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太原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氮污染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5:54
【摘要】:近年来灰霾日益严重,其中大气细颗粒物(PM_(2.5))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水溶性有机氮(water-soluble organic nitrogen,WSON)作为PM_(2.5)中的重要组分之一,对大气氮循环、二次气溶胶的理化性质以及人体的健康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太原作为典型的北方工业城市,灰霾污染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通过对太原市PM_(2.5)中WSON的总量特征的研究,研究其浓度水平与来源解析,为相关部门的防治灰霾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中流量大气PM_(2.5)采样器,于2016年12月、2017年4月、7月、10月在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五楼楼顶采集大气PM_(2.5)样品。通过有机碳/总氮分析仪、离子色谱测定样品的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水溶性无机离子以及水溶性总氮(water-soluble total nitrogen,WSTN)的含量,计算得到WSON的浓度。进而研究WSON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浓度水平,最后用PCA/APC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bsolutel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模型对其进行来源解析,分析WSON的来源及贡献。研究表明:(1)太原市四季WSON浓度有显著差异,春夏秋冬平均浓度分别为0.90±0.27μg·m~(-3)、2.49±4.80μg·m~(-3)、2.84±0.83μg·m~(-3)、7.67±7.13μg·m~(-3),冬季WSON平均浓度最高。冬季与夏季WSON占WSTN较高,秋季次之,春季贡献率最低。平均WSON对WSTN的贡献为30%。(2)WSON与N/C夏季的相关性最高(R~2=0.65),表明夏季WSON的来源较单一,而其他三季来源较多。气象条件也会影响WSON浓度,研究发现风速偏低、相对湿度较高时,WSON浓度较高。(3)PCA/APCS模型对WSON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太原春季燃煤源与汽车尾气源的混合源对WSON贡献率最大,达到了76%;夏季WSON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排放/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混合源,建筑扬尘及工业燃烧源,其贡献率分别为44.8%,13.7%,10.2%;秋季WSON的污染源除燃煤燃烧和汽车尾气混合源(40.6%)占主要部分外,建筑扬尘(4.9%)及生物质燃烧源(0.04%)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冬季PM_(2.5)中WSON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燃烧、生物质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的混合源,烹饪及建筑扬尘,其贡献率分别为21.4%,1.7%,1.3%。
【图文】:

山西大学,太原市,采样器,时间点


.1H-150D 中流量大气 PM2.5采样器 图 2.2 FY-DQ101 中流量大气 PM2.5采2.1Medium flow atmospheric sampler Fig.2.2 Medium flow atmospheric sam样地点与时间点在太原市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楼顶(25m,37.79 N,112.5

山西大学,太原市,采样器,时间点


.1H-150D 中流量大气 PM2.5采样器 图 2.2 FY-DQ101 中流量大气 PM2.5采2.1Medium flow atmospheric sampler Fig.2.2 Medium flow atmospheric sam样地点与时间点在太原市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楼顶(25m,,37.79 N,112.5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爱华;;浅论农业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J];农家参谋;2017年06期

2 陈愫惋;;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农业;2015年15期

3 郑声滔;翁碧英;;微生物与土壤碳素关系之探析[J];西藏农业科技;1987年02期

4 C.Gianello;J.M.Bremner;胡全才;焦晓燕;;测定土壤潜在有效有机氮的简单化学方法[J];土壤学进展;1988年05期

5 Kazuyuki.Inubushi;王平;;一种定量测定水稻土中可分解有机质的新方法[J];土壤学进展;1988年02期

6 宋琦;我国几种土壤的有机氮组成和性质的研究[J];土壤学报;1988年01期

7 张宏威;康凌云;梁斌;陈清;李俊良;严正娟;;长期大量施肥增加设施菜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淋溶风险[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21期

8 尹升华;卜崇兴;朱月林;;不同种类的有机氮肥对短季节黄瓜生长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3期

9 甄伟玲,王文,周元圣;生物有机氮磷肥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J];北方园艺;1996年02期

10 ;生物有机氮磷复混肥研制成功[J];小氮肥;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体达;宋世威;唐东梅;Roberts P.;Jones D.L.;黄丹枫;;上海郊区不同园艺生产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及特性[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军;钱飞跃;徐凤;王英;;有机氮能量肥料在西红柿上应用试验总结[A];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2016年

3 张翰林;何七勇;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王金庆;袁大伟;吕卫光;顾晓君;;施肥对水稻土壤中溶解性有机氮空间分布的影响[A];2014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陈秀兰;张熙颖;赵国琰;解彬彬;张玉忠;周百成;;深海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多样性、有机氮的降解过程、生态适应及遗传学基础[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5 刘苑秋;于爱水;郭晓敏;张文元;;施肥处理对毛竹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葛体达;宋世威;丁明;黄丹枫;;园艺作物生产系统中可溶性有机氮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蔡玉婷;;福建主要港湾悬浮有机碳、悬浮有机氮的动态变化[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石永刚;王苏宁;;新型有机氮杂硼烷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9 卢宁;刘茵;;长江河口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C];2013年

10 丁咸庆;彭佩钦;陈珊;侯红波;仇银燕;;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氮特征及其生态意义[A];土壤科学与生态文明(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屈广臣 徐永升;国内首条生态有机氮肥生产线在赤峰投产[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杨淑娟;国内首条生态有机氮肥生产线建成[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蔡忠仁;我国ADC发泡剂行业污染严重[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郑昭;有效防治ADC发泡剂造成的污染[N];福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满兴;可溶性有机氮、碳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降解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翰林;黄浦江上游地区稻田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碳的环境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石金辉;中国近海大气沉降中氮组分的分布特征及对春季水华事件的影响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郭新春;亚热带不同类型林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其营养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5 王小丽;小白菜对甘氨酸态氮的吸收代谢及生理响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张玉树;农业管理方式对亚热带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胡晓航;土壤供氮特征与甜菜(Beta vulgaris L.)碳代谢关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8 傅民杰;东北典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氮素转化释放过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罗莎莎;旱地高产高效玉米栽培体系土壤碳氮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李鑫;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氮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玲珑;洱海沉积物—水界面和颗粒物—水界面溶解性有机氮特征[D];云南大学;2018年

2 宋晟宇;太原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氮污染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3 林炜;有机氮在厌氧及好氧生化条件下氨化效果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4 李奕;稻田土壤结构与有机氮矿化的关系[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5 赵成;源水中氮的形态分布及溶解性有机氮的吸附与过滤去除特性[D];暨南大学;2017年

6 侯苗苗;有机氮替代比例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以及氮磷效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7 王薇;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动态及其迁移规律[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8 杨绒;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克鹏;长期施肥对河西灌漠土有机氮组分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10 贾凡凹;有机氮工业污水缺氧/两级好氧处理系统特征及吹脱除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4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54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