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SWAT模型的妫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00:36
【摘要】:非点源污染,特别是人类农业活动造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均表明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已经处在了迫在眉睫的阶段,采取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可极大的改善流域水环境,修复流域生态环境。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是避免流域水环境受到农业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污染的一系列措施,它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最佳管理措施的评估对流域水环境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妫水河流域为例,利用SWAT模型评估工具,对妫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污染物的流失强度对关键源区进行了识别。通过设置不同情景措施,利用SWAT模型对单情景措施削减效率与组合情景措施削减效率分别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各个情景的削减效果,为妫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识别与调控提供定量化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构建了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其中,空间数据库包括数字高程图、土地利用图与土壤类型图;属性数据库包括气象数据库、土壤属性数据库与污染源数据库。基于研究区DEM划分子流域,并利用模型中Burn In功能对水系进行修正,最终得到25个子流域,275个水文响应单元。使用SWAT-CUP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月尺度下分别对2015~2017年径流量、2015~2016年TN和TP进行了率定与验证,率定验证结果均满足E_(NS)≥0.50,R~2≥0.60,表明模型适用性较好。(2)通过分析模型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区TN、TP的负荷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特点。在时间上,雨季的负荷量明显高于每年的枯水时期,并且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不同子流域的氮磷流失强度差异极为明显,TN流失强度主体分布趋势为流域南部整体大于流域北部,TP流失强度主体分布趋势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氮磷流失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并且与降雨量的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说明降雨量只是影响氮磷流失强度的一个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属性等因素也影响着氮磷流失强度。在TN、TP流失污染贡献负荷上,林地位居首位,分别占流域TN、TP流失污染总贡献负荷的49.44%、46.23%;其次为耕地,占比分别为30.1%、29.53%。在TN、TP流失负荷强度上,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居民区用地(0.39kg/ha、0.18kg/ha)、耕地(0.35kg/ha、0.12kg/ha)、草地(0.34kg/ha、0.11kg/ha)和林地(0.24kg/ha、0.07kg/ha)。(3)使用流失强度指数法对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进行识别,根据自然裂点分级法将氮磷流失强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较高、中、较低、低这五个等级,最终得出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为6、11、17、19、22、23号子流域,这6个子流域面积占到整个研究区的24.6%,TN负荷量占到整个研究区的54.3%,TP负荷量占56.2%,氮磷污染负荷都占到了整个研究区污染负荷的半数以上。(4)研究设置了8种情景方案,其中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通过将各情景措施转化为SWAT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参数和变量,对各情景削减效率进行评估,工程措施中,情景2(植草水道)、情景3、4(植被缓冲区)削减效率最好,对TN的平均削减效率分别为34.3%、59.5%、71.4%,对TP的平均削减效率分别为31.0%、60.7%、76.7%;非工程措施中,情景5、6化肥削减措施与情景7免耕措施氮磷削减效率均低于10%,情景8残茬覆盖耕作对TP的削减效率较好,为12.9%。采取各情景方案后研究区氮磷流失强度的空间分布也随之改变。对情景2+情景6+情景8的组合措施方案削减效率进行评估,对TN的平均削减效率为38.5%,对TP的平均削减效率为50.1%。除11、23号子流域外,其余关键源区内子流域氮磷流失强度均有所改善。在选取最佳管理措施时,要结合当地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与水质管理目标。
【图文】:

过程图,水文循环,过程,模型


图 1-1 SWAT 模型水文循环过程土壤侵蚀侵蚀和泥沙产量以 hru 为单位利用 MUSLE 方程进行计算,,其方程如式所示:0.5611.8( ) CFRGsurf peak hru usle usle usle usle Q q area K C P LS (1.6式中,sed 为土壤侵蚀量,单位 t;surfQ 为地表径流量,单位 mm/ha;peakq 为峰值流单位 m3/s;hruarea 为 hru 面积;单位 ha;usleK 为土壤侵蚀因子;usleC 为植被覆盖和因子;usleP 为保持措施因子;usleLS 为地形因子;CFRG 为粗糙碎屑因子。氮、磷循环1°氮循环①残留物降解为活性有机氮 , ,0.2ly ntr ly frsh ly orgN(1.7)式中,Ndec,ly为残留物氮的降解,单位 kg/ha,ntr ,ly 为残留物降解系数,orgNfrsh,ly为 层土层中的残留物有机氮含量,单位 kg/ha。

循环过程,活性态,模型,残留物


图 1-2 SWAT 模型中氮循环过程2°磷循环①腐殖质活性态有机磷的矿化1/2, , , ,1.4 ( )mina ly min tmp ly sw ly act lyP orgP(1.13)式中,Pmina,ly为腐殖质活性态有机氮的氮矿化,单位 kg/ha;βmin为腐殖质活性态有机磷矿化系数;tmp ,ly 为第 ly 层土层中的营养物循环温度因子;orgPact,ly为活性态有机磷浓度,单位 mg/kg。②残留物降解为活性有机磷, , ,0.2dec ly ntr ly frsh lyP orgP(1.14)式中,Pdec,ly为残留物磷的降解,单位 kg/ha,ntr ,ly 为残留物降解系数,orgPfrsh,ly为第 ly 层土层中的残留物有机磷含量,单位 kg/ha。③残留物有机磷的矿化, , ,0.8minf ly ntr ly frsh lyP orgP(1.15)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润;;城镇化进程非点源污染变化趋势分析[J];水资源研究;2013年04期

2 王瑶,于兴修;非点源污染——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内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Z1期

3 潘佳颖;李功;王建宇;;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式研究——以贺兰县为例[J];宁夏工程技术;2017年01期

4 吴磊;马孝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文;2015年13期

5 王国波;陈磊;肖月晨;沈珍瑶;;基于文献计量的非点源污染研究趋势及热点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23期

6 初扬;;关于农村非点源污染对环境污染所面临问题的调查报告[J];城市地理;2017年04期

7 侯伟;廖晓勇;刘晓丽;王海明;;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13年04期

8 谭洁;;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9 侯西勇;张安定;王传远;王秋贤;应兰兰;;海岸带陆源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10 杨育红;阎百兴;;中国东北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勇;张广义;张翔;;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和展望[A];水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文文;张毅敏;杨飞;晁建颖;许萌萌;朱月明;;农村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谈俊益;邵孝候;吴俊峰;陈丽娜;李圆圆;文涛;;非点源污染定量化方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曾广庆;赵伟;韩彪;步秀芹;潘正现;;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的一种新方法[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5 朱建国;郭红岩;王晓蓉;;非点源污染研究及控制对策[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6 和丽萍;杨逢乐;田军;赵祥华;;抚仙湖沿湖农村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技术方案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张晓晗;程文;万甜;王兰;王敏;任杰辉;李立;;黑河水库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研究[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8 朱颜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沈虹;;汉江中下游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华祥;张万顺;叶闽;杨国胜;肖彩;;武汉市桃花岛分布式降雨非点源污染研究[A];水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红梅;美国如何治理非点源污染[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王耀兵;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N];中国渔业报;2005年

3 李洁尉;不让非点源污染再肆虐[N];广东科技报;2002年

4 记者 张岩;陕西建成首个非点源污染防治综合监测体系[N];黄河报;2011年

5 李怀恩 胥彦玲 蔡明(西安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渭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记者 李存才;为“美丽中国”优化发展模式[N];中国财经报;2013年

7 特约通讯员 秦延安;陕西建成首个污染监测体系[N];人民长江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操秀英;只为更干净的水[N];科技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亚非 特约通讯员 李德旺 王孟;我国成功掌握水污染“细菌源追踪”技术[N];人民长江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魏怡兰 通讯员 谭恺昌;明年或实现水体透明度超50厘米[N];惠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哲;哈尔滨市水环境管控单元的划分及非点源污染应对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韩莉;杭州西湖龙泓涧流域非点源污染源解析及控制措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3 吴用;内蒙古河套地区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及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4 东阳;滇池流域城市和农村非点源污染耦合模拟与控制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5 蔡明;渭河陕西段氮污染及控制规划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高龙华;遥感和GIS支持下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胥彦玲;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陕西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庞靖鹏;非点源污染分布式模拟[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邹桂红;基于AnnAGNPS模型的非点源污染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刘鹄;饮用水水库非点源污染研究及水质保护体系构建[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昆;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黎嘉成;三峡库区石盘丘小流域氮磷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3 刘娟;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三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4 司家济;基于SWAT模型的阜阳市沙颍河流域非点源磷输出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5 王丹媛;基于SWAT模型的南流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特征分析[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6 丁洋;基于SWAT模型的妫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7 燕怡云;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九龙江流域非点源氮输出模拟[D];厦门大学;2018年

8 张上化;SWAT模型在西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9 李立;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10 韩筱青;基于SWAT模型的汤浦水库上游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1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61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