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昆明市生态系统格局及动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06:48
【摘要】:本文以昆明市辖区为研究对象,以外貌和生态功能为基础建立昆明市生态系统分类体系;从1990年~2015年,采用5年间隔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依托,分析昆明市生态系统现状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为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外貌、结构,结合系统功能特征,将昆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8个I级类型,15个II级类型,25个III级类型和34个IV级类型。昆明市生态系统现状以森林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为主体,分别占总面积的34.77%和33.24%,森林生态系统以暖温性针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为主,农业生态系统以旱地为主,其他类型面积较大的是半自然的灌丛生态系统和灌草丛生态系统。现状生态系统类型中,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及灌草丛占总面积的60%,说明昆明市生态系统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体。(2)在各县区的生态系统组成上,多数区县主要以森林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为主,石林县灌丛生态系统占有较大比例,东川区灌草丛生态系统占比较高,五城区则聚落(城市)生态系统占明显优势。(3)研究时段内,聚落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增加,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及灌草丛和农田面积均有所减少,农田减少的面积最多。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及灌草丛均表现为在1990~2000年间面积减少,2000~2015年面积增加;农田面积与上述类型变化相反。建设用地面积共增加1051.94km~2。(4)1990~2000年间阔叶林、针叶林面积减少,主要转变为农田,2000~2015年阔叶林、面积上升,主要由灌丛及灌草丛转变来;灌丛及灌草丛和农田在前后两个时段发生相互转换,1990~2000年间主要是灌丛及灌草丛转变为农田,2000~2015年农田转变为灌丛及灌草丛;聚落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增加,主要由农田转变来。研究时段内,各类型面积的变化逐步降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逐渐减弱,对人工生态系统的改造加强。(5)生态系统特征及变化上,2000年为景观指数变动的转折点。景观水平上,昆明市生态系统整体景观异质性增强,斑块间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减少,内部生境面积减少,作为物质、能量和物种交流的廊道被切断,斑块之间被隔离。类型水平上,阔叶林与针叶林内部生境面积减少,虽然作为物质、能量和物种交流的廊道被切断,斑块之间被隔离,但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物种交流变得频繁;灌丛及灌草丛和农田相似,同类型斑块间的物质、能力及信息的交换减少,内部生境面积减少,作为物质、能量和物种交流的廊道被切断,斑块之间被隔离。(6)昆明市的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是人文因子控制的。1990~2005年,政策因素是主要的控制因子,2005~2015年,城市化和交通发展因素又成为关键因子。此外,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过去25年里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图文】:
昆明市1990~2015年类型水平景观指数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87
【图文】:
昆明市1990~2015年类型水平景观指数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志云;张路;吴炳方;李晓松;徐卫华;肖q,
本文编号:2675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756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