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壳聚糖基土壤重金属螯合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20:13
【摘要】:壳聚糖(CS)是一种无毒、易降解的天然多糖;结构中富含氨基和羟基,使得壳聚糖具有一定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同时又能够发生酯化、酰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为引入对重金属离子具有更强螯合能力的功能基团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制备了四种改性壳聚糖产物,对铅镉污染土壤进行洗脱、固化修复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壳聚糖改性淋洗剂洗脱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研究用亚磷酸和甲醛对壳聚糖进行膦甲基化改性,得到中性可溶的壳聚糖改性物NMPCS,运用FTIR、XPS、SEM、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结构和形貌。土壤洗脱实验表明,NMPCS加入后,土壤中可交换态铅镉含量显著增加,铅镉的去除率分别为7.22%和24.75%,说明NMPCS有助于土壤中金属难溶解态部分向可溶态转变。螯合机理研究发现,NMPCS主要是通过N、P、O原子对铅镉进行螯合。(2)壳聚糖改性吸附剂固化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研究利用膦甲基化、曼尼希反应和酯化反应,制备得壳聚糖磷酸化、胺化和巯基化产物MPCS、TACS和TGACS;结构和形貌表征说明改性成功。土壤固化实验表明:MPCS、TACS和TGACS对土壤重金属铅镉的固化效果均优于壳聚糖,对铅的固化率分别为:62.48%、66.10%、69.06%,对镉分别为:68.63%、73.11%、79.08%;固化速度也较快,基本上在7天达到平衡。(3)MPCS对Pb~(2+)、Cd~(2+)的吸附性能研究吸附实验表明:MPCS对Pb~(2+)、Cd~(2+)最大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88.68 mg·g~(-1)、105.26mg·g~(-1),吸附性能优于CS;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也都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MPCS对重金属Pb~(2+)、Cd~(2+)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通过-NH以及-P-OH对Cd~(2+)进行螯合作用,通过-P-OH对Pb~(2+)进行螯合作用。
【图文】:

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吸收峰,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 2019 届硕士学位论文分析对比PCS 的红外光谱如图 3-2 所示。壳聚糖中 3445 cm-动吸收峰与 N-H 伸缩振动吸收峰的重叠峰。在 NM比,3445 cm-1处的峰位移到 3432 cm-1,且变得尖锐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发生了位移,,位移到 1635 发生了反应;P=O 伸缩振动吸收峰在 1300-1140 cm,而且在 1063 cm-1、896 cm-1出现了新的 P-OH 的伸吸收峰,说明氨基被成功膦酸化[108,111,112]。

扫描电镜照片,扫描电镜照片,膦酸,扫描电镜分析


而且在 1063 cm-1、896 cm-1出现了新的 P-OH 的伸缩振动吸收及弯曲振动吸收峰,说明氨基被成功膦酸化[108,111,112]。图 3-2 CS 以及 NMPCS 红外光谱Figure 3-2 Infrared spectra of CS and NMPCS.1.3 扫描电镜分析ab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3;TQ42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泽浩;黄子东;李杰龙;罗青;魏亮新;;不锈钢食具浸泡茶水时的重金属迁移量情况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年11期

2 李建新,严建华,池涌,张若冰,倪明江,岑可法;垃圾焚烧氯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3 潘兆国;朱政嘉;高兴斋;王凯;;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的参数识别[J];世界地质;1987年03期

4 H.A.Elliott;郑春荣;;土壤对重金属的竞争吸附[J];土壤学进展;1988年06期

5 蔡芝廷;;南海北部沿海底质重金属与介质要素的回归分析[J];上饶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6 冯元章;东河(成县段)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的初步研究[J];环境化学;1989年02期

7 何用,李义天;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8 钟文健;李冕锐;吴婉君;区振源;蔡潼玲;;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在不同浓度含氯模拟物中重金属迁移行为研究[J];广东化工;2019年13期

9 曹晓非;徐觉慧;李和平;刘静;;氯分种类对垃圾焚烧过程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2014年02期

10 姚保垒;窦明;梁永会;吕小凡;;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分相模型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幸娅;王艳;刘羽;石妍妍;;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及应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李天元;袁旭音;赵学强;廖启林;周玲;;苏南典型污染区土壤重金属迁移与风险评估[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高红莉;李洪涛;张硌;;沼肥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范聪;郭楚玲;党志;;多金属矿区施氏矿物相转化过程耦合重金属再分配的机制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5 袁永强;项萌;刘丛强;;废弃冶炼厂附近土壤-蔬菜系统中的重金属迁移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孟庆强;黄国锋;吴启堂;徐照丽;;土壤中重金属迁移到水体的机理及预测研究[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7 施雯;李非里;张高翔;阙维艳;邵鲁泽;;溶解性有机质促进藻类富集重金属的机制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8 吴耀国;惠林;;溶解性有机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性影响的化学机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幸娅;王艳;刘羽;石妍妍;;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及应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郭珊珊;董霁红;巫长悦;许哲;;基于光谱特征的矿区土壤重金属迁移与修复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沛国 胡业明;扎根于自己深爱的土地[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2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不锈钢,这么挑来这么用[N];中国妇女报;2016年

3 记者 韩勉;藏大11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西藏日报(汉);2012年

4 本报记者 蔡美萍;装可乐、泡绿茶皆不可取[N];中国质量报;2016年

5 实习记者 王洋;手机 没那么“毒”![N];消费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_g;汾河干流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2 商书波;包气带中的土壤可移动胶体及对重金属迁移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汤波;陕南金属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4 杨金香;木本植物修复煤矿复垦区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5 宋凤敏;陕西典型铁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迁移及其修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董隽;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特性及全过程多目标评价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杨清雷;填埋场衬里中重金属迁移与腾发封顶层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董占华;陶瓷食品包装材料中重金属有害物的迁移试验与理论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9 王图锦;三峡库区消落带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胡少平;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分子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璐;重金属Pb~(2+)在砂土中的迁移及吸附特性[D];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

2 罗珊;壳聚糖基土壤重金属螯合剂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9年

3 秦鹏;生物质炭对不同土壤中PAEs—重金属吸附/解吸及其迁移行为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4 王菲菲;超声溶胞-MFC去除活性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5 蔡文昌;腐殖质对污染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6 吴振东;O_2/CO_2气氛下城市固体废弃物燃烧重金属迁移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张伟;城市污泥气化及重金属迁移转化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8 武柯宏;基于MIKE21模型的水库重金属迁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8年

9 温焕君;重金属Cd在层状土壤中的运移特征及数值模拟[D];青岛大学;2018年

10 于艳坤;不锈钢与PTFE不粘锅腐蚀磨损性能及重金属迁移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8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48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6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