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北郊黑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发布时间:2020-07-09 22:54
【摘要】:利用2015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北郊站点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观测数据,对该地BC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黑碳仪模型,定量分析了化石燃料燃烧(BCff)和生物质燃烧(BCbb)排放的BC浓度大小。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法等,讨论研究期内到达南京地区不同路径的空间特征、BC潜在源区的季节分布及其贡献特性等。主要结论如下:1)南京北郊BC质量浓度的日均值为2200±1309 ng/m3。与2015年相比,2016年BC整体浓度水平明显降低,平均浓度下降约30%。BC浓度的季节变化呈冬季最高夏季低的特点,不同季节内BC浓度的频率分布表明,冬季BC重污染事件明显高于其他季节。BC浓度的日变化呈现双峰结构,峰值分别出现在06:00~09:00和19:00~22:00,二者的形成与人为活动、近地层气象条件以及大气边界层的动力状况密切相关。2)BC和NOx、PM2.5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61,存在共同来源。BC和CO、SO2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部分共同来源。但较低的△BC/△CO比值说明生物质燃烧对南京北郊BC有着重要贡献。BC与风速的相关分析表明,当风速在1~3 m/s时,BC浓度随风速增大而下降的幅度最大;当风速大于3 m/s时,BC浓度随风速而变化的趋势并不明显。观测期间降水对BC浓度变化的作用较为显著,非降水期BC浓度大约是降水期的1.2倍。各季节BC浓度与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均呈明显的负相关,且清洁天平均边界层高度均大于污染天的边界层高度,表明边界层内的动力效应对BC浓度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3)BC吸收系数的日变化范围在10.5~199.1 Mm-1,大气消光系数范围在127.9~1764.3 Mm-1,二者比值的变化范围在3%~46%,期间的平均值约为12.6%。霾和重度霾天气下,BC浓度及其吸收系数均值分别是非霾天气下的2倍和2.3倍。4)BC的吸收波长指数(α)呈春冬季高而夏季较低的特点。BCbb贡献百分比(BCbb%)的频率分布也有类似特征,夏季BCbb%整体水平偏低而春冬季高值分布较多,春冬季节除了现有化石燃料排放来源外,生物质燃烧源的贡献有所增加。BCff和BCbb的分布表明:冬季BCff和BCbb有最大值,其他季节的BCff和BCbb浓度相对较小且值都较为接近。BCff在各季节BC总浓度中占比略有不同但均高于75%,说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是南京北郊大气BC的主要来源。5)观测期间南京北郊气流输送的四季变化特征明显,春、夏、秋季来自东面的海洋气流占有较大比例,对应BC浓度低值;而冬季来自西北内陆地区的气流所占比例较高,对应BC浓度高值。结合CWT的结果可知,影响南京北郊地区高浓度BC的主要源区除浙江、安徽以及江西和福建北部地区以外,河南、山东等局部地区对于南京北郊BC的浓度高值亦有一定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13
【图文】:
逑西南方向为龙王山风景区,海拔在l00m左右。其余方向为农田或居民区。周围环境情逡逑况见图2.1邋(b)。逡逑H画逡逑Ilia逡逑图2.1观测点及周边地区逡逑2.3数据分析方法逡逑2.3.1吸收系数的波长指数计算逡逑气溶胶对光的吸收特性与波长之间联系的幂律关系式可以表示为:逡逑aaM邋=邋Kr逦(2)逡逑式中,是吸收系数;AT为常数;a邋—般称为吸收系数的Angstr6m指数,它反映了气逡逑溶胶颗粒的形状大小、化学成分以及混合状态[52:1。a可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值计逡逑算得到:逡逑_逦^邋^absjS)逡逑a^-逦ln(V4)邋—逦^逡逑2.3.2消光系数的计算逡逑大气消光系数可通过能见度计算转换得到,二者间的关系用Koschmieder公式逡逑表示为:逡逑bext=邋3.912/Fr逦(4)逡逑式中,Aext表不大气消光系数,对应波长为550邋nm;邋Vr为大气能见度;3.912是逡逑Koschmieder常数,由人眼对比度阈值的灵敏度(2 ̄5%)以及视程内物体对于天空的固逡逑有对比度决定。而高澜等[54]依据南京地区实测的气溶胶散射系数和能见度数据计算分析逡逑7逡逑
第三章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逡逑3.1黑碳气溶胶的时间序列逡逑图3.1为南京北郊2015?2016年BC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整个观测期逡逑间BC浓度的日均值为2200±1309ng/m3,日均最低值出现在2016年9月16日,为150逡逑ng/m3,仅为年均值的6.8%;日均最高值出现在2015年1月5日,达到10423邋ng/m3,逡逑是年均值的4.7倍。大约40%的BC日均样本超过整体平均水平,表明当地BC污染较逡逑为严重。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月均质量浓度为2796 ̄3470ng/m3;其他月逡逑份BC浓度相对偏低,月均质量浓度在933?2778邋ng/m3。其中,BC浓度月平均在2015逡逑年1月有最大值,在2016年5月有最小值。这一变化趋势也与上海[34]、合肥[35]、西安逡逑[13]、Dhanbad邋(印度)[62]等地的观测结果较为相似。逡逑BC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2015年BC浓度的年均值为逡逑2654±1364邋ng/m3,且日均浓度值的分布较为分散,高值点也较多,表明了邋2015年BC逡逑污染事件出现频繁。2016年BC整体质量浓度水平比2015低
[66][67];冬季本地燃煤活动的增加以及频繁的逆温天气易造成局地BC污染,此外,在盛逡逑行西风的作用下,南京地区受内陆地区生物质燃烧、采暖等排放污染物气流输送的影响,逡逑BC浓度较高。图3.2给出了不同季节BC小时平均浓度的频率分布情况,春、夏、秋季逡逑BC浓度的高频值都在2000邋ng/m3以内,而冬季主要分布在2000?4000邋ng/m3之间。冬季逡逑BC浓度小于4000邋ng/m3的数据占总体的74.4%,春、夏、秋季浓度小于4000邋ng/m-3的逡逑数据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分别为92.9%、93.8%和90.7%。可见春、夏、秋季BC浓度逡逑绝大多集中在4000邋ng/m3以内,大于4000邋ng/m3的高值所占比例很小,而冬季BC浓度逡逑不仅高值多且占的比例也偏高,大于4000邋ng/m3的高值占到了邋25.6%。以上BC浓度季逡逑节变化和频率分布情况表明了南京北郊冬季BC重污染事件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逡逑80邋逦逡逑?逦W春季逡逑70邋-逦夏季逡逑■秋季逡逑60-81^逦困冬季逡逑-III逡逑a邋30邋ilia邋J逡逑20'Mm邋IIIs逦p逡逑-iil?邋?|ii逦i逦^逡逑0-2000逦2000-4000逦4000-6000逦>6000逡逑BC(ng/m3)逡逑图3.2邋BC质量浓度的季节频率分布逡逑3.3黑碳气溶胶的日变化逡逑图3.3分析了南京北郊BC平均日变化特征。从图中可知,各季节、月份BC曰变逡逑化趋势基本相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13
【图文】:
逑西南方向为龙王山风景区,海拔在l00m左右。其余方向为农田或居民区。周围环境情逡逑况见图2.1邋(b)。逡逑H画逡逑Ilia逡逑图2.1观测点及周边地区逡逑2.3数据分析方法逡逑2.3.1吸收系数的波长指数计算逡逑气溶胶对光的吸收特性与波长之间联系的幂律关系式可以表示为:逡逑aaM邋=邋Kr逦(2)逡逑式中,是吸收系数;AT为常数;a邋—般称为吸收系数的Angstr6m指数,它反映了气逡逑溶胶颗粒的形状大小、化学成分以及混合状态[52:1。a可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值计逡逑算得到:逡逑_逦^邋^absjS)逡逑a^-逦ln(V4)邋—逦^逡逑2.3.2消光系数的计算逡逑大气消光系数可通过能见度计算转换得到,二者间的关系用Koschmieder公式逡逑表示为:逡逑bext=邋3.912/Fr逦(4)逡逑式中,Aext表不大气消光系数,对应波长为550邋nm;邋Vr为大气能见度;3.912是逡逑Koschmieder常数,由人眼对比度阈值的灵敏度(2 ̄5%)以及视程内物体对于天空的固逡逑有对比度决定。而高澜等[54]依据南京地区实测的气溶胶散射系数和能见度数据计算分析逡逑7逡逑
第三章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逡逑3.1黑碳气溶胶的时间序列逡逑图3.1为南京北郊2015?2016年BC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整个观测期逡逑间BC浓度的日均值为2200±1309ng/m3,日均最低值出现在2016年9月16日,为150逡逑ng/m3,仅为年均值的6.8%;日均最高值出现在2015年1月5日,达到10423邋ng/m3,逡逑是年均值的4.7倍。大约40%的BC日均样本超过整体平均水平,表明当地BC污染较逡逑为严重。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月均质量浓度为2796 ̄3470ng/m3;其他月逡逑份BC浓度相对偏低,月均质量浓度在933?2778邋ng/m3。其中,BC浓度月平均在2015逡逑年1月有最大值,在2016年5月有最小值。这一变化趋势也与上海[34]、合肥[35]、西安逡逑[13]、Dhanbad邋(印度)[62]等地的观测结果较为相似。逡逑BC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2015年BC浓度的年均值为逡逑2654±1364邋ng/m3,且日均浓度值的分布较为分散,高值点也较多,表明了邋2015年BC逡逑污染事件出现频繁。2016年BC整体质量浓度水平比2015低
[66][67];冬季本地燃煤活动的增加以及频繁的逆温天气易造成局地BC污染,此外,在盛逡逑行西风的作用下,南京地区受内陆地区生物质燃烧、采暖等排放污染物气流输送的影响,逡逑BC浓度较高。图3.2给出了不同季节BC小时平均浓度的频率分布情况,春、夏、秋季逡逑BC浓度的高频值都在2000邋ng/m3以内,而冬季主要分布在2000?4000邋ng/m3之间。冬季逡逑BC浓度小于4000邋ng/m3的数据占总体的74.4%,春、夏、秋季浓度小于4000邋ng/m-3的逡逑数据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分别为92.9%、93.8%和90.7%。可见春、夏、秋季BC浓度逡逑绝大多集中在4000邋ng/m3以内,大于4000邋ng/m3的高值所占比例很小,而冬季BC浓度逡逑不仅高值多且占的比例也偏高,大于4000邋ng/m3的高值占到了邋25.6%。以上BC浓度季逡逑节变化和频率分布情况表明了南京北郊冬季BC重污染事件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逡逑80邋逦逡逑?逦W春季逡逑70邋-逦夏季逡逑■秋季逡逑60-81^逦困冬季逡逑-III逡逑a邋30邋ilia邋J逡逑20'Mm邋IIIs逦p逡逑-iil?邋?|ii逦i逦^逡逑0-2000逦2000-4000逦4000-6000逦>6000逡逑BC(ng/m3)逡逑图3.2邋BC质量浓度的季节频率分布逡逑3.3黑碳气溶胶的日变化逡逑图3.3分析了南京北郊BC平均日变化特征。从图中可知,各季节、月份BC曰变逡逑化趋势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蔡捚琳;周敏;;2013年12月中国中东部地区严重灰霾期间上海市颗粒物的输送途径及潜在源区贡献分析[J];环境科学;2015年07期
2 徐昶;沈建东;叶辉;孙鸿良;张天;焦荔;洪盛茂;黄侃;;杭州黑碳气溶胶污染特性及来源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12期
3 徐昶;叶辉;沈建东;孙鸿良;洪盛茂;焦荔;黄侃;;杭州大气颗粒物散射消光特性及霾天气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2014年12期
4 杜川利;唐晓;李星敏;陈闯;彭燕;董研;董自鹏;;城市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与颗粒物浓度影响分析[J];高原气象;2014年05期
5 王洪强;贺千山;陈勇航;亢燕铭;;2008~2012年上海黑碳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14年04期
6 张楠;覃栎;谢绍东;;中国黑碳气溶胶排放量及其空间分布[J];科学通报;2013年19期
7 杜川利;余兴;李星敏;陈闯;王繁强;彭艳;董妍;董自鹏;;西安泾河夏季黑碳气溶胶及其吸收特性的观测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4期
8 高澜;邱玉s
本文编号:2748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4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