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PRB修复地下水中锰污染物的模拟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6:35
【摘要】:本文以地下水中锰污染物及方解石负载羟基磷灰石为研究对象,开展PRB修复地下水锰污染物的试验研究。通过静态试验,探究方解石负载羟基磷灰石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pH等因素对Mn(II)的去除效果影响;利用PRB动态柱试验,研究分别以方解石、石英砂为支撑载体负载羟基磷灰石对Mn(II)的去除效果;自主设计PRB动态槽,并以方解石负载羟基磷灰石作为填充介质,探究该材料对Mn(II)的去除性能。应用SEM、EDS、XRD及XPS进行材料表征分析;利用GMS中的MODFLOW、MT3DMS板块,进行了PRB复合材料去除水中锰的可渗透反应墙数值模拟试验。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投加30g/L、反应240min、pH=4时,对Mn(II)的去除率最高为94.11%,吸附量为0.168mg/g,准二级动力学、双常数以及Elov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2)PRB动态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A柱(方解石载体)、B柱(石英砂载体)耗竭时间分别为2070、480min,单位吸附量分别为1.233、0.357mg/g,吸附结束后pH值变化范围6.2~7.20。复合材料上羟基磷灰石中的Ca~(2+)会与Mn~(2+)发生离子交换,同时Mn在方解石表面沉淀,存在非单一去除机理。Yoon-Nelson模型可较好地描述该吸附行为。(3)PRB动态槽试验表明,反应过程中反应墙有明显颜色变化。水平方向上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竖直方向上受水流运动规律不一。该PRB使用周期为2755h,出水溶液pH为7.2~7.9,C1~C5各点耗竭点时长分别为2083、2251、2755、2419、2539h。(4)通过对材料的表征分析,发现复合材料可去除吸附Mn(II);XRD谱图中未发现与锰相关晶相;通过XPS检测Mn出现不同价态,表明Mn(II)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还原反应。(5)利用GMS中的MODFLOW、MT3DMS板块以及室内试验所提供的水文地质条件参数,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以及溶质运移模型,并预测了高浓度锰污染物(3mg/L)在含厚1m反应墙的11m长含水层经过1132d将完全被锰污染。单独研究墙体(1m厚)时,高浓度锰污染物(3mg/L)在墙体的运移时间为900天。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彪;张晓文;李密;唐东山;吕俊文;谭文发;;铀尾矿污染特征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2015年04期

2 黄磊;方红卫;王靖宇;陈明洪;何国建;;天然石英砂的表面络合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3 曾荣英;唐文清;张复兴;龚道新;;含硅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锰离子的吸附性能[J];过程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4 陈立雷;张培玉;;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电解锰渣中的Mn(Ⅱ)[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5 潘欢迎;彭浩;鲁涛涛;张长城;张亚男;;水动力弥散温度效应的砂槽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3年03期

6 孟凡生;王业耀;李莉;;PRB去除模拟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反应特性[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年02期

7 胡田田;仓龙;王玉军;司友斌;周东美;;铅和铜离子在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竞争吸附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8期

8 戚建华;梁宗锁;邓西平;姚增玉;;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及工艺设计[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0期

9 刘雨芳;许中坚;刘文海;刘柯;冯涛;;铀尾矿库中重金属元素的生态迁移风险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2期

10 冯雪冬;王九思;马艳飞;潘嘉芬;;氢氧化镁对Ni(Ⅱ)吸附机理和动力学[J];非金属矿;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753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53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