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陶瓷膜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051.893;X703
【图文】:
第 2 章 碳化硅陶瓷膜制备2.1 实验部分2.1.1 实验原理碳化硅陶瓷膜层的制备先采用碳热还原反应烧结法,碳热还原反应烧结法具体流程如图 2-1 所示。但由于此方法制得膜层孔径不符合后续实验要求,再改为使用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颗粒堆积法制作,颗粒堆积法流程在第一章中已有详细介绍。
支撑体取出速度大约 1mm/s,取出后观察膜层厚度及完整性层涂覆完毕后将剩余浆料分别倒入编好号的一次性纸杯,放入烘箱燥。.1.4 膜层干燥与烧成(1)膜层干燥湿膜层在观察厚度及完整性后,剔除过厚膜层及有缺陷膜层,剩样品先置于自然环境下干燥 1h,再将样品放入密闭容器,适当控容器内部湿度,使膜层缓慢干燥 48h 以保证膜层完整性。(2)烧成将干燥后碳热还原成膜液取出研磨成粉与干燥后的每组 18 片碳还原膜层样品一起再分成组成相同的甲、乙、丙三组放入管式炉在空条件下分别于 1300℃、1400℃和 1500℃烧成,烧成曲线见图 2-2
干燥后采用颗粒堆积法制作的五个样品先在碳化硅烧结炉在氩气氛下分别以 1900℃的温度烧成,烧成后发现样品孔径不合后续验要求。便再行制作五个样品改用 2000℃烧成,但烧成样品孔径加也不符合后续实验要求。进一步优化烧成温度,最终在 1800℃成制得符合要求的碳化硅膜。为了方便记录,本文分别将在1800℃、00℃和 2000℃烧成的样品分别分组编号为 α,β 和 γ,烧成曲线如 2-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星火;;碳化硅陶瓷性能及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研究;2017年10期
2 许子珊;;碳化硅陶瓷材料中硼的姜黄素直接光度法测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87年01期
3 陈传武;;碳化硅陶瓷膜有望产业化[J];化工管理;2015年10期
4 刘海林;;碳化硅陶瓷研究[J];中国建材;2015年06期
5 思芳;;新型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网友世界;2014年15期
6 于宏林;李涵;徐鸿照;;碳化硅陶瓷固相烧结的烧结机理及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14年03期
7 白成英;苏魁范;邓湘云;李建保;王春鹏;景亚妮;;氧化结合法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及其特性[J];硅酸盐通报;2013年09期
8 柴威;邓乾发;王羽寅;李振;袁巨龙;;碳化硅陶瓷的应用现状[J];轻工机械;2012年04期
9 刘霞;李洪;高鑫;李鑫;王磊;段虹;李鑫钢;;泡沫碳化硅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2年11期
10 赵宏生;刘中国;杨阳;刘小雪;张凯红;李自强;;基于包混和复合添加工艺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和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茹红强;;一种新型的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方法[A];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2 干科;许杰;王正;鲁毓钜;王亚利;杨金龙;;分散剂失效原位凝固注模成型制备碳化硅陶瓷[A];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3 吴行健;王晓刚;;碳化硅陶瓷球成型技术研究初探[A];2014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摘要集[C];2014年
4 吴澜尔;;碳化硅陶瓷材料研发进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姜胜强;谭援强;;基于离散元法的碳化硅陶瓷高温力学性能预测[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6 王晓雷;大XZ克则;足立幸志;加藤康司;;碳化硅陶瓷的水润滑特性以及表面织构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时利民;赵宏生;闫迎辉;唐春和;;包混工艺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孔隙率衍变过程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立同;陈立富;张颖;夏海平;;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纤维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9 陈健;黄政仁;刘学建;高剑琴;;直接压力成型制备碳化硅陶瓷[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段春雷;付利华;陈百义;赵文林;李晓臣;李虎;;无压烧结碳化硅工艺及应用探索[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倩 实习生 张宸;唤醒“沉睡”的力量[N];鄂州日报;2017年
2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高校教师1915万元技术入股背后[N];中国青年报;2017年
3 李逵;西安交大成功制备多晶致密碳化硅陶瓷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1年
4 张树云;浅谈碳化硅陶瓷合成工艺[N];广东建设报;2004年
5 特约撰稿 张树云;碳化硅陶瓷的制作与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4年
6 林立恒;碳化硅陶瓷材料在高温工业炉上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0年
7 霍艳丽;寄半生豪情志于陶瓷 追毕生梦想醉心科研[N];中国建材报;2015年
8 马维维 周立勋;4.03米口径碳化硅反射镜,让宇宙更清晰[N];科技日报;2019年
9 记者 鹿振林;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N];莱芜日报;2012年
10 淘沙;华能公司推出新型陶瓷产品[N];中国质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玲洁;颗粒、晶须强韧化碳化硅陶瓷及在密封环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2 孙文周;碳化硅基陶瓷材料高温相平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小元;碳化硅陶瓷膜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2 许政威;碳化硅陶瓷膜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3 于腾飞;双磨粒磨削碳化硅陶瓷仿真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刘善勇;激光—高温化学复合加工碳化硅陶瓷的工艺与机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5 邢媛媛;基于Isobam凝胶体系的常压烧结碳化硅陶瓷注凝成型与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6 熊俊;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与相组成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7 孟庆聪;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8 郭方全;碳化硅陶瓷球的磨削机理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9 吴国荣;碳化硅陶瓷高效磨削钻孔及其质量控制[D];江苏科技大学;2017年
10 童鹤;碳化硅陶瓷复合装甲的制备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8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48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