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双酚A及其替代物的内分泌干扰与代谢扰动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9:49
【摘要】:目前,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人类正频繁受到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的暴露威胁。因此,双酚A(Bisphenol A,BPA)等毒性效应明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EDCs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管控或禁用。随着BPA的禁用,诸如双酚AF(Bisphenol AF,BPAF)、双酚F(Bisphenol F,BPF)和双酚S(Bisphenol S,BPS)等双酚类似物大量涌入市场。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与BPA结构相似的替代物也同样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因此,为了更加高效地进行EDCs的筛选,以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替代物,必须开发和建立更全面、更深入的毒性评价方法。本论文以BPA及其典型替代物BPAF、BPF和BPS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以H295R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UPLC-MS/MS技术评价了双酚A及其典型替代物对激素合成与分泌水平的干扰效应,建立了同时测定多种激素的检测方法,为寻找更安全的双酚A替代物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以代谢敏感的HepG2细胞为体外模型,结合~1H-NMR和PCR Array两种高通量技术探究了双酚A及其替代物的代谢扰动效应和可能的代谢调控机制,弥补了BPA及其替代物在代谢组学研究上的空白,利用细胞实验与非靶标的代谢组学技术进行毒性靶点的初筛也为化合物及其替代物的毒性评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采用UPLC-MS/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9种类固醇激素的方法,并以H295R细胞为模型,研究BPA、BPAF、BPF和BPS暴露对胞外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以评价BPA及其替代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UPLC-MS/MS同时测定9种类固醇激素方法的专属性、精确度和准确度良好,各目标激素在线性范围内均线性良好(r~20.99),且检测限和定量限均?1 ng/mL(孕酮、雄烯二酮和睾酮的定量限?0.05 ng/mL),基质效应在83.87~119.46%之间,回收率均在80.03~113.32%范围内。此外,对H295R细胞胞外类固醇激素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BPA与BPF对孕酮、17α-羟基孕酮、雄烯二酮、睾酮和17β-雌二醇的干扰能力均相近,且对孕酮、17α-羟基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干扰能力强于BPAF和BPS。此外,4种BPs在10~-66 M浓度下均能显著下调雄烯二酮和睾酮水平并显著上调17β-雌二醇水平,即均有雌激素激动作用和雄激素抑制作用。通过比较各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浓度,发现BPA及其三种典型替代物的激素干扰能力由强到弱为:BPA、BPFBPSBPAF。(2)采用~1H-NMR和PCR Array技术研究BPA、BPAF、BPF和BPS暴露对HepG2细胞胞外代谢产物和胞内相关代谢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从基因和代谢层面系统探究BPA及其替代物对人体健康的可能风险和毒作用分子机制。结果表明:BPA及其替代物能对7~15种代谢产物产生干扰,包括丙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等氨基酸,乙酸、乳酸、丙酮酸等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体或终产物。此外,这些差异性代谢产物与3~8条代谢通路的扰动相关,其中包括丙酮酸代谢和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等常见的代谢通路。通过比较差异性代谢产物和受扰动代谢通路的数量,发现BPA及其三种典型替代物的代谢扰动能力由强到弱为:BPFBPABPAFBPS。通过糖代谢PCR Array分析发现,BPAF能通过上调丙酮酸激酶相关基因(PKLR)的表达水平以干扰糖代谢过程,而BPA、BPF和BPS能通过下调葡萄糖激酶相关基因(GCK)的表达水平以抑制葡萄糖感应功能发挥作用。综上,结合代谢组学和PCR Array技术探究潜在的代谢调控机制,并为未来的靶向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目标是有潜力的。
【图文】:

细胞活性,细胞毒性,替代物,浓度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 A 及其替代物对 H295R 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 MTS 法研究了 BPA、BPAF、BPF 和 BPS 对 H295R 细胞活固醇激素分泌水平测定实验中的药物浓度选择(图 3-1)。与溶10-5M 浓度下,,BPA 及其 3 种典型替代物 BPAF、BPF 和 BPS 均出显著的细胞毒性(p<0.05);在10-9M~10-6M浓度下,各处理组显著的细胞毒性(p>0.05)。为排除细胞死亡对实验的影响,细胞毒性浓度(10-9、10-8、10-7和 10-6M)进行后续实验。

色谱图,质控样品,目标化合物,色谱图


27图 3-2 质控样品中各目标化合物的 MRM 色谱图Figure 3-2. MRM chromatogram of target compounds in QC samples.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志华;卜元卿;单正军;蔡道基;;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1年05期

2 林少萌;;水中内分泌干扰性物质的检测综述[J];广西城镇建设;2009年12期

3 班婷婷,周志俊;毒死蜱致癌性及其内分泌干扰作用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5年03期

4 侯祺棕,梁爱萍;环境激素的内分泌干扰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4期

5 方琪;马彦博;张思远;焦必宁;;农药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7年01期

6 张立实,吴德生;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的甄别方法和评价体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7 黄幸纾;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与人类健康[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6期

8 谭燕;李远友;;鱼类在内分泌干扰研究中的应用[J];水产科学;2006年11期

9 王炜;环境内分泌干扰因子与雄性性分化异常[J];重庆医学;2003年04期

10 张园;赵琢;王华;李宁涛;王利兵;;三丁基锡内分泌干扰及生殖毒性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少萌;;水中内分泌干扰性物质的检测综述[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2 张爱茜;高常安;蔺远;王连生;;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活性与受体结构选择性关系研究[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3 胡芹;谢群慧;殷惠军;裴新辉;田文静;赵斌;;人参皂苷Rb2和Rb3的雌激素受体活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李勋;刘钰晨;陈敏杰;徐金华;梁勇;;新型有机污染物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A];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田美平;张西;刘良坡;申河清;;邻苯二甲酸酯水解代谢与内分泌干扰效应[A];2017环境与公共健康学术会议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论文集[C];2017年

6 李勋;周珍;曹慧明;王玲;潘钰;梁勇;;新型有机污染物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A];第二次全国计算毒理学学术会议暨中国毒理学会第一届计算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摘要[C];2018年

7 史薇;陈钦畅;郭婧;张效伟;于红霞;;基于核受体分子启动机制的内分泌干扰物鉴别技术[A];第十次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第六届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8 冯加良;韩文亮;;上海大气中多溴联苯醚的丰度与组成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马彦博;周炳升;;氯酚类化合物的内分泌干扰及生殖毒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薛银刚;许霞;谢显传;;城市景观回用再生水的生态安全风险评价[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一鸣;男性常吃海鲜可能会导致不育[N];中国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玮;某市供水体系有机提取物内分泌干扰活性与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性激素干扰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司纪亮;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内分泌干扰作用及藻毒素进化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剑云;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典型农药和金属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的体外评价[D];浙江大学;2018年

4 郭东梅;农药混合污染对斑马鱼内分泌干扰联合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5 赵剑;氟吗啉内分泌干扰作用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6 梁燕秋;孕激素物质黄体酮和甲炔诺酮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的内分泌干扰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7 邬e

本文编号:2660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60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a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