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去除水中铀(Ⅵ)的特性及机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X172
【图文】:
技术路线图
0 nm 处的波长进行测定记为 OD600。以植物乳杆为纵坐标做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如图 2.1。知在摇床内震荡培养的植物乳杆菌生长旺盛,其化培养箱内的植物乳杆菌的细菌密度。由图 2.1生长适应期,此阶段植物乳杆菌生长较缓慢,这一个适应阶段;9-21 h 为植物乳杆菌对数期,此养基环境,在营养物质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期菌体的活性最高,生长最旺盛,代谢最强;21杆菌数量不在增加,生长的新的细菌数与衰亡的杆菌生长进入衰亡期,此时期培养基营养物质大够的营养物质供植物乳杆菌生长,植物乳杆菌衰胞的数量逐渐降低。因此在富集植物乳杆菌菌体20 h,以获得活性强、数量足够多的植物乳杆菌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文静;周书葵;刘迎九;曾光明;江海浩;康丽;方良;;木屑季铵螯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铀矿酸法废水中U(Ⅵ)[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年09期
2 刘金香;谢水波;马华龙;王永华;陈华柏;李标;;零价铁对奥奈达希瓦氏菌还原U(Ⅵ)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年08期
3 谢水波;陈胜;马华龙;唐振平;曾涛涛;凌辉;吴宇琦;;硫酸盐还原菌颗粒污泥去除U(Ⅵ)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年06期
4 马佳林;聂小琴;董发勤;代群威;张东;杨杰;周娴;黄荣;龚俊源;龚运军;;三种微生物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3期
5 肖益群;刘文娟;周彦同;夏良树;付万发;梁欣;;有机改性蛭石吸附U(Ⅵ)的行为及机理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12期
6 陈华柏;谢水波;刘金香;肖拾红;曾涛涛;凌辉;王劲松;;厌氧颗粒污泥吸附铀(Ⅵ)的特性与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09期
7 谢水波;马华龙;唐振平;凌辉;曾涛涛;陈胜;王劲松;;微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颗粒污泥处理废水中铀(Ⅵ)的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5年01期
8 汪孟娟;徐海燕;辛国芹;武香玉;曹银生;谷巍;;人体益生菌种类及其功能的最新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年01期
9 吴唯民;Jack Carley;David Watson;顾宝华;Scott Brooks;Shelly D.Kelly;Kenneth Kemner;Joy D.van Nostrand;吴力游;许玫英;周集中;罗剑;Erick Cardenas;灻家琪;Matthew W.Fields;Terence L.Marsh;James M.Tiedje;Stefan J.Green;Joel E.Kostka;Peter K.Kitanidis;Philip M.Jardine;Craig S.Criddle;;地下水铀污染的原位微生物还原与固定: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橡树岭放射物污染现场的试验[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邓冰;刘宁;王和义;蒋树斌;;铀的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辐射卫生;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翟齐啸;乳酸菌减除镉危害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范黎锋;大肠杆菌配合植酸吸附铀(Ⅵ)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2 辛馨;改性黑曲霉吸附水中低浓度U(Ⅵ)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3 王永华;奥奈达希瓦氏菌MR-1去除U(Ⅵ)的性能及机理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4 周小娇;啤酒酵母对放射性元素铀的吸附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卢林鹤;硫酸盐还原菌及硫杆菌与铀的氧化还原作用[D];西北大学;2012年
6 张亚萍;腐殖质对U(Ⅵ)的吸附与腐殖质/腐败希瓦氏菌还原U(Ⅵ)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4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2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