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铀尾矿地域中耐铀优势菌分离及功能蛋白作用解析

发布时间:2020-05-09 03:08
【摘要】:铀矿冶生产中产生的具有放射毒性和化学毒性的含铀废水,对环境、生态和人体产生潜在的威胁。微生物技术因其高效、廉价的优势,成为含铀废水净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从我国南方某铀尾矿地域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耐铀土著菌,进行进一步纯化、培育与鉴定。在最适环境下提取除铀前后土著菌蛋白质,分别测定总蛋白含量以及磷酸酶活性,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仪器分析土著菌除铀机理。试验结果如下:将铀尾矿土壤中分离的5株优势细菌编号为A、B、C、D和E。在温度为30℃、pH为7.0的条件下,五种优势菌24h内对低浓度铀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其中A和B对不同初始浓度的铀(VI)的去除率在8h内在90%以上。生理生化试验表明,五种细菌均为好氧菌,其中A细菌能在葡萄糖和乳酸钠中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30℃,pH为6.0;B细菌能在葡萄糖中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30℃,pH为7.0;C、D和E细菌均能在葡萄糖中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30-37℃,pH为7.0-8.0。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得出,A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B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johnsonii),C、D和E细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cedrina)。选取除铀效果较好的A(克雷伯氏菌)和B(不动杆菌)进行蛋白试验。结果表明,A(克雷伯氏菌)的总蛋白含量从除铀前的54.50μg/mL降为42.81μg/mL,磷酸酶活性由除铀前的18.59 U/L提高到27.72 U/L,FTIR、SEM-EDS和XRD分析表明细菌的羧基、羟基、磷酸基团和氨基等官能团参与铀的去除,且铀的沉淀附着在细菌表面,沉淀物中含有铀酰磷化氢水合物[UO_2(H_2PO_2)_2·H_2O]和铀酰磷酸水合物[(UO_2)_3(PO_4)_2·4H_2O];B(不动杆菌)的总蛋白含量从除铀前的50.26μg/mL降为40.01μg/mL,磷酸酶活性由除铀前的18.59 U/L提高到27.72 U/L,FTIR、SEM-EDS和XRD分析表明蛋白质的酰胺基、羟基、羧基和磷酸基团等官能基团参与铀的反应,细菌表面附着有铀的沉淀物,且沉淀含有铀酰磷酸水合物[-(UO_2)_2(PO_4)_2·4H_2O]和磷酸铀酰[UO_2(PO_3)_2]。
【图文】:

铀尾矿地域中耐铀优势菌分离及功能蛋白作用解析


研究技术路线

铀尾矿地域中耐铀优势菌分离及功能蛋白作用解析


五种细菌A、B、C、D和E的菌落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53;X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杰;董发勤;代群威;刘明学;聂小琴;张东;马佳林;周娴;;耐辐射奇球菌对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行为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04期

2 谭文发;吕俊文;唐东山;;生物技术处理含铀废水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5年03期

3 马佳林;聂小琴;董发勤;代群威;张东;杨杰;周娴;黄荣;龚俊源;龚运军;;三种微生物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3期

4 黄荣;聂小琴;董发勤;张东;亢武;杨杰;马佳林;周娴;龚运军;龚俊源;;枯草芽孢杆菌与水体中U(Ⅵ)的作用机制[J];化工学报;2015年02期

5 王永华;谢水波;刘金香;马华龙;凌辉;吴宇琦;;奥奈达希瓦氏菌MR-1还原U(VI)的特性及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11期

6 何颖;沈先荣;刘琼;蒋定文;王庆蓉;侯登勇;陈伟;刘玉明;李珂娴;;微生物与铀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前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10期

7 谢水波;马华龙;唐振平;凌辉;曾涛涛;陈胜;王劲松;;微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颗粒污泥处理废水中铀(Ⅵ)的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5年01期

8 唐振平;周帅;王文涛;谢水波;高媛媛;马华龙;;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选择性去除U(Ⅵ)的性能[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04期

9 邓钦文;王永东;吕俊文;易敏涛;;大肠杆菌JM109对废水中铀(Ⅵ)的吸附实验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王建龙;刘海洋;;放射性废水的膜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兆贤;程扬健;陈志;潘丹梅;黄志鹏;关雄;林璋;;新疆十红滩铀矿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志;芽胞杆菌修复铅、铀和亚甲基蓝污染的相关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房琳;砂岩型铀矿不同矿带中可培养硫酸盐还原菌类群及其分布[D];西北大学;2012年

2 范婷;包气带土壤中几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去除铀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3 李春阳;十红滩与柴达木不同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5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55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3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