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区域气候模式下京津冀雾霾模拟及其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2:54
【摘要】:京津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每年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资源,火电厂及重污染企业排放大量的烟(粉)尘、S0_2、NO_x等,是雾霾污染的主要组成成分。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也逐渐加强了对空气质量的重视程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期间中国的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尤其是京津冀区域,依然是雾霾的多发地,需要在大气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准平衡点。本文对空气质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WRF模型对京津冀区域的雾霾进行模拟,进而分析雾霾的成因。设计并实现了区域大气环境模拟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及模拟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区域污染研究提供支持。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同化资料数据库的建立: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包括全国1500个气象站点,包含AQI、PM_(2.5)、PM_(10)和S0_2等8种数据指标,时间跨度从2000年至今的逐小时空气质量数据。同时下载了从1979年开始30余年的ERA同化资料,数据量达到10余TB。并根据这些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为后续的数据模拟和平台搭建奠定了数据基础。(2)京津冀区域PM_(2.5)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2014年至2018年10月的京津冀区域PM_(2.5)气象站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日均浓度分布、污染天数年变化、日均指数月变化趋势和重度污染天数等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雾霾污染的分布特征。(3)京津冀区域火电厂水蒸气及烟尘排放分析:使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火电厂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单位时间内火电厂水蒸气排放量进行计算。并对火电厂除尘设备进行归类,统计各种除尘设备的烟尘和PM_(2.5)过滤效率,从而分析出京津冀区域燃煤火电厂年度烟尘排放总量情况。(4)构建WRF-Chem模拟参数化方案:通过对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结合京津冀区域的特点,选定了模拟的研究区域和对应的参数化方案,构建了 WRF-Chem模拟的人为排放源清单。(5)京津冀区域雾霾模拟结果及成因分析:对雾霾模拟的结果进行数据后处理,提取相关的污染物指标,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首先对模拟的结果与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的可信度。其次,结合京津冀区域的地理和气候特征,详细分析2016年12月的一次持续重度污染过程,并对雾霾的成因进行分析。(6)区域大气环境模拟分析系统开发:以本文前期搜集和模拟的数据结果为数据支撑,使用相关的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对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历史数据和模拟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实现雾霾模拟输入文件的预处理工作,为气象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提供相关的计算机辅助支持。
【图文】:

浓度分布,环京津,区域,情况


从而观察该段时间内区域环境治理的成效,为接下来进一步的工作提供数据支逡逑持。逡逑如图2-1为环京津冀区域PM25日均浓度分布区间,按年份统计了邋PM2.5不同浓逡逑度区间出现的天数。从图可以看出,PM2.5日均浓度主要集中在ISOpg/m3以下。2014-逡逑2018年PM2.5浓度分布的峰值逐年提升普宽变窄,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在《环境空逡逑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中规定PM2.5的污染物浓度限值为35pg/m3,逡逑浓度超过150ng/m3即为重度污染天气。2014-2018年的超标天数分别为2058天、逡逑1894天、1770天、1733天、1236天,PM25重度污染天数分别出现359天、240天、逡逑208天、149天、43天,可见京津冀区域PM2.5的污染情况逐年改善。逡逑9逡逑

环京津,质量指数,重度,区域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逡逑2.2.2环京津冀区域PM2.5时间变化特征逡逑如图2-2为环京津冀区域PM2.5日均质量指数月变化趋势。2014-2018年环京津逡逑冀区域8个城市的PM2.5日均浓度优良级别比例逐年上升,空气质量正在不断的改逡逑善,,分别占比54.5%、60.8%、67.2%、72.1%、75.7%;邋PM2.5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数的逡逑比例相应的逐年下降,分别为12%、8.2%、6.6%、4.7°/。、1.9%。从图中可以明显看逡逑至IJ,环京津冀区域污染天气主要集中在10月到第二年的4月份左右,在夏季和初逡逑秋为天气最好的时间段。出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京津冀区域进入供暖期后,采逡逑暖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加上冬季空气扩散条件差,污染物不利于扩散,最终导致重逡逑度污染天气集中出现。在2013-2018冬季,重度污染级别以上的比例峰值分别出现逡逑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和2018年的3月。其逡逑中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丽;;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区域经济重心轨迹研究[J];中国市场;2019年34期

2 钟亦;;共御“寒流” 携手共进 瑞凌股份京津冀区域经销商恳谈会在津召开[J];现代焊接;2012年11期

3 姚鹏;;京津冀区域发展历程、成效及协同路径[J];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02期

4 赵智勇;凌晓彤;;北京市在京津冀区域内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促进措施研究[J];城市建筑;2019年14期

5 徐宇祥;;对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7年11期

6 刘琳;池志勇;李荣菊;;关于推进京津冀区域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利用的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8年02期

7 杨宏山;石晋昕;;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政策变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年02期

8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稳步提升[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年16期

9 陈永昶;王玉成;;智慧旅游驱动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机理与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5期

10 范玉凤;王飞;;京津冀城市承载力不堪重负了吗[J];人民论坛;2016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慧琳;吴晓玲;齐芳;翟凤茹;赵培军;张婕;秦红军;刘胤;刘泽林;李金玲;吴滨;吴青;安锦;刘鑫;;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体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架构[A];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体育信息科技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体育信息研究2)[C];2016年

2 周婧楠;;京津冀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评价及对策建议[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6年

3 李素梅;徐继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协调机制研究——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的比较视角[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4年

4 孟广文;;京津冀区域合作与发展路径研究[A];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展望与思考——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刘二亮;;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A];第九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吴笛;李哲;;关于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的探讨[A];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4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张欣欣;;京津冀区域知识创造能力的比较实证分析[A];创新对接京津体制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对接京津与环首都沿渤海第11次论坛)论文集[C];2015年

8 李燕;;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政府制度创新视角[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子睿;;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火灿;京津冀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N];经济日报;2019年

2 季小燕;让文化引领未来[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宋馥李 实习记者 赵燕红;010大区[N];经济观察报;2015年

4 记者 庞利萍;京津冀气体协同发展联盟成立[N];中国化工报;2015年

5 记者 方素菊 通讯员 李溢春 孙硕;京津冀区域发送旅客1817.1万人次[N];河北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王伟 何文忠 严娜;破解京津冀区域内交通瓶颈 实现一站到底[N];现代物流报;2019年

7 记者 方素菊 见习记者 赵泽众 通讯员 李溢春;京津冀区域货运“公转铁”步伐加快[N];河北日报;2019年

8 记者 方素菊;京津冀区域铁路发送旅客3415.3万人次[N];河北日报;2019年

9 通讯员 万彤;落户一年,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成绩亮眼[N];天津日报;2019年

10 记者 方素菊;京津冀区域“公转铁”提速[N];河北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鸿海;区域产业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金融资本流动水平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2 田佩芳;京津冀区域环境风险分析与协同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3 李晓欣;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孙洪磊;哲学视域下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5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鲁继通;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效应与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8 连季婷;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河北省经济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9 于可慧;京津冀产业转移效应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10 吕翔;区域冲突与合作及制度创新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倩;京津冀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布局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2 武阳;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工资性收入差距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3 吕长青;基于生态位的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4 赵丽萌;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的收敛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5 李姣;京津冀区域创新差异多尺度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6 张倩玉;京津冀区域电动汽车物流配送LRP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7 熊智林;区域气候模式下京津冀雾霾模拟及其成因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8 田依凡;京津冀区域雾霾治理的政策工具选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9 岳凤文;京津冀体育赛事协同发展的测量与评价[D];天津体育学院;2019年

10 李珊;近代京津冀区域空间体系的构建[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89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89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