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重金属和农药胁迫对斑马鱼心电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4:20
【摘要】:水环境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污染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并且已引起当今世界的关注及重视。近年来水体中各种污染物逐渐增加,如除草剂、杀虫剂等有机农药毒物,以及一些镉、铅、铜、铊、汞等重金属类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通过水途径的传播,并通过食物链发生富集,对生物体的内脏、肠道、脑部、鳃部及生殖系统等造成损害,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正常代谢及生理机能。由于水生生物对于水环境变化有着自身的感知反应,因此国内外对生物水质监测法的使用越来越多。鱼类的心电能反映出在接触各种化学污染物后对自身所产生的毒性作用。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为受试生物,研究水环境中在不同污染物胁迫下斑马鱼心电参数的变化,探讨环境污染物对斑马鱼心电的影响。本研究对斑马鱼心电采集方法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及试验,反复改进不足之处,研究出对斑马鱼伤害最小、最方便操作、最有效的心电采集技术。本技术以直径0.25mm的银质针做采集电极,将正负电极分别位于斑马鱼心脏左右两侧,两电极皆埋入围心腔内,接地电极埋入斑马鱼的两腹鳍中间(泄殖孔附近),将采集到的心电信号进行去噪滤波处理,以获取到最清晰的ECG信号。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物硫酸铜(CuSO_4)和有机农药类污染物溴氰菊酯(DM)、阿特拉津(ATZ)胁迫下斑马鱼心电图ECG参数的变化。根据污染物对斑马鱼的毒性浓度,将每个研究实验设定为4个组,即1个空白对照实验组和3个污染物暴露实验组;3个暴露组分别为0.1TU组、0.5TU组和地表水标准浓度组,其中地表水标准浓度组是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浓度(GB3838-2002)所设定的。每个实验组设定7个心电采样时间点(0h,2h,4h,8h,16h,32h,48h),每个时间点采集3条斑马鱼的ECG信号,每组实验均设置3个平行实验。通过分析污染物胁迫下斑马鱼ECG参数的变化,以说明不同ECG参数在环境胁迫压力评估中的重要性。通过在重金属类污染物的暴露(CuSO_4)以及农药类污染物的暴露(DM、ATZ)下,将两类污染物对于斑马鱼ECG的参数(P波、R波、T波及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以及心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对ECG和心率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斑马鱼的心率降低,心电波的振幅减弱,心电间期延长,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通过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将能够评价水体的污染的相关性最好且有效合理的评估参数进行了筛选和提取。最终获得QRS间期和QT间期分别与CuSO_4胁迫和DM、ATZ胁迫SOM模式图最相似并且显著相关性最好的ECG参数,它们结合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最高模型最好。研究结果表明,斑马鱼QRS波群间期将是监测水生环境中Cu~(2+)污染的有效指标,QT间期可以作为监测水体环境中DM、ATZ污染的有效ECG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03.225
【图文】:

斑马鱼


图 1-1 成年健康的斑马鱼Fig.1-1 Adult healthy zebrafish (Danio Rerio)型的热带观赏鱼,如图 1-1 所示。斑马鱼一般体1]。鱼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在我国有二百多个实验室将斑马鱼作为受试生物泛应用于生理发育研究的脊椎动物。斑马鱼的繁透明,容易观察,生长发育也很迅速,器官形成进行研究,已被用作生物模型[54]。斑马鱼的心脏相似性[55-56];此外,它的基因与人类高度同源,鱼的心脏中也同样发挥了作用[51]。斑马鱼在细胞的研究,利用其开发心血管药物或药物筛选等,

斑马鱼,心电信号,双电极


第二章 心电采集技术的改进 集技术的发展也是经过很多实验实践而来的。水生动物时会产生不正常的行为活动,并且它们的心电信号也发物的心电信号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数方法是采用双电极表进行收集心电信号,还有的研究者将参考电极置于水集信号等。由于鱼体较小,心脏跳动产生的电位也相对采用双电极法埋入围心腔来收集心电信号。由于水生生因此关于心电信号的采集方法也固然具有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晓霞;纪明山;左平春;陈仕红;孙中华;杜芳;;啶酰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及成鱼的毒性[J];农药;2016年12期

2 沈自慧;杨淋清;吴德生;郭昱嵩;袁建辉;周丽;刘建军;庄志雄;;基于斑马鱼胚胎进行化学品毒性评价的方法[J];中国热带医学;2016年12期

3 王鸿奎;巩杰;王新;刘东;;非肌性肌球蛋白Ⅱ-C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J];交通医学;2016年01期

4 郭樱子;栾亚楠;周玉玲;白承连;任湘鹏;;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运动行为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7期

5 赵崇军;田敬欢;倪媛媛;冯娅茹;代一航;王金凤;樊娇娇;杨冉;马志强;林瑞超;;马钱子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11期

6 刘迎;胡燕;姜蕾;潘波;秦涵淳;林勇;;6种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4年06期

7 何秋霞;董贞兰;楚杰;孙桂金;韩利文;韩健;刘可春;;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学的毒性研究[J];山东科学;2015年03期

8 陈怡君;蒲韵竹;颜慧;钟玉绪;王卓;李春杰;查晓丹;赵宝全;刘萍;;冰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房;2014年19期

9 刘迎;胡燕;姜蕾;潘波;秦涵淳;林勇;;5种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J];农药;2014年11期

10 王雪;彭维兵;王希敏;刘可春;陈锡强;张云;;富马酸二甲酯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自慧;吴德生;郭昱嵩;;基于斑马鱼胚胎进行化学品毒性评价的方法[A];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陈锡强;韩利文;王希敏;王思锋;侯海荣;刘可春;;促渗剂氮酮对斑马鱼胚胎的透皮作用及其毒性影响(英文)[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3 张利军;郭家彬;苑晓燕;史慧勤;赵君;束玉磊;彭双清;;应用斑马鱼胚胎和幼鱼评价布洛芬的心脏毒性[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4 侯佳;桂永浩;张立凤;王跃祥;宋后燕;钟涛;;视黄酸缺乏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5 常成;朱加进;孙启;;瓶装水对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A];2017浙江省营养学会年会暨西湖营养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17年

6 于永利;杨景峰;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福美双对斑马鱼胚胎体节以及脊索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巴雅斯胡;杨景峰;于永利;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代森锌诱导斑马鱼胚胎脊索变形[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维超;苑晓燕;张利军;吴卫东;彭双清;;纳米二氧化硅致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初步研究[A];2014线粒体毒性与基于毒性通路的安全性评价新策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4年

9 涂文清;徐超;刘维屏;;乙草胺对于斑马鱼胚胎在发育和免疫毒性方面的对映体选择性[A];第四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暨2011绿色手性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朱小山;朱琳;李燕;端正花;;富勒烯(C_(60))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实习生 杨阳;斑马鱼可为癌症病人试药[N];科技日报;2017年

2 记者 张梦然;燃煤中发现未知潜在毒副产品[N];科技日报;2017年

3 记者 刘霞;科学家绘出首个脊椎动物发育蓝图[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陈丹;研究发现一些3D打印物品有毒[N];科技日报;2015年

5 记者 毛黎;2008年10大科学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6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陈建;“中国创新”领跑日内瓦发明展[N];经济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华平;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Pygo1与fhlA基因的发育生物学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倪睿;Hars非经典功能调控斑马鱼血管发育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3 熊舒婷;miR-200家族在斑马鱼生殖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4 路畅;Dmrt2a和igf2bp1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5 邢延奕;斑马鱼dishevelled家族基因调节胚胎图式形成和原肠运动的突变分析[D];山东大学;2018年

6 肖超强;利用斑马鱼探讨氟喹诺酮结构与毒性的关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7 施旭来;miR-129-3p在斑马鱼胚胎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8 黄志斌;c-Myb和C/ebpl在斑马鱼粒细胞发育及疾病形成中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康桂英;对乙酰氨基酚在斑马鱼体内的毒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10 张维红;两种多发性骨髓瘤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凌;丙硫菌唑对斑马鱼生长繁殖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2 吕冬俊;睡眠剥夺对鱼藤酮诱导的斑马鱼PD模型学习记忆和情绪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吕亚旗;UNC5C在淋巴管系统发育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4 于翠霞;斑马鱼病原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5 张意;富硒螺旋藻对高效氯氰菊酯染毒斑马鱼生殖和发育保护作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6 刘广夫;铜绿微囊藻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7 黄伟康;两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斑马鱼胚胎毒性机理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8 陈永军;Rab34对斑马鱼发育及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影响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9 肖伟洋;三丁基锡(TBT)对斑马鱼成鱼配子发生和繁殖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10 李栋;2,4-二氯酚影响性激素水平致斑马鱼雌性化[D];兰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42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42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7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