 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剂倒入干净的 150 mL 平底烧瓶中;打入定量的多环芳烃的五代多环芳烃作为回收率指示物;将平底烧瓶放入水浴锅中,连接上抽提器,接口处用膜密封同时注意抽提器的稳定性,防止倒下;打开循环冷凝机,调节水温为 25-28 ℃开水浴锅设置水温;确保溶剂能稳定地冷凝和回流后连续抽提 48 h。抽提液的浓缩:抽提 48 h 后取下抽提器和平底烧瓶,将抽提液转移至鸡心瓶中,并旋转蒸发仪,保证样品能浸入到水浴锅中,操作时要注意用手托住烧瓶和转接头防止;打开循环冷凝机与真空泵,通过指示针与尾部的螺帽观察和调节体系内压强;开启蒸发仪,使其旋转,使溶剂蒸发并回流至废液瓶中;样品浓缩至 1 mL 左右后加入 L 正己烷交换溶剂;重复上面步骤,使样品体积始终保持 1 mL 左右。样品的浓缩和定容:使用旋转蒸发仪将鸡心瓶在中样品体积浓缩至 1mL 左右,加0mL 正己烷交换溶剂于鸡心瓶,继续旋转蒸发浓缩至 1 mL 左右,,之后用胶头滴管将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沁芸;;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与净化方法研究现状[J];农业与技术;2019年09期
2 吴达峰;吴穗生;杨梅;;消费品中多环芳烃来源概述[J];化纤与纺织技术;2017年04期
3 赵铭珊;于雅东;李世刚;黄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土壤中16组分多环芳烃[J];化工设计通讯;2017年12期
4 刘忠岩;;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6年03期
5 ;中国年燃煤会释放5亿t多环芳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年02期
6 周真;杨旭;金龙;陈鑫;;支持向量机对多环芳烃毒性的定量构效预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年04期
7 张清智;刘雪姣;郭鹤莹;刘爱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炭黑中的多环芳烃[J];橡胶工业;2017年11期
8 应月;何苏;顾艳;;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J];食品界;2019年02期
9 潘楠;;索氏提取法提取大气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J];城市地理;2017年10期
10 周五端;陶文成;康娇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橡胶制品中多环芳烃(蒽)含量不确定度评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钊;赵香爱;金香子;Han Yeong Kaw;李东浩;;油松针叶中多环芳烃与空气质量的相关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7暨第十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金梦;黎玉清;贺德春;赵波;;二手烟暴露对儿童多环芳烃内暴露的影响[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7年
3 贾军元;姜月华;周迅;周权平;;江苏省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晓洁;饶竹;张晶;战楠;郭晓辰;杨志鹏;;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中24新型多环芳烃及其母体[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5年
5 秦宁;朱樱;徐福留;;白洋淀大气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与沉降通量[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陶澍;;从多环芳烃的排放、迁移与暴露说起[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9: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C];2007年
7 程柱;董洁;焦海丽;李凡;;西部煤热解过程中多环芳烃生成规律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胡健;张国平;刘
本文编号:2644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4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