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循环流化床锅炉变负荷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动态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3:24
【摘要】: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是火力发电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循环流化床(CFB)燃煤技术是洁净煤技术中污染物控制成本最低、同样煤种情况下适应性最好的技术,其具有炉内高效脱硫和低氮燃烧特性。近年来,各研究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和抑制NOx生成的研究很多。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总装机容量的增加和燃煤烟气超低排放的环保要求,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全工况运行范围内的燃烧污染物生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某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脱硫脱硝数学模型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动、燃烧、传热整体数学模型,开展变负荷过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排放动态特性研究,为炉内燃烧污染物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首先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动态数学模型,模型集成了炉膛内流动、燃烧、传热以及污染物生成与脱除等各子模型。正确描述床内密相区和稀相区的流动特性、燃烧特性以及传热特性。其次,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数学模型。将炉膛沿高度划分为一系列的小室,在各个小室内分别建立物料动态平衡方程、碳质量动态平衡方程、各气体质量动态平衡方程以及能量动态平衡方程,计算各个小室内各参量的动态变化。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35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动态仿真模型。计算锅炉满负荷下各参量沿炉膛高度的变化;仿真分析给煤和二次风阶跃变化下污染物排放变化;分析钙硫摩尔比、一二次风配比以及上下二次风配比等参量变化对炉内原始SO_2、NOx排放浓度的影响。仿真研究与结果表明:(1)增加钙硫摩尔比可以快速降低SO_2排放。降负荷时,当钙硫摩尔比从2升高到2.2时,SO_2排放浓度即可降低到降负荷之前的浓度水平;(2)降低一次风比可以有效降低SO_2和NOx排放。升负荷时,当一次风比从48%降低到42%时,NOx排放浓度降低到低于升负荷之前的浓度水平。降负荷时,当一次风比从48%降低到45%时,SO_2排放浓度降低了11.34%;(3)增加上下二次风配比可以降低NOx排放,但会导致SO_2排放浓度升高,所以在增加上下二次风配比调节NOx排放的同时需增加钙硫摩尔比来控制SO_2排放。升负荷时可通过降低一次风比或增加上下二次风配比来降低NOx排放浓度,NOx排放浓度每降低1mg/Nm~3,一次风比需降低0.29%或者上下二次风配比升高1.36%。降负荷时可通过增加钙硫摩尔比来降低SO_2排放浓度,SO_2排放浓度每降低1mg/Nm~3,钙硫摩尔比需增加0.23%。
【图文】:

整体布置,循环流化床锅炉,太原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布置图

小室,循环流化床锅炉


第三章 小室动态模型于第二章流动、传热、燃烧数学模型,本章将炉膛沿高度方向划分为一系每个小室建立物料动态平衡方程、碳质量动态平衡方程和能量动态平衡方室划分着物料、烟气流动方向,将炉膛划分为一系列的小室。在各个小室中分别平衡方程、动态碳量平衡方程和动态能量平衡方程,得到沿炉膛高度的温含碳量以及污染物等分布情况。小室划分采用一维双通道小室模型,以下,,下二次风口以下当作密相区,下二次风口以上当作稀相区。密相区作为独计算。稀相区划分为十个小室,每个小室又分为边壁区和核心区,分别边壁区和核心区内的参数。图 3-1 给出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小室划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229.66;X7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建;;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节油的技术改造方案[J];科技风;2019年20期

2 朱杰;;国产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探讨[J];吐鲁番科技;2008年01期

3 江浩;;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电除尘器的选型特点[J];新疆电力;2002年04期

4 唐长斌;;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问题浅析[J];热电技术;2005年03期

5 张荣荣;;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工艺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02期

6 陈波;;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及其优化设计特征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03期

7 赵雷;杜霞;;循环流化床锅炉长周期运行优化总结[J];化肥工业;2018年06期

8 于季鹏;;浅谈改进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效率的方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10期

9 张宗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相关问题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03期

10 张宗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及运行问题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斌富;王荣定;陈耀东;唐才元;李维鹏;;改造成高效、低耗、低磨损的第二代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效果显著[A];2016年第五届热电联产与煤电深度节能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王宪德;;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技术研究[A];第九届中国热电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3 王宪德;靳宗伟;;循环流化床锅炉增容改造研究[A];第四届热电联产节能降耗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5年

4 汪小继;宋刚;周棋;;粒度控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的作用[A];第七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孙悄愿;刘英;;循环流化床锅炉经济运行分析[A];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6 崔喜军;邓波;王洪懿;;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布袋除尘器选型设计[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孙云官;刘忠明;李茂存;;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控制难点分析[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沈占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与调整[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9 宋海英;;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性与调整[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6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马建伦;徐爱东;陈志强;;循环流化床锅炉需注意的几个问题[A];2012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和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海滨;科技创新让太锅锅炉声名鹊起[N];科技日报;2017年

2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李瞧;东锅助推CFB环保改造进入一体化时代[N];中国工业报;2017年

3 记者 龚志伟;成功完成极具挑战性检验工作[N];中国质量报;2017年

4 牟思南;东方锅炉领跑高效煤电[N];中国能源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冯义军 通讯员 李建锋;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已近亿千瓦[N];中国电力报;2012年

6 记者 杨超;国内最大循环流化床锅炉将首次做“体检”[N];宁夏日报;2013年

7 通讯员 刘燕萍;包一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治理取得成效[N];中国电力报;2011年

8 通讯员 傅光荣 记者 李洪明;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示范基地呼之欲出[N];中国电力报;2005年

9 郭永生 黄西雷;全国最大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已顺利投产[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毛健雄;专家提醒:并非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就自然“清洁燃烧”[N];中国工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竞岌;循环流化床锅炉氮氧化物生成机理的实验与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2 刘雪敏;循环流化床锅炉流态优化对其经济运行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6年

3 雍玉梅;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4年

4 周强;方形卧式分离器的研究及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5 高建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实时仿真模型与运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6 陈亮;循环流化床锅炉建模及其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周鸿波;基于知识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设计技术[D];浙江大学;2008年

8 张彦军;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帅大平;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流动和结构布置优化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7年

10 许霖杰;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菲;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调整对热电联产耗能影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冲冲;循环流化床锅炉变负荷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动态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3 杨浩;66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烟尘超低排放改造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4 李纲;某厂DG470/9.71-1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硝技术改造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5 孙璐培;125MW循环流化床锅炉NO_x排放软测量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6 门冠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年

7 李跃;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项目改造方案设计、验证与实施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8 吴俊博;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的非线性建模与预测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9 史春见;基于自适应量子灰狼算法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10 周俊;循环流化床锅炉高压风系统的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9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89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d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