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地理学视野下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11:51
【摘要】:为解决生态危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生态文明发展应运而生。本文尝试从地理学视角介入生态文明发展评价研究,全文研究逻辑线路是人类认知变化-人地关系演变-文明发展演替;研究内容的组织构架是:背景与意义-理论认知-理论研究-案例分析-调控与优化-结论与展望。作者挖掘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构建生态文明发展评价的理论框架,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相结合,以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发展评价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数量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分析探讨生态文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为今后生态文明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通过已有文献研究学习,指出地理学研究视角为解决生态文明发展评价中提供新的研究视野。第二章为生态文明发展理论认知研究。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是文明演替理论基础,认知的变化引导了人地关系的变化,促进文明的演替。生态文明的内涵即人地关系相适应,通过人-地作用的“源头治理”和地-人影响的“末端控制”二者构成生态文明发展的实践路径。第三章为生态文明发展评价研究。调整人类活动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关键,生态文明发展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人类活动的区位、方式、内容和基础等。构建空间结构维度、技术结构维度、部门结构维度和资源环境维度下共24个指标组成的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为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发展的实证案例分析。2006-2015年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发展耦合得分不断提升,各维度相互磨合,使得系统得以稳定显著向前发展,彼此趋于协调,其中空间结构调整洱海流域未来的生态文明发展基础路径。第五章为洱海流域生态文明进一步建设的政策优化研究。依据评价体系四大维度,空间结构维度上要加强地域空间管制,优化战略格局,是优化基础路径:部门结构维度引导从各产业着手推进各部门之间的生态发展;技术结构维度上实行清洁生产、打造循环园区,是关键路径;资源环境优化上要践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重视环境生态保护,以期为日后生态文明发展工作提供参考。最后,笔者力图在下述三方面实现有所突破:①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核心,重新审视和探究生态文明评价本质内涵;②将“空间结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资源环境”的维度路线同人类活动的“区位-内容-方式-基础”四大因素进行融合,以期实现生态文明发展评价地理化思维的实践;③通过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为地理学视角下生态文明发展评价体系的应用和识别关键性制约因素进行实践论证。
【图文】:

洱海,空间区位,地理特征,流域


.4.1.1生态环境本底条件逡逑(1)地质地貌逡逑洱海流域位于滇中高原与横断山区的分界线上,洱海地势西高东低、北Sh南逡逑低,洱海-罗时江以西地区为横断山区、以东则丨4于滇中高原区,平均海拔3000m:逡逑洱海湖深较大,沿湖地区为第四纪松散的冲积物所覆盖,厚度达1000米以上,逡逑富含孔隙水。逡逑(2)邋土壤植被逡逑流域地带性土壤为红X 、随海拔有所变化,水f地带性植被主要为半湿润常逡逑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其中云南松林为本地带植被的重要标志。逡逑(3)气候水文逡逑洱海流域位于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的分水岭区域,流域面积2565km2。属逡逑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干湿季节,而四季如春,每年5月下旬至10逡逑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85%以上,年平均气温15C°邋:境内溪流众多,水源主要逡逑来自自然降水和雪山融水,多年平均净入湖水量7.309亿m3。逡逑

洱海,流域经济,空间区位,地理特征


图4.1邋“十一五”以来洱海流域经济发展趋势逡逑流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丽婷;;构建绿色价格政策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低碳世界;2017年29期

2 夏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J];中国产经;2015年12期

3 王磊;肖安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综述[J];理论导刊;2016年05期

4 唐军;;人大护航生态文明建设[J];人民之友;2015年04期

5 林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若干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6 李红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J];河北金融;2019年08期

7 郑南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培育与实践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年07期

8 鄂德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青海省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年14期

9 山姆·吉尔;阿德里安·伊利;;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阐述与建设路径[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07期

10 周四九;;以“四个再提升”升级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以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仙娥;;将人的全面发展引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A];经济新常态下人的发展对资源配置的模式研究——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高俊才院长在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年会上的发言[A];新时代学刊2019年第2辑(总第2卷)[C];2019年

3 冯之浚;;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A];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2013年4月第1期(总第7期)[C];2013年

4 乔殿新;;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探析[A];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C];2017年

5 陈妍;;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与展望[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7~2018)[C];2018年

6 吴月;;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6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宋秉阳;宋秉坛;宋承源;;林业发展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作用及其密切关系[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6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8 曾凡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对策研究——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A];荆楚学术2018年8月(总第二十二期)[C];2018年

9 姜晶晶;车辚;;浅议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A];云南省第1-3届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4年

10 张顺成;刘闯;师庭雄;;生态文明建设反思——以东川小江污染事件为例[A];云南省第1-3届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刘晶 通讯员李琼芳;龙岗区生态文明的典范之作[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记者 江勇;努力为群众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N];马鞍山日报;2016年

3 记者 黄国清;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召开[N];湄洲日报;2016年

4 曲付根;筑牢生态文明论坛涉会场所安全防线[N];法制生活报;2016年

5 记者 梁喜俊;内蒙古:推生态文明,建信用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16年

6 记者 万秀斌 汪志球 李伟红;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N];人民日报;2016年

7 韶关日报记者 汪露蓉;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全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N];韶关日报;2019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咬紧牙关 背水一战 奋力开创安阳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N];安阳日报;2019年

9 记者 靳敏;开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N];拉萨晚报;2019年

10 记者 黄顺 通讯员 李燕;中央资金3648万元助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N];淮北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宣昱婷;引入不同环境模型的区域生态效率和生态文明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王昕宇;四川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3 王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4 冯银;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5 许国成;西部地区城市生态文明评价及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6 王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石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8 燕芳敏;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9 王帆宇;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及其对生态环境观的变革[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泽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2 任倩;生态文明概念解析[D];内蒙古大学;2019年

3 刘友森;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王凯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5 吕天卿;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6 倪睿思;大数据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年

7 赵玉萍;西藏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生态职能探究[D];西藏大学;2019年

8 郝志宏;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下的政府资源环境审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9 蒲娜;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10 吴萍;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63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63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1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