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华南地区典型土壤的蓄渗和水质处理性能的改良配置试验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15:08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排涝压力日益增加,径流污染严重。国家通过“十三五”规划纲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试图通过生物滞留池、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广泛应用而实现径流总量和污染的控制,但这些措施都依附于城市绿地而存在。华南地区典型红壤土壤酸性大、粘性重、土壤入渗性能较低,使得华南地区绿地在设计施工方面受到极大影响。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土壤蓄渗和水质处理性能的改良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置备塑料柱装置,研究了简单结构下不同重量配比(10%、20%、40%、60%)的各个有机、无机材料对土壤蓄渗和水质处理性能的改善效果,材料囊括落地灰、沸石、砾石、树叶、草根等多种。根据该阶段试验结果,基于生物滞留池结构理论基础,试验选择合适填充材料,研究了复杂结构下的自制滤柱装置对径流水量和污染的削减作用,最后结合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的水力模块,模拟了实际试验滤柱的出流过程。主要研究如下:(1)简单结构下的土壤蓄渗效果和径流污染去除的研究蓄渗研究方面。改良土壤的入渗时间跨度、初始产流时间和峰值下渗率出现时间均随各材料含量的增加而缩短。单材料试验中,无机材料5~8mm沸石取得最大的渗水速率,且表现为最快或接近最快产流材料;而有机材料树叶对土壤蓄渗的改善效果始终优于草根,且树叶产流亦快于草根,1%草根产流最慢。多材料试验中,上层有机材料树叶与下层无机材料沸石结合时取得更大的渗水优势。径流污染研究方面。出流SS、NH_3-N浓度及pH值均随改良土壤各混合材料的重量配比及粒径级配的增加而增加。单材料试验中,无机材料0.5~2mm海砂SS、NH_3-N及COD出流值均低于其他材料,5~8mm砾石pH出流值最低;有机材料草根出流SS、NH_3-N、COD、pH值始终低于树叶。多材料试验中,上下分层的无机和有机材料的混合出水SS、NH_3-N浓度均小于任一单材料,pH值则大于任一单材料;而上层同时加入两种有机材料的情况,各值出水浓度规律则愈加复杂。(2)复杂结构下的滤柱蓄渗效果和径流污染去除的研究蓄渗研究方面。各填充材料的合理使用均对红壤土的蓄渗效果有显著改善作用。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各滤柱的峰值下渗率逐渐增加的同时,产渗流时间和峰值下渗速率出现时间也随之提前;而各滤柱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则随之降低。沸石落地灰砾石取得同一重现期下的最佳下渗速率,且沸石的径流总量削减率始终最大,在重现期为1a情况下接近70%。径流污染研究方面。砾石沸石落地灰纯土取得最佳SS去除效果,SS最大削减率达到41.94%。砾石沸石落地灰纯土取得最佳氨氮去除效果,氨氮最大削减率达到83.4%。经过各滤柱材料后的出水COD反而大于进水原始数据,纯土滤柱COD出水浓度最高,为2.64mg/L;而沸石滤柱最低,仅为1.272mg/L。经过纯土滤柱后的出流pH小于进水原始数据;经过各填充材料滤柱的pH则增大,且落地灰滤柱pH出流值最大,出水呈弱碱性。(3)基于SWMM模型的生物滞留池产渗流模拟研究选择填充材料为落地灰的滤柱进行SWMM模型LID模块的水文模拟,重现期为1a和5a的情况下,自制滤柱出流的试验值与SWMM模拟值拟合程度虽存在些许差异,但下渗曲线整体吻合程度较高。这得益于模拟过程中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的多次合理的模型参数率定。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92;X52
【图文】:

对径,单元,滞留池,低冲击


+-N的去除效率如图1-1所示;仇付国[68]等评估了以沸石作为填充材料的生物滞留池设备对固体悬浮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当进水SS浓度不高于400mg/L的情况下,出水SS始终维持在20mg/L以下。图 1-1 生物滞留单元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率研究[67]Fig.1-1 Study on removal rate of runoff pollutants by biological retention unit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生物滞留池的固有结构,自制滤柱设备,制备优化土壤层,选择不同填充材料与上层优化土壤层相结合,研究其对城市雨水径流量和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加之近年来,在实际案例应用中,很多学者将城市绿地和其它低冲击措施的评估与仿真模拟分析手段结合起来。国际主流的模拟系统(如SWMM、MIKE、MUSIC、Infoworks)等仍在探索对不同措施的模拟方法。借助SWMM降雨径流和LID模块,多家单位的学者[69]-[71]进行了有益探索,模拟多种情景下的低冲击开发模式和雨洪蓄渗效应

装置图,结构试验,装置图,塑料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试验装置、材料与方法1 试验装置.1 简单结构试验装置简易结构试验装置如图 2-1 所示,由十个编号不一的塑料柱组成。每个塑料柱mm、 内底直径 90mm,内顶直径 160mm。柱内设置入流层、改良性土壤层及。整个试验过程采用变水头进水,十根柱子保持初始水头一致,入流后进入改壤层,柱底部采用蜂窝设计以便透水,各塑料柱在装填前底部均垫有 1~2 层土用于防止土壤颗粒流失。各塑料柱下均设置塑料量杯以接收流经改良性土壤层的雨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喜坤;梁峙;肖扬;孙小虎;陈奎章;;曝气生物滤柱处理生活污水工艺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王文凯;阎莉;段晋明;景传勇;;二氧化钛滤柱对高砷污酸废水的吸附去除[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3 程庆锋;能子礼超;徐冬莹;余静;王小宁;张杰;;两级生物滤柱同时去除地下水中铁、锰、氨氮和浊度[J];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21期

4 侯士兵,贾金平,王亚林,胡志鹏;用丁苯橡胶滤柱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5 刘灵婕;季民;王芬;孙未;翟思媛;王阳;;反硝化深床滤柱深度脱氮效果及反硝化功能基因分析[J];化工进展;2018年12期

6 朱群淑;张国珍;武福平;付建林;;生物慢滤柱处理水窖水的运行试验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高旭;刘宇飞;郭劲松;李怀茂;王峰青;陆磊;;活性炭和沸石滤柱对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吸附性能的比较[J];水处理技术;2009年03期

8 化继锋;李金成;梁娜;刘建伯;孙娜;;生物除锰滤柱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4期

9 秦松岩;马放;杨基先;黄鹏;;生物固定化锰砂/石英砂滤柱的除铁除锰效能比较[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07期

10 申露威;钟惠舟;何嘉莉;张晓娜;陈卓华;;活性炭滤柱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研究[J];供水技术;201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天鹏;常国华;徐红伟;张庆;陈宏斌;;黄河兰州段冬季水源生物滤柱处理试验研究[A];2015第七届全国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5年

2 刘秉涛;丛海洋;徐菲;;小型水厂地下水除锰组合工艺实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庆锋;高铁锰氨氮地下水净化工艺优化及菌群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赵焱;生物固锰除锰工艺中锰氧化菌群结构功能及锰代谢机制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曹昕;铁锰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阿婷;华南地区典型土壤的蓄渗和水质处理性能的改良配置试验及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2 王炳煌;连续流凝胶小球滤柱活化过硫酸盐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D];华侨大学;2018年

3 李继民;不同滤料的生物慢滤柱处理微污染窖水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4 程洁;接触氧化法处理复合型微污染地下水的净化效能及溶解氧需求规律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5 刘宇飞;活性炭和沸石滤柱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王帅;生物滤池工艺在低温低浊条件下除污染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芳芳;地下水生物除锰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8 宿程远;生物砂滤处理微污染原水生产应用问题理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7年

9 化继锋;地下水生物除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思倩;砂滤池作为海水淡化反渗透预处理除铁(Ⅲ)效果与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17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17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8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