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利用未经驯化的剩余污泥合成PHAs条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20:54
【摘要】:聚羟基烷酸酯(PHAs)是微生物在不利条件下,将外碳源转化为内碳源储存于胞内,以维持自身正常生长的生物质能。PHAs具有与传统塑料相似的材料性能,具有生物可降解特点,是一种优良的传统塑料替代品。以废弃物发酵液作为碳源,利用剩余污泥合成PHAs可降低其合成成本,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剩余污泥合成PHAs时,大多采用“三段式”的合成方法。在污泥培养驯化方面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并在菌群富集与PHAs合成阶段还要好氧瞬时供料,使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持续保持在2-3mg/L以上,不利于节约能耗。本课题旨在以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经过驯化直接合成PHAs的控制条件优化方法。试验选取两种不同的剩余污泥,分别为同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剩余污泥(R1)和A~2O工艺的剩余污泥(R2),以废弃物发酵液为碳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PHAs合成试验,检测PHAs合成量、合成速率及其胞内物质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种剩余污泥合成PHAs的能力,并通过分子微生物学技术,定量化两种剩余污泥中具有PHAs合成能力的菌种。为提高两种剩余污泥PHAs的产量,提出微氧和前置曝气的调控新方式,研究其最佳的控制参数,并考察高VFAs负荷下PHAs合成效果。在此基础上,选取PHAs产量更高的R1剩余污泥,分别投加两种含有不同奇偶数碳VFAs比例发酵液为碳源,在最佳控制条件下,考察以新调控方式合成PHAs的稳定性和不同奇偶数碳比例VFAs对PHAs合成总量及其不同成分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剩余污泥R1的PHAs合成量和合成速率均大于R2。R1中胞内糖原和聚磷等PHAs合成必的必需物质含量也大于R2。两种剩余污泥中具有PHAs合成能力的菌种主要为Thauera、Dechloromanas、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Caldilinea和Zoogloea。其中Thauera、Dechloromanas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占比最大,这三种菌种在R1中的含量均大于R2;(2)曝气量为10L/H的微氧条件下,两种剩余污泥的合成效果最佳。在前置曝气+微氧的组合调控方式可进一步提高PHAs合成量,控制前置曝气时间为20min,前置曝气气量为60L/H时,PHAs合成效果最佳,且此时R1的生物量并未发生减少。过高的VFAs负荷会使合成速率降低,最佳的VFAs浓度为460mg/L-520mg/L,此时COD浓度为650-750mg/L。另外,ORP可作为微氧段合成PHAs过程的调控参数,ORP降至谷点的时刻即为剩余污泥中PHAs积累最大值的时刻。(3)在前置曝气+微氧的组合调控方式下利用未经驯化的剩余污泥合成PHAs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偶数碳VFAs为主的发酵液合成PHAs时,其PHAs总量和合成速率均高于以奇数碳VFAs为主的发酵液。且使用不同类型的发酵液可调控PHB与PHV占的比。由此可得,R1剩余污泥具有更高的PHAs合成能力;前置曝气+微氧的调控方式可提高未经驯化剩余污泥的PHAs产量;以偶数碳VFAs为主的发酵液为碳源时,具有更高的PHAs产量和合成速率,且其中PHB的占比更高。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3
【图文】:

分子结构式


第一章 绪论来源由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7A030313273);广州市科技计划010111)资助。s 的概述As 的结构与性质基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ic acids)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的总称,是微制而产生的能源储存物质[1-2],此类高聚物的分子结构式可表述为:

原理图,有机酸,碳源,原理图


利用未经驯化的剩余污泥合成 PHAs 条件优化研究饥饿-饱食的状态交替(如在强化生物除磷的过程中),合成并储存 PHAs 以维持在不平衡的生存条件下,微生物的稳定生长。使用混合菌群合成 PHAs 可以解决纯种菌对反应器严格的灭菌消毒环境以及使用特定的较为昂贵的底物(小分子有机酸和小分子的糖类所造成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杰;王晚晴;刘文慧;华威;程艳玲;;微生物合成PHA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7年02期

2 王颖;陈国强;;合成生物学技术在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年10期

3 陈茂霞;周后珍;朱晓华;谭周亮;李旭东;;考马斯亮蓝法检测活性污泥中蛋白质含量优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04期

4 孙新新;郑家珍;王艳青;蔡世玉;陈雷刚;;一株聚β-羟基丁酸PHB高产菌株的分离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5 张明明;王少坡;于静洁;邱春生;王亚东;孙力平;;聚磷菌的代谢途径及其特性研究现状[J];工业水处理;2013年05期

6 陈志强;田婷;温沁雪;陈玮;;限氮和限磷对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烷酸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7 ;聚羟基脂肪酸酯生态产业链:生产与应用技术指南[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8 李懋;王朝云;吕江南;易永健;聂兆君;汪洪鹰;;可生物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合成与应用概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9 黄媛媛;;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脂肪酸脂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6期

10 黄满红;李咏梅;顾国维;;生活污水中糖类测试方法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子瑞;基于动态间歇排水瞬时补料的活性污泥合成PHA新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熊惠磊;剩余污泥高温厌氧产酸与生物可降解塑料合成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许辅乾;嗜热螯台球菌产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杨雪;强化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效能及发酵液碳源的利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陈泉;重组大肠杆菌生产短链聚羟基脂肪酸酯PHB及PHBV的途径构建与代谢改造[D];山东大学;2011年

6 汪林;反硝化同步除磷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改善MSBR性能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7 陈玮;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黄宇;颗粒污泥用于污水生物除磷及剩余污泥中磷回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李金娟;活性污泥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储存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蔡萌萌;剩余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利用实际废液合成聚羟基烷酸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宸朕;采用两段法从剩余污泥中回收磷的工艺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2 黄有文;固体碳源生物膜SND处理低碳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3 贺诗雅;餐厨类废弃物发酵产VFAs奇偶性规律与其合成PHAs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4 蓝雷传;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过程强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5 赵丽智;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利用污泥水解液合成PHA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6 薛敏;污水厂剩余污泥化学破解及破解液碳源回用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7 周靖淳;免烧及烧结污泥陶粒滤料的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8 宋冬雪;活性污泥微生物驯化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D];济南大学;2015年

9 王冰;兰州地区剩余污泥资源化制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邓毅;废水产酸合成聚羟基烷酸酯工艺稳定运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6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26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2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