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大别山霍山-金寨地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17 08:08
【摘要】:土壤无机污染物以重金属最为突出,因其难以被微生物所降解、易于富集,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而危害人体生命健康。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土壤较少,工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对土壤及其生态系统依赖性较高,但该地区土壤状况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笔者对安徽省霍山县及金寨县进行了系统采样,运用多元统计与地统计分析并结合土壤学原理对研究区土壤中的Cd、Cr、Cu、Ni、Pb、Zn六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来源进行研究,并通过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判断其是否受到重金属污染。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研究区土壤pH均值为5.3,呈酸性,局部地区土壤pH为4.0,呈强酸性。Cr、Ni在土壤中分布不均,某些区域存在富集现象,Cd、Cu、Pb、Zn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含量变化不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Cd、Cu、Pb、Zn含量相差不大。Cr、Ni分布较为相似,其在林地、茶田、水稻田和其它旱地土壤中含量均较高,尤其以林地和茶田最为突出。不同土壤类型中Cd、Cu、Pb含量相差不大,离散程度较小,分布比较均匀;Cr、Ni分布相似,在水稻土中含量较高,在紫色土中含量较低,在棕壤、黄棕壤和水稻土中离散程度较大,分布不均,而在紫色土和粗骨土中离散程度较小,分布比较均匀。(2)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壤pH对重金属的分布影响较弱,Zn分布与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有关,而Cd、Pb与土壤有机质存在一定的关系,Cr、Cu、Ni三者具有相同的物源。通过富集因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发现,Cr、Cu、Ni、Pb、Zn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Cd除了来源于自然环境,还有一部分来源于人类活动。通过富集因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发现该地区选择以EF=1.5为判断受污染与未受污染分界标准更为合适。通过地统计学分析,发现高值区Cr、Ni可能主要来源于基岩地层中的角闪岩。(3)通过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对研究区土壤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研究区表层土壤各重金属单因子指数均值均小于1。研究区90%的土壤中的Cd、Cr、Cu、Ni、Pb、Zn含量未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未受到重金属污染土壤占比97.46%,受重金属污染土壤占比2.54%。各重金属污染对研究区土壤构成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NiCr=Cu=Pb=Z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3
【图文】:

路线图,路线图,研究技术


研究技术路线图

地理位置,六安市,基本概况,湖北英山


第二章 研究区基本概况第二章 研究区基本概况2.1 自然地理概况2.1.1 地理位置研究区地处北纬 31°01′-31°29′,东经 115°45′-116°32′之间,位于我国安徽省六安市南部,东与舒城县毗邻,西属金寨县内,北与六安市接壤,南与岳西县、湖北英山县交界。总面积为 3076 平方公里,该地区道路交通设施完善,其中 G105 国道、S318 省道、沪蓉高速(G42)、济广高速(G35)等均贯穿研究区境内(图 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立立;张成;张榴萍;钱国平;;我国粮食重金属研究进展[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9年01期

2 李洪伟;邓一荣;刘丽丽;;青海湖典型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11期

3 周若薇;;湘江水体中常见重金属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J];湖南教育(D版);2016年12期

4 洪继华,章申;广东南部地理景观中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异及其地球化学分层性[J];地理研究;1988年04期

5 应卫明,章申;海南岛琼山热带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和矿物特征的关系[J];土壤学报;1988年04期

6 邱礼生;珠江口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模式[J];海洋通报;1989年01期

7 祝建中,胡志华;垃圾焚烧过程中影响重金属分布因素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12期

8 梅梅;闵宁;;运煤铁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9期

9 陈超;刘汉羽;郝俊;赵丽丽;程巍;;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6年12期

10 郭德英;;黄河三角洲重金属分布状况及分析评价[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俊娟;刘成斌;顾昱晓;傅建捷;史建波;江桂斌;;拉萨河鱼体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王元仲;李冬梅;高云凤;;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小麦、玉米产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原仪;冯桓;袁德奎;郭磊;;渤海湾重金属分布及输运机理[A];2016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4 赵君;梁帅;;松嫩平原北部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5 宗美荣;董发勤;刘明学;侯兰杰;杨刚;魏红福;张伟;罗浪;周青;许稳;谢敬宜;罗昭培;王萍萍;张倩;;西部某铀矿采矿坑口辐射及重金属分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6 张鑫;周涛发;殷汉琴;杨西飞;;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窦磊;马瑾;周永章;付善明;;乡镇企业密集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分布特性分析——以广东东莞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曼丽;卢志明;;雾霾颗粒中重金属分布时间演化模拟[A];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雷莹;陆杰;;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10 张语情;李立平;邢维芹;;济源铅冶炼污染区小麦全麦和麸皮重金属性质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岳平 朱日龙 胡刚玉;重视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分析[N];中国环境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林;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与富集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倪润祥;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输出平衡和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3 黄斌;重金属在稻田土壤中的吸附、富集、迁移特征及稳定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陈俊刚;光谱法海水多元素重金属同步检测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5 段宝玲;城市污泥重金属源解析及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评价[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6 黄星;红树林土壤有机碳、重金属特征对红树林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孙晓艳;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8 潘尚霞;南方某工业区环境重金属暴露对儿童神经和肾脏早期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9 王孝程;深海化能生态系统大型生物营养来源分析及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年

10 刘禹;重金属在冰—水—底泥多相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军;矿冶城市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与景观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霍庆霖;成都市淡水混养池塘水环境及鱼类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徐慧韬;浙江省主要入海河流微塑料和重金属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曹佳艺;基于UNMIX模型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及污染损失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李振雄;大别山霍山-金寨地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余洪慧;北京市顺义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7 付仁笼;渤海海底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来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8 侯彪;不同粒径团聚体中重金属的分配规律及影响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9 兰真;地下水对小尺度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10 李婷;四川省马边磷矿区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17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17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